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满,别忘:吃3豆,饮2汤,健脾祛湿又排毒,轻松度夏
发布时间:2025-05-21 12:10 浏览量:3
老何退休前是个中学物理老师,平时爱琢磨东西,也爱养花种菜。最近天气闷热潮湿,他总觉得人懒懒的,白天不爱动,晚上还老出虚汗。
老伴看着他精神不太好,催着他说:“去你那老同学老魏那看看,他不是学中医的吗?”
于是他第二天就提了篮子西红柿去找老魏。老魏是个老中医,平时喜欢自己种药材,家里院子都快成半个药园了。
“你这情况,不是毛病,就是小满前后湿气重,脾虚了。”老魏一边给老何倒茶一边说。
“湿气重也算事儿?我还以为是年纪大了呢!”老何喝着茶皱了下眉。
“年纪大更要注意,湿气一重,脾胃先受伤,接着身体沉重、疲乏,甚至关节痛都来了。这阶段啊,正是得‘吃三豆,饮两汤’的好时候。”
不只是老何,很多人到了小满这节气,开始觉得疲乏没劲、口干舌燥、胃口差。你是不是也常有这种感觉?那么,究竟是吃哪三豆,饮哪两汤?一起看看吧!
一、小满时节的天气变化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时间大概落在每年公历的5月21日前后。
这个时候气温明显升高,雨水渐多,空气湿度也开始增大。
南方尤为明显,常常是闷热夹杂湿气,衣服晾不干、屋里发潮,人也觉得整天“湿哒哒”的不舒服。
中医讲,“湿为阴邪,最易困脾”,意思是说湿气一旦入体,首当其冲就是脾。
脾是中医里负责运化水湿、管理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湿气太重,脾运化功能变差,就会出现胃口差、身体沉重、头昏脑涨、大便不成形等情况。有些人甚至还会水肿、长痘、体味变重。
所以说,小满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健脾、祛湿、清热。
饮食调养,是这个时候最实在、最安全、最简单的办法。
二、别忘:吃3豆,饮2汤
【吃3豆】
1.红豆——健脾利水,排湿排毒
红豆,也叫赤小豆,是最经典的利水豆类之一。
它不寒不燥,非常适合体内有湿气、容易水肿的人。很多人一上火就冒痘痘、口气重,其实是湿热夹杂,红豆就能帮上忙。
吃法推荐:红豆薏米粥、红豆汤,不要加太多糖,微甜即可。
2.黑豆——补肾益脾,排毒抗老
黑豆在中医里被称为“肾之谷”,颜色入肾,有补肾作用。
很适合中老年人,用来延缓衰老、强化身体免疫力。黑豆还有助排肝毒,对于经常熬夜、应酬多的人也很适合。
吃法推荐:黑豆煮粥、炖排骨、黑豆茶。炒熟后泡水喝也不错,清肝排毒、利水去肿。
3.绿豆——清热解毒,防暑降温
绿豆大家都熟,夏天来一碗绿豆汤,立马觉得清爽不少。
它本身性寒,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的人。但脾胃虚寒的人就不宜多吃,或者可以加点生姜中和一下寒性。
吃法推荐:绿豆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汤。煮的时候最好煮到开花,利于营养吸收。
【饮2汤】
1.冬瓜汤——清热利湿、减肥养胃
冬瓜含水量极高,且性凉味甘,能清热解暑、利尿排湿。最适合小满节气这时候湿气重、胃口差的人。
吃法推荐:冬瓜排骨汤、冬瓜虾米汤、冬瓜海带汤。注意不要加太油腻的食材,清淡为主。
2.鲫鱼汤——健脾养胃、增强免疫
鲫鱼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易消化,适合脾胃虚弱、病后恢复、体质差的人。
小满之后雨水增多,很多人会有腹泻、湿疹之类的问题,喝点鲫鱼汤能调养脾胃、增强身体抵抗力。
吃法推荐:鲫鱼豆腐汤、鲫鱼冬瓜汤、鲫鱼山药汤。煮的时候先煎后煮,更香更不腥。
三、小满之后,建议你这样养生
除了饮食之外,生活习惯的调整也非常关键。尤其是湿气重的环境里,一些细节更不能忽视。
1.少贪凉,护好脾胃
小满一过,很多人一上来就猛吹空调、喝冰饮,这其实是给脾胃“雪上加霜”。中老年人本身脾阳虚,一吃凉的就容易拉肚子、腹胀。
建议:空调温度控制在26°C左右,不要对着吹;冰饮尽量不喝,实在想喝点凉的,可以温水冲泡绿豆汤或者豆类汤。
2.保持居家干爽,赶走湿气
湿气重时,家里地面、衣物都潮,人的体表湿气也难散。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除湿机或者空调除湿功能,都有帮助。
早晚温差大,出汗后不要直接吹风,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3.适当运动,助脾祛湿
动则生阳,适度运动可以帮助身体加快水湿代谢。推荐散步、太极、八段锦这类温和的运动,既不伤身,也能稳稳调节身体状态。
每天早晚各半小时散步,有条件的可以打打太极,湿气会慢慢“蒸发”。
4.睡眠规律,情绪平稳
小满之后,昼长夜短,人的作息容易紊乱。建议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顺应自然节律。
同时避免过度焦虑、情绪波动,中医讲“怒伤肝,思伤脾”,肝脾一乱,湿气更难去。
总结
小满时节虽不“满”,却是湿气悄悄侵体的高发时段。记住“吃3豆,饮2汤”,顺应节气、调养脾胃,湿气自然会慢慢退去,人也能轻轻松松地迎来清凉夏日。
你准备好从小满开始,帮身体卸掉“湿负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