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来袭,AI+农业机器人有望突围?

发布时间:2025-08-28 19:42  浏览量:1

近日,农业机器人迎来重磅利好政策,国务院8月27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要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应用,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这意味着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有望进入到AI+的快速通道。

本次农业机器人政策的出台,其实建立在此前多次铺垫之上,例如《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就提到要加快农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农业核心算法、农业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融合应用。例如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就提到,到2025年,我国80%的乡镇将实现5G覆盖,同时新建100个AI农业示范园区。这些政策的持续实行推动,为农业机器人技术与AI的结合落地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目前,可以说我国在农业保护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财政投入与资金保障以及政策扶持与鼓励等方面都有所加大力度,这为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外部分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还能推动农业向精准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种条件下,AI智能化也带来农业机器人进化的下一个可能性。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农业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重要分支,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窗口期。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称,全球农业正处在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2019年,这一领域的价值为34.3亿美元,专家预测到2027年将增长到368.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4.5%,而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农业机器人目前按照应用场景初步分为农业信息获取类机器人、田间耕种类机器人、农业管理类机器人、田间收获类机器人几个大类,目前包括‌中联重科、富佳股份、中国一拖、托普云农、富邦科技、潍柴雷沃、牧原股份等都有着相应AI智能化布局。其中,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AI落地明确,有统计认为,其规模已达150亿元,占AI农业市场的43%,预计2025年将突破190亿元。AI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播种机、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近年来迅猛发展,已经完全具备进入第二发展阶段全面AI化的条件。

‌(1)中联重科

中国农业机器人的带头企业,是中国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有100多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与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涵盖植保机器人、果实采摘机器人、农机动力总成、履带多功能底盘等主粮作物生产全过程,中联重科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厘米级)+多光谱作物监测,实现播种、施肥、收割全流程无人化作业,通过把工程机械领域应用成熟的新能源、新数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农机装备,既有适用于我国北方旱田、南方水田、丘陵山地等区域的产品,也有针对海外市场进行了优化升级的产品。

7月31日,中联重科还宣布与吴恩达教授的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农业领域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新产品,打造一支顶尖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中联重科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为自身转型升级注入了AI技术新动能。

(2)牧原股份

牧原养殖机器人的研发与智能化团队始于2019年,最初主要研发方向是采用机器视觉、声学感知和传感器等技术,推出清粪机器人、推粪机器人、驱赶牲畜的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无人打针机器人和产房机器人,自动化完成喂食、清理、除臭等操作。在2020年,牧原将机器人种类进一步围绕场景细化,陆续推出地面巡检机器人、捡猪机器人、驱赶机器人、自动输精机器人、开门机器人、赶猪机器人、电力巡检机器人、炒菜机器人装置、室内消毒机器人。

目前牧原在智能化应用领域成果斐然,已拥有5大类30 种智能装备,全方位提升猪效、人效与物效,他们还正尝试将AI技术与养猪机器人相结合。以猪病预防工作为例,过去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判断,如今智能巡检机器人与AI技术协同发力,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判断相关疾病。同时,牧原股份凭借在国内积累的先进技术,如楼房养猪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4层空气过滤系统等,已经能够有效产业化,并且帮助当地提升养殖水平,增加生猪出栏量,保障当地民生,稳定猪肉价格。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输出,也为牧原股份自身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3)富佳股份

8月29日,富佳股份联合芯禾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创的智能平粮机器人,标志着富佳股份从清洁家电领域跨越到特种机器人赛道,同时试图以技术突破直击粮食仓储行业痛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富佳股份推出的智能平粮机器人新品属于农业管理类机器人,主要作用于粮仓内,采用创新型螺旋动力系统,能够自适应复杂粮面环境和适配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等多种粮种。机器人可实现最高达2米/秒的行驶速度。其搭载的高密度固态动力电池支持约2小时的续航,充电时间也约为2小时,并通过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挂件,可实现平粮、巡检和检测功能一体化,并可扩展扦样等功能模块。首创的130KNm/m³高力矩密度防爆电机确保机器人强驱稳进,定位精度可达10厘米以内,精平作业后粮面高差小于15厘米,同时粮食颗粒破损率接近零。

该产品融合激光雷达、IMU、视觉SLAM等多传感器技术,实时构建粮仓三维地图,精准捕捉平粮动态,并适配平房仓、浅圆仓、筒仓等多种仓型。分布式协同控制算法支持多台机器人分区作业,路径规划效率可提升50%以上。在实测中,“智能平仓机器人系统”产品在中控平台统一调度下,仅用5台机器人,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1400平方米粮仓的平整作业,并且其全程粮食损耗极低,能最大程度保障储粮的完整性。

(4)中国一拖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农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已经累计销售各类型农业装备44万台,其中高端精密播种机产品累计销售1000多台。近年来其一直在积极推进拖拉机的智能化升级,中国一拖最著名的是研发了“东方红”系列拖拉机以及东方红智能拖拉机2.0系统,使其从普通拖拉机变为智能拖拉机。这种智能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模式下的作业,例如在作业工况较好的情况下,机手可以通过精准设置作业速度,让拖拉机在保持燃油性较好的区间自动运转,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此外,智能拖拉机还配备了转弯自动提升功能,可以在转弯时自动抬起机具,待完成转向后再自动放下。

目前中国一拖还在积极布局智慧农业赛道,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与作业场景中的应用,开展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储备,未来将重点围绕拖拉机尤其是高端智能拖拉机装配能力提升、关键零部件加工能力提升和重型柴油机及国五柴油机能力建设等进行资本投入,提升整体生产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下一步公司还将海外市场拓展作为一项重点战略,持续做好海外渠道建设,有望打开更多市场增量。

(5)托普云农

托普云农专注于智慧农业领域,公司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公司的智能硬件设备、农业物联网、信息化软件平台,将AI能力与产品深度融合,为农业领域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精准执行、科学管理等综合解决方案。目前,托普云农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设施农业产品体系,构建全流程智能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其聚焦农业数字化和农业管理板块。例如该公司运用植物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多种自研AI算法模型,研发打造了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能够对上百种植物表型指标进行高通量、高精度的可视化分析,显著提高植物表型研究效率,满足对植物单器官、单株、群体的上百种表型指标的自动化采集与智能化分析。

7月29日,托普云农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及完善公司战略布局,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2000万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稷元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数字技术服务等。

(6)富邦科技

富邦科技的农业机器人板块主要布局土壤检测与作物采摘领域,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土壤检测方面,公司投资布局了Alsys分析机器人、SoilOptix土壤CT扫描车等农业科技设备,形成了以“土壤检测&土壤大数据+CMA+AI”的土壤检测服务模式。在作物采摘方面,公司投资布局了Tevel采摘机器人,致力于实现果实采摘全天候自动化,解决季节性人工短缺问题,进一步提升采集效率及降低劳动力开支。其中,Tevel所研发的FAR机器人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及轨迹规划等多学科知识,并通过机械工程精心设计了独特的采摘手臂和机器人本体。此外,FAR系统还配备了软件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收获过程的云端管理。

目前,富邦科技还正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智能农业机器人设备,助力种植链整体效率的提升,在数字化测土配肥、智慧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等数字农业领域的优势突出。未来,公司称将持续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在确保技术先进性的同时,逐步提高农业机器人关键设备的效率,加强核心竞争力。

(7)潍柴雷沃

作为中国第一家可全方位提供农业生产全周期成套智能农机装备的企业,潍柴雷沃是智慧农业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其积极构建“感-知-控”一体化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形成“空天地”数据闭环,实现从农田监测、数据处理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自动化。

企业于2024年发布的智慧农业云全场景解决方案,首次将服务链条延伸至农产品溯源环节,后续推出的智慧农场整体解决方案,则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让分散的农田管理获得集约化的技术赋能。并在大马力CVT智能拖拉机、大喂入量收获机器人、农机导航及无人驾驶自动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引领国内拖拉机行业进入动力换挡和CVT时代,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设60余家智慧农场,智慧农场管理平台服务全国800多万亩农田,基于深度学习的决策系统能为不同地块定制专属种植策略。

▍结语与未来

AI农业机器人是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和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技术方向,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流失,AI机器人有望可真正替代人工完成高强度、重复性劳动,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其次,通过AI能实现更精准作业(如智能除草、靶向施肥),AI机器人能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符合绿色农业发展趋势;最后,机器人具备全天候作业能力和数据采集功能,为智慧农业提供底层支撑,助力生产决策优化。

然而,AI农业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多重瓶颈,例如技术层面,复杂非结构化的田间环境(如光照变化、作物遮挡、地形起伏)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稳定性提出极高要求,现有算法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仍需突破,需要AI来尝试融合助力。又例如成本方面,高昂的研发和部署成本依然限制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小型农场难以承担,AI化农机改造因此成为一个可行方向。此外,农业机器人的标准化、可靠性以及人机协作效率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需要跨学科合作和长期技术积累。但是可以预见,未来需通过技术迭代、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部分头部企业有望逐步突破这些限制,释放AI农业机器人的真正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