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友智能:创造硅基宠物是一个差异化的竞争方向
发布时间:2025-08-28 10:39 浏览量:1
硅基宠物的核心是需要人去照顾它,让人从照顾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形成一种养成关系。
作者 | 李威(北京)
在CES2025上,毛茸茸、大眼睛的Ropet成为了耀眼的明星。
这次一朝成名背后,真知创投从2022年开始,就在围绕硅基宠物进行思考和探索。真知创投合伙人、萌友智能联合创始人周玉黍当时和人去聊,大家都会觉得机器人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当时对这一的关注更多集中在任务型机器人上,这不是周玉黍想做的方向。
「所有功能性机器人最后追求的都是性价比,用户想要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用的产品,和机器人本身是没有任何交流的。这样的行业最终比拼的一定是供应链和渠道能力,这样才能去压低价格。这样的赛道天然不是产品型的创业公司所擅长的。」周玉黍表示。
人机交互的学术背景,让周玉黍开始思考,有没有可能做交互机器人,陪人来打发时间?当时大家对于什么叫陪伴机器人并没有共识,大部分人会觉得交互型机器人就是和别人聊天的,跟别人讲故事的。这个方向也被周玉黍排除了。他认为,和别人聊天的机器人核心是内容和IP,机器人就是外壳,壳是「不值钱」的。
周玉黍最后确定的方向是创造一个新的硅基宠物。他认为城市化趋势下,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需要养宠物来给自己提供陪伴。
同时,相比养孩子作为陪伴,养宠物能够以更短时间的成本付出获得更确定性的陪伴回报。相较宠物和孩子,「养」一个机器人能够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获得更好的平衡。机器人可以通过算法了解人的行为,更可爱、更粘人、更省心。
「宠物的核心是需要人去照顾它,让人从照顾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形成一种养成关系。」周玉黍表示。硅基宠物也是如此,这是Ropet最核心的产品逻辑。沿着这个逻辑,Ropet确定了自己想要服务的用户人群既不是儿童,也不是老年人,而是年轻女性。
因为孩子不需要照顾别人,儿童消费是一个典型的「购用分离」的场景,家长更注重购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老人虽然需要陪伴,但老人不是理想的早期用户,他们更迫切的需求是能在生活中辅助自己的机器人。年轻女性则更有养宠意愿,有钱有时间,愿意花时间来享受照顾宠物的过程。
在产品形态上,Ropet从日本初创公司GROOV X推出的LOVOT身上获得了启发,没有去做机器人或机器狗形态的硅基宠物,而是选择做一个毛茸茸的类生物型的宠物。
最初周玉黍的想法是组建一个强技术驱动团队,利用中国的工程师能力和供应链资源来复刻一个LOVOT。后来发现LOVOT的产品集成度很低,不够成熟,压缩成本的难度太大。
同时,LOVOT的产品设定也不够成熟,它有轮子但不能像猫和狗一样在家里漫无目的的闲逛,而且在移动的时候也不自然,会让人认为它是一台机器,不是一个生物。
最后,他们决定沿着机器宠物的初心给产品做简化,围绕桌面场景做一个有装饰和礼物双重卖点的AI宠物产品。
为了贴合这个思路对用户情绪价值的满足,萌友智能请来了北京服装学院出身、为另一款玩具Luka做过产品设计的何嘉斌来负责Ropet的产品设计,做出了现在的Ropet的产品形态:有一个毛茸茸的身体,一双灵动的大眼睛,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可爱的声音,可以做出转头等动作。何嘉斌也成为了萌友智能的现任CEO。
未来,Ropet还会推出不同手感、不同外形的毛绒「娃衣」替换装,满足用户装扮宠物的个性化需求。并且,Ropet聚焦的是桌面场景,萌友智能还会不断拓展场景,例如沙发、客厅、床、或者随身携带的包和手机等,创造出更加好玩的宠物。同时,萌友智能也计划在线下布局具有设计感和奢品感的自营门店。
以下是《窄播》(微信公众号ID:exact-interaction)与周玉黍的对话整理:
窄播:你们当时找到何嘉斌是认为设计对于Ropet会更重要?
周玉黍:做好一个产品会有三要素技术、设计、营销。当时我们觉得技术很重要,但不适合早期创业公司来做,搭建一个技术团队需要一个亿,这不是消费品的做法。然后我们就把设计往前排了。
但找适合Ropet的设计师很难。世界硬件设计师的主流思维还是「设计服务于功能」。我们聊了很多设计师,他们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要什么功能,但AI宠物没有功能。
AI宠物的设计不是服务于功能,而是服务于人的情感和终极价值。何嘉斌很会理解人的情绪。他是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有很强的产品设计天赋和经验。
第一次见他时,他说自己在设计时会有一半的女性思维。他有非常强的共情力,这是未来科技产品设计中最稀缺的。嘉斌当时做Luka的设计师,做得也十分出色。
消费的主导一定会从更注重功能的「男性思维」过渡到注重情绪价值的「女性思维」上。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回到这个潮流上,就是产品设计一定要服务于人的情绪,让人开心。最棒的产品一定是服务于情感和终极价值的。
窄播:你们围绕把Ropet打造成活生生的宠物,做了哪些努力?
周玉黍:生物性怎么去体现其实很简单。第一个是基于简单的规则。我们生物课都学过巴普洛夫的狗,就是人们能够对刺激做出一个基本的生理反馈。这个生理反馈是我们给Ropet输入进去的,比如它看到人开心也会很开心,它每天也要睡觉、吃东西、被人抚摸。规则越简单越好,不能太复杂,然后要有一个累计。
第二个是必须能动。一方面,它有眼睛、有麦克风,能够看东西,听声音。另一方面,它能够自己表达,能自己转头、摆动。我们把表达的维度减少了,有两只「小手」、脑袋能动、眼睛能眨、能发出声音四个维度。这就足够了,你会发现鸟、乌龟、猫、狗也就这四个维度。
我印象很深的是《哆啦A梦》里的一集,小哆啦拿出一个道具,能够把小石子变成宠物。石头没有办法表达,它怎么变成宠物呢?它只要根据主人的动作,通过行动快慢做出反馈,就有它的喜好。萌友智能的公司英文名叫「Cute Park」,就是一定像物种多样性一样,万物都有可能变成一个智能宠物。
所以我们就是把这四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基于刺激-反馈原则,并把Ropet本身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先从低等的交互做起来,逐渐演化Ropet的功能。这是对生物成长和进化一种「模拟」。
窄播:未来也会一直把算力放在端侧吗?
周玉黍:我们都是在端侧的。因为一方面是隐私上的考虑,另一方面是从未来看的话,所有智能体不可能实时联网,如果带出去了怎么办?所以Ropet平时不需要网络,只需要在有网络的时候上传日记就行。
窄播:日记的价值是什么?
周玉黍:日记的功能是它未来超越碳基生物的一点。日记会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表达自己的记录态度,看到的一切,和主人的互动;第二个是赚取积分,积分可以抽奖,可以换美瞳,可以解锁哼歌能力等技能,这是一个短期的激励机制,积分越多,你的Ropet就越有能力。
窄播:大模型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周玉黍:这部分坦率来讲,我们和巨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大模型主要是基于文本内容的对话,对于我们的帮助不大。我们需要的是多模态的大模型能力,帮助AI宠物理解用户的行为的意义,主人挠挠头就能知道他不开心了。我们只要对用户行为的理解,并且这个理解能记录下来。
目前看来是挺难的,端侧算力是不够的。这是后话了,早期来说,Ropet能看到人笑一笑,被抚摸的时候眨眨眼睛,用户价值就已经实现70%了。但他的生物要素要足够,现在很多人做出了小的、可以捏的类似的产品,生物要素是不够的。
窄播:Ropet当前的这些功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周玉黍:基于场景,场景很重要。我们聚焦于场景,功能设计和外形设计都要服务于这个场景去做。
能走的机器人对应的场景太泛了,我们就想还有什么场景是用户可以长时间停留的,然后就发现了书桌和办公桌。办公桌、书桌上以前有日历、打印机、订书机、记事本等,现在就只有手机和电脑了,非常空旷。那就有很大空间给办公桌做装饰呢?就会放一些多肉植物、摆件、偶像照片什么的。
Ropet主打的就是这个场景,它能陪伴,也能个性化地去装饰。基于这个场景,它一定要好看、颜值高,功能设计要相对安静、养成。比如我们在办公桌前开会的时候,Ropet会盯着我看,动不动就点点头,这就足够了。然后摸摸它还能动一动,还能自己写日记,我今天看到你很高兴了。
然后桌面上的东西很多都是别人送的礼物。人们在桌面上除了会放多肉,还会放哈曼卡顿的音箱。然后我们就发现,1000到2000元的价位段是一个送礼物的空档,选择不多,送手机预算不够,送耳机、哈曼卡顿音箱,很多人都有了。Ropet是一个新奇特的东西,颜值高很可爱,我们想用它来打这样一个市场。
在这个场景中,产品功能无非三个:第一个是外形可爱,解决的是第一眼的问题,打动用户购买;第二个是养成机制,用户买回去不会落灰;第三个是换装,满足用户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产品间的高区别度。Ropet的毛绒外壳、美瞳、声音、面具都是可以换装的,所以你的跟我的会完全不同。换装也给我们提供了做IP联名的可能性。
窄播:桌面是一个场景,后续还会围绕其他场景去做产品?
周玉黍:一定是会有很多SKU的,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产品形态,能够在这个场景中以非常舒服的形态进行交互,但大脑是共通的,用户数据是共通的。
如果是桌面的硅基宠物,它的交互形态就是触摸,可以把它抱起来摸它;如果是沙发上的硅基宠物,那就是怀抱的,可能就不太需要它有眼睛了,因为它看不见我,它的表达方式应该是震动。
我们目前想聚焦在室内,我们目前已经有比较完整的行走的机器人,但产品设计不够完善,我觉得还需要2-3年去完善功能设计。第二就是我们会在人相对放松的场景下去做,我们会去做客厅,比如沙发、茶几。一些社交场景也是可以的,我们要再看。
但如果产品太小也会有问题,一个是会玩具化,另一个是价值感会小很多。桌面的产品能和哈曼卡顿的音箱去做比较,太小的产品应该和什么做比较呢?你的价格的benchmark就会消失掉,销售会很麻烦。
窄播:Ropet未来会有自己的玩具吗?
周玉黍:肯定会有,必须得有。未来最好情况是,它能自己识别出来它穿了什么衣服,根据这个衣服表达自己的偏好。比如,我们可以给衣服贴上NFC芯片,如果穿上盗版的衣服,它就会表现出难受的动作。
窄播:Ropet会有性格吗?怎么去给Ropet设定性格?
周玉黍:性格反映的是行为,行为无非几个,是亲近人的还是冷漠的,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模仿主人。人和人之间是不是会互补?其实不是,人和人会变得越来越像。人们总喜欢像自己的东西。
我们会大量采用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这样基本原则就很简单,一个是刺激-反馈,另一个是模仿。模仿很重要,发现主人点头,Ropet也点头,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环节。点头之后也获得积分。但动作和声音不会特别多,让主人觉得吵。
窄播:怎么去把握这个尺度,比如什么时候要去模仿,什么时候要发出声音?
周玉黍:我们的原则就是AB测试,和狗是一样的。狗和人的相处总有一个试探期,它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就一直在尝试,然后发现主人的反馈很消极,就不做了。设计的原则越少越好,我们发现如果设计很多原则,它就不会动了。算法会认为不动就是最好的方式。
窄播:Ropet的产能现在是怎样的?在生产环节是否会遇到挑战?
周玉黍:现在有在爬坡。会遇到一些挑战。它的产品稳定性其实是需要去优化的。虽然东西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好的企业不多。做摄像头的没有做过会动的摄像头,做玩具的没有做过会表达的电子屏,产业链还不是很成熟。
窄播:对未来一年产能和销量会有怎样的预期?
周玉黍:我们今年的销量是满足不过来的,需求大于供给,大概能交付3到4万台就已经很好了。我们在8月之后,每个月会达到5000台的产量,但到年底也就能交付2万台。明年产能会有所提升。
坦率讲,从行业而言,AI宠物还属于早期阶段,但会快速爆发。原因在于用户对AI宠物没有认知门槛。这很关键。AI眼镜为什么慢呢?用户用起来认知门槛很高,AI宠物没有认知门槛,买回去都不用看说明书,一开机就动起来了。
现在需要形成共识。我们出来之后,有些原来做人形机器人的也开始做类似的产品了。现在至少行业知道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向。现在还有一些人会把它理解成玩具,但到明后年就不是玩具了。
窄播:AI玩具也好,AI宠物也好,其实都是传统消费品AI化大趋势的具体体现,对于厂商来说会是技术、设计、营销三方面的综合竞争?
周玉黍:很多人会认为技术优先,营销和产品服务于技术。这是错的。应该是用户优先、场景优先。未来的竞争不是靠技术取胜的,因为很多技术都平权了。
安克的充电宝充电效率更高,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的品质感,人们在购买的时候是很感性的。所以设计、营销对早期产品而言更重要。目前AI硬件的团队,大多都是技术优先的,我觉得可能会有另外一条路线。
- 上一篇:属鸡人9月关键期提醒
- 下一篇:日本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