高工焊接峰会直击:超20家企业共议智能焊接机器人,哪些场景已成熟?哪些场景仍卡壳?
发布时间:2025-08-27 19:51 浏览量:1
叠加视觉传感器、AI大模型、数字孪生仿真技术的突破,焊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飞速进化,焊接机器人已经从早期的人工示教再现、初具感知能力,逐步进化到免示教、自主规划、动态调整焊接工艺的智能形态。
然而智能焊接机器人要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程度,还需克服诸多技术与非技术难题。
在此背景下,8月27日,由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蕴硕物联协办,以“焊启智能新局,应用领航变革”为主题的2025(第四届)高工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在上海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盛大启幕。
在会议即将拉开帷幕之际,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率先发表致辞。郑利瑶表示,今年以来,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AI大模型、数字孪生仿真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焊接机器人深度融合。曾经依赖人工示教再现的焊接机器人,如今正朝着免编程、免示教快速进化。
与此同时,新的焊接工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了突破传统焊接工艺在质量、效率以及复杂工况适应性等方面的局限,双丝焊、堆焊、激光复合焊等一系列新工艺应运而生,为焊接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
随后,协办单位蕴硕物联CEO崔斌也发表了致辞。崔斌表示,随着焊接机器人智能化浪潮的加速到来,“焊中质量即时判断”已从过去的“小众需求”,逐渐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与刚需,而蕴硕物联多年前的前瞻性技术布局,也终于迎来了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战略机遇期。
今年,蕴硕物联的业务规模预计将实现大幅增长,同时蕴硕物联也正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为多个重点行业的“焊接质量过程检测标准”制定提供核心支撑,并助力行业垂类大模型平台的建设落地,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蕴硕物联CEO崔斌
在【法奥机器人冠名】的主题为“加速迭代”的前沿技术专场上,法奥机器人焊接行业总监王悦围绕“协作机器人在焊接工艺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主题分享。据王悦介绍,法奥机器人是一家具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的协作机器人公司。
针对焊接行业需求,法奥机器人推出了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FR3WMS、FR3WML。产品具有自重轻,单人即可轻松搬运,便于快速部署优势,高度适配柔性生产及复杂焊接场景。
法奥机器人焊接行业总监王悦
蕴硕物联CTO孙斌围绕“焊接工艺具身智能大模型平台及应用实践”进行主题分享。孙斌指出,焊缝的熔深、熔宽、焊缝余高是决定焊缝质量和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焊接机器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就能得到输入的工艺参数与熔深、熔宽、焊缝余高之间的影响,通过提取熔池图像特征可以检测焊接质量。
针对熔池视觉领域,蕴硕物联开发了高效的视觉特征提取算法,基于不同的AI算法开发,实现熔池图像核心组件的视觉检测及关键特征提取模型优化迭代。
蕴硕物联CTO孙斌
新时达焊接应用部产品总监唐若彬围绕“‘AI赋能’免示教技术的应用与革新”进行主题分享。在焊接领域,新时达推出中空六关节焊接机器人,配套研发驱控一体控制柜、焊接专款示教器及弧焊软件工艺包,形成完整的焊接解决方案。
此外,新时达已成功打造免示教通用技术平台。该平台依托新时达自主控制系统与3D视觉技术研发而成,可实现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精准执行能力的深度融合。
新时达焊接应用部产品总监唐若彬
如本科技研发总监马灼明围绕“一机三模:打造智能焊接时代的3D相机”进行主题分享。马灼明提出,当前钢结构焊接客户还面临诸多成像痛点,比如高反、多次反射工件成像有缺失和噪点;抗环境光能力弱,受阳光、弧光干扰大;视野景深小,难以覆盖各类工件;复杂应用需使用多种相机等。
为此,如本科技推出了3D相机RVC-M2600,在一台相机上实现了面阵结构光+摆动线扫+固定线扫3种成像模式,可以根据成像需求,在线及时切换,帮客户解决焊接全流程痛点。
如本科技研发总监马灼明
卡诺普焊接产品总监罗雷雨围绕“工艺强基 智胜于形 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实践之路”进行主题分享。据罗雷雨介绍,卡诺普拥有丰富的焊接机器人产品矩阵,针对船舶中组立焊接需求,特别推出了便携式焊接机器人。
该产品由协作焊接机器人+模型导入+3D视觉扫描,实现纵骨与肋板、舱壁与肋板、肋板与底板、纵骨(或舱壁)与底板、水密(非水密)补板周界、补板与肋板、筋板的免示教焊接。
卡诺普焊接产品总监罗雷雨
中车长客工程技术部铝车体工艺室主任王世君围绕“轨道车辆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应用及未来规划”进行主题分享。随着机器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连接制造模式渐成主流。
王世君认为,目前电弧焊仍是铝合金车体焊接的主流方法,未来通过引入高能电弧及复合电源、优化配套技术等进行转型升级,可提升焊缝质量稳定性,控制焊接变形,提高焊接效率,同时增强其在极端工况下的工程适应性。
中车长客工程技术部铝车体工艺室主任王世君
宝冶钢构副总经理兼智造技术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吝健全围绕“钢结构产业焊接技术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主题分享。吝健全认为,当前在钢结构行业,焊接机器人机遇与挑战并存。
未来,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将朝着智能、人机共融、数字孪生等方向发展。通过集成AI与机器学习实现自适应焊接、缺陷监测及工艺优化;协作机器人与人协同,提升生产灵活性与安全性;借数字孪生构建虚拟映射系统,结合5G和物联网远程控制、实时监控,优化维护。
宝冶钢构副总经理兼智造技术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吝健全
知象光电联合创始人杨涛博士围绕“基于高精度三维视觉感知的具身智能焊接系统”进行主题分享。杨涛博士认为,智能化水平提升是解决柔性生产痛点的关键。
为此,知象光电全新开发出WeldBee AI 3D视觉机器人焊接系统。该系统通过3D视觉对现实场景进行三维扫描和建模,继而实现焊缝识别、路径规划、虚拟仿真及数字孪生焊接。整个流程无需依赖图纸,也无需大量人工调整,彻底革新了传统的机器人焊接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小巧、快速与灵活。
知象光电联合创始人杨涛博士
在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与法奥机器人焊接行业总监王悦、蕴硕物联CTO孙斌、新时达焊接应用部产品总监唐若彬、卡诺普焊接产品总监罗雷雨、中车长客工程技术部铝车体工艺室主任王世君、知象光电联合创始人杨涛博士,围绕“AI的快速兴起,为焊接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智能焊接机器人当前的技术瓶颈是什么,运动控制精度?AI算法?工艺数据?”等多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午,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与昇视唯盛、藦卡机器人、集萃智造、麦格米特、敏越科技、蕴硕物联、鑫精诚传感器等企业代表联合编写的《2025年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重磅发布。
蓝皮书发布仪式
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焊接机器人销量达5.25万台,同比增长12.9%;预计2025年销量将增至5.75万台,同比增长约9.5%。相较于传统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增速有望领跑。
GGII基于技术演进、市场需求及政策环境综合预测,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将从2024年的0.43万台增长至2030年的3.73万台,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突破43%。
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围绕“智能焊接机器人:‘稚龙’时代——技术突围与市场觉醒的双重奏”进行主题分享。郑利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和多模态融合是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将引领变革。
GGII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有望超47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
在【麦格米特冠名】的主题为“换挡提速”的船舶应用专场上,麦格米特船舶&海工行业总监戴敏捷围绕“焊接工艺的‘舰证’”进行主题分享。戴敏捷表示,当前船舶海工行业还面临着一些痛点,其中之一就是现场焊机超过70%停工故障来自于控制电缆被重物砸断。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麦格米特推出了Artsen2 CM500C,产品通过双向数字高速载波通信,支持100米远程稳定焊接;通过载波线控制,大幅提高整体可靠性,确保高效生产;送丝机上具有焊接A/V等参数直观显示以及故障代码数显,更快捷的定位和反馈故障类。
麦格米特船舶&海工行业总监戴敏捷
明图智能总经理吕伟新博士围绕“机器人智能化焊接中的视觉技术及其在钢结构领域的应用”进行主题分享。吕伟新博士表示,视觉传感器在焊接生产中的应用覆盖焊前、焊中、焊后全流程检测。在焊前,视觉传感器可助力寻找焊缝,为免示教编程提供支撑;在焊中,可实现焊缝跟踪以及焊接轨迹与参数的自主控制;在焊后,则能识别焊接缺陷、进行焊接质量评估,同时还适配便携机器人,有效提升焊接自动化水平与精准度。
明图智能专业提供机器人3D视觉信息采集与检测解决方案,为焊接、切割、打磨等加工环节的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撑。其核心产品为适用于各类场景的弧焊跟踪激光传感器,可与国内外各品牌工业机器人、焊接专机结合,为焊接自动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明图智能总经理吕伟新博士
九川机器人总经理周大胜围绕“焊接机器人的创新和破局——协作机器人”进行主题分享。周大胜表示,传统工艺存在局限,手工焊、专机仍为主流,三维扫描建模等新技术渗透率低。
针对以上行业现状,九川机器人走访调研近100家终端用户,精准把握实际需求,推出新一代工业协作焊接机器人,包括Easy、Master、Light、Expand等多个系列,广泛应用在钢结构、桥梁钢结构、船舶、海洋工程、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市政工程、特种车、港机部件、水利、石油设备等领域。
九川机器人总经理周大胜
伟景智能CEO董霄剑博士围绕“智焊新时代 · 未来进行时”进行主题分享。董霄剑博士表示,伟景智能专注于立体智能视觉系统和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
其中,立体智能视觉系统产品系列包括:620瞳距大场景智光眼相机、90/130瞳距星光眼焊接专用相机、130瞳距抓取专用相机,产品已成功交付工业自动化、智能焊接、智能抓取、智慧矿山、钢铁冶金、铁路,农业等五千多项目,服务客户超千家。
伟景智能CEO董霄剑博士
江南造船首席技师李涛涛围绕“船舶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主题分享。李涛涛指出,目前的造船领域,还是靠传统的手工制造,特别是总组、搭载船台区域,施工环境差、生产效率低。
江南造船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任务,通过广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达到快速造船、安全造船、有效益造船的目的,实现船舶制造全数字化转型。
江南造船首席技师李涛涛
在【钱江机器人冠名】的主题为“驱动百业”的智能进阶专场上,钱江机器人焊接产品线总监依明泽围绕“智能与工艺双向赋能的机器人焊接”进行主题分享。智能焊接可解决多方面问题,比如能免去人工示教编程,扩大机器人工作范围以适配多规格产品,降低工件摆放与组对精度要求,操作简单易上手,还可自动分析焊接结构、匹配工艺。
钱江机器人推出的焊接机器人系列焊接效果好,焊边平直均匀,性能稳定,精度高、节拍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新能源、汽摩配、教育、铁路等行业。
钱江机器人焊接产品线总监依明泽
新维焊接董事长方裕存围绕“新一代焊接专用视觉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主题分享。方裕存表示,当前焊接机器人仍存在视觉感知短板,现有结构光3D相机+免示教编程的视觉传感器,也无法解决“焊接最后0.1毫米”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新维焊接推出了主动视觉焊接监控相机——Mecaweld,几乎完全抑制焊接电弧光对成像的影响,具有穿透烟尘成像的能力,实现全域高清、亮度均匀、画面无闪烁,还可一机通用。
新维焊接董事长方裕存
昇视唯盛研发部副总监张新主围绕“具身智能在焊接领域的应用”进行主题分享。昇视唯盛是一家具备AI+工艺+机器人本体三合一自主核心供应链的智能机器人科技公司,也是一家从焊接垂直场景切入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公司。
昇视唯盛推出的新一代智能焊接机器人无需人工示教,省去数模导入过程,凭借AI智能识别+3D重构,即可同时计算出视野内节点焊缝信息自动规划焊接路径,并自动生成匹配的焊接工艺,真正实现“一键”启动生产。
昇视唯盛研发部副总监张新主
群青智能CEO吴哲明围绕“工业AI智能体驱动的焊接机器人系统”进行主题分享。在AI时代席卷全球的当下,焊接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全球竞争愈发激烈。中国焊接行业若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突围,当务之急是行业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打造面向多元化焊接场景的智能体,从技术革新、产业协同、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维度发力,构建全方位的智能焊接生态体系。
群青智能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解决工业机器人视觉传感与智能控制的问题,提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免编程解决方案。目前,其已向重型机械、客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头部客户交付了验证性产品并持续提供可靠服务。
群青智能CEO吴哲明
振华重工高级工程师郭强围绕“特大型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技术应用”进行主题分享。在郭强看来,高效的焊接生产线,必须使焊接机器人、焊接专机工作站等与AI多模态在线焊缝检测系统充分融合。
尤其产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采用电弧传感、激光坐标跟踪、视觉扫描等,匹配AI在线检测实时调整焊接参数,此类流水线才能达到稳定,高效、持续,批量化、长直焊缝的连续焊接。
振华重工智能制造工艺处处长、高级工程师郭强
太原重工集团焊接技术研究所所长范力予围绕“重型装备结构件焊接质量保证的突破与挑战”进行主题分享。为应对传统模式的痛点,太原重工明确了核心转变方向,即从“事后检验”转变为“过程预防”和“全流程精准控制”。
过去,CAE分析常常忽略焊缝的细节,导致仿真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现在,太原重工通过引入“成型过程和焊接热过程的仿真测试”实现了突破,将焊缝模型、残余应力与应变导入整体结构的静态和疲劳分析中,使仿真更加真实可靠。
太原重工集团焊接技术研究所所长范力予
在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高工咨询总经理郑利瑶与对话嘉宾麦格米特船舶&海工行业总监戴敏捷、钱江机器人&爱仕达机器人总经理梁锐、伟景智能CEO董霄剑博士、九川机器人总经理周大胜、昇视唯盛研发部副总监张新主、行健机器人销售总监陈振南、江南造船首席技师李涛涛、太原重工集团焊接技术研究所所长范力予围绕“终端客户对智能焊接的的需求与要求”、“智能焊接机器人在哪些场景已成熟?哪些场景仍难突破?”等多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大会的压轴环节,“2025中国智能焊接产业链先锋”颁奖仪式隆重举行,31家企业摘得殊荣,具体获奖详情,请参见高工机器人微信公众号今日次条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