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星研究员领衔《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为推动国家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发布时间:2025-08-30 06:32  浏览量:1

陈明星研究员领衔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于8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恰逢《》发布,为理解和落实国家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学术参考与实践路径的双重支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陈明星等编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25. 8

ISBN 978-7-03-08282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进入以质量为导向的新阶段,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新范式,推进发展正义和民生导向的城乡空间重构新实践,重塑人地协调与区域平衡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突破了西方城市发展中资本逻辑主导的空间异化趋势,提高了公共利益保障和公平正义实践能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新体系,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而宝贵、更具时代性和可借鉴的治理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2~2024 年全国城乡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变化

当前面临新阶段、新环境与新形势。城镇化已步入中后期发展相对成熟阶段,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坚持人本性、包容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等高质量发展内涵。国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中美战略博弈与竞争加剧,全球债务高企与滞胀风险交织,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地缘冲突与气候危机相互叠加等。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世界发展注入信心和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攻坚期,经济社会面临深层次转型,经济结构、老龄化、少子化、城乡融合、绿色低碳、空间治理等方面的矛盾与挑战交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图景,让生活更美好;新质生产力与创新的引擎,让创新有沃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核心,让绿色成底色;城乡融合双向流动的关键,让城乡共繁荣。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扩张和碳排放

城市高质量发展当前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在不平衡方面,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社会就业等问题呈现结构化矛盾,部分城市建设过程中地方性特色文化基因缺失。在不充分方面,城市经济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仍然不充分,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城市财政收入下滑,债务收支压力凸显,智能革命对城市智能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新挑战。在不可持续方面,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城市极端降雨、高温暴露、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韧性城市建设和应急应对能力均存在不足。

斯德哥尔摩皇家港社区绿色屋顶规划

经济滞胀、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等是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难题。梳理凝练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智慧城市与社会治理、城市财政可持续性与债务管理、城市更新与空间管制等方面的治理经验和举措。例如,斯德哥尔摩零碳实践探索了从交通、建筑到能源的城市全链条系统性转型,旧金山气候行动计划构建了以政策框架为引导、以社区深度参与和机制透明化为特征的综合治理模式,阿姆斯特丹发展了以协同合作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平台,赫尔辛基通过数字化参与式预算强化共治与社会包容,日本与美国城市分别以中央与地方协同的制度化债务约束、市政债券为核心的市场化融资机制实现对地方债务管理,新加坡实行的弹性规划与城市留白等做法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

《 》 系统地总结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任务,梳理国际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案例,论证提出以人为本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十五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民城市建设,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市发展,打造人本城市、韧性城市、低碳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和文化城市。以普惠服务、代际融合场景、共享社区文化共同体、均等化服务等重构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与服务;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绿色零碳城市、分层级科技创新城市、数字赋能智慧城市等,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治理模式转型;并激活城市地方性特色文化,传承弘扬特色文化基因,探索实现文化繁荣多样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路径。六维协同发力,促进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城市发展动能瓶颈的关键,聚焦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深层次转型、韧性智慧的现代城市、城乡融合与土地政策、财税制度可接续机制、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等提出政策建议,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城市转型升级内生增长动力。此外,建议发展交叉前沿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城市科学体系,推动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厘清城市复杂系统演化特征和科学规律,为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治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本书付梓之际,恰逢新一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随后,2025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框架与行动指南,同时也强调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一重大进展对当前城市工作及城市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积极响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对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科学研判在复杂环境变化背景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路径;应从国家战略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在破解现实难题中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摘编自《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陈明星等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25. 8)一书“前言”“后记”,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82822-4

审图号:GS 京(2025)1406 号

责任编辑:杨逢渤 李 洁

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系统地总结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任务,梳理国际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案例,论证提出以人为本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书可供城市发展和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和对城市发展有兴趣的广泛读者参考。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