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在上海外环外楼市的三个真相
发布时间:2025-08-30 17:27 浏览量:1
终于,上海紧跟北京步伐,开启了楼市近一年的最大政策宽松
8月25日开始,上海放开外环外限购,并释放公积金利好,买新房可以提取作为首付,提升一定贷款额度等
而在825新政出台的十天前,上海二手市场还有一个变化,上海链家悄悄的隐藏了其外网二手历史成交价格
意味着,客户在上海买卖二手将无法从这里获得成交价参考,无法知道其最低价格
大家普遍认为,825新政主要利好新房,对外环外的二手市场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而链家在此时隐藏了成交价或许也是为此提前埋下的伏笔
因此,从此无法查看的二手成交价+825新政
让本就有点乱的上海外环外楼市,此时又更加扑朔迷离了
此时的上海外环外楼市,正在发生着什么,政策真实的影响着哪类人群的决策?
我选择外环外这三种完全不同的房源,作为市调样本实地市调
看看政策这把火,是否烧的足够火,还是温水煮青蛙...
01
现在上海外环外房子大致有这三类
那些房龄较老的动迁房和老破小为主流、次新房、一手商品房
其中最难卖的要数郊区的那些老房子了
它们要不是动迁房,要不就是老破小、老公房,面积小,社区已经折旧
和周边次新及一手,明显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了
先来看看它们分别的体量
截至8月上海外环外二手总挂牌量为约6.5万套,其中次新房有1.5万套,房龄较老的动迁房老破小约为3.6万套,与此同时,新房库存量为4.8万套
可以看到
上海外环外二手市场,以动迁的老房子和老公房为主流,占比一半
于是我先走访一家徐泾北城动迁房基地附近的中介门店
这边的房源其实从很早之前就一直关注了
大概在去年的时候,类似徐泾北城这种郊区老房的成交价格大概70平两房总价在180万,80平小三房总价为260万左右
而在链家上,新挂牌房源出现部分房东开始“挂高”的情况
比如,两房挂到220万,三房挂到320万,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与真实成交价格相比,议价空间能够达到甚至超过20%
早在两年前这类郊区老破小成交价格就已经触底,去年就存在房价跌去30-40%的情况,所以
从市调的情况来看,链家隐藏真实成交价格,并不会因为信息不透明带来二手的价格波动,因为如今二手成交价客户仍可以从多方拿到
不管是周边小中介,网上各种数据平台,都能真实展现最近的二手成交价格
让客户明确成交底价,也让房东挂牌有参考锚点
我还看到,在看房过程中,链家甚至还会直接打印出最近的成交价格,方便客户参考
因此,隐藏成交价其实对上海二手价格的波动影响甚微,参考早就隐藏了二手成交价格的同类城市,深圳和北京,也同样如此
隐藏成交价,反而会让客户对挂牌价格存疑
他们会在挂牌价格的基础上,砍下更狠的一刀
在如今这样一个市场,房东和买家之间的心理博弈,更考验着双方谈判能力
02
外环外次新房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周边总价段趋近的一手房
以青浦徐泾为例,这可能是上海外环外次新房价最为动荡的地方,没有之一
链家中介每每想要强调如今徐泾二手的性价比,总会以2021年曾突破过9万单价的天空之城为例
而这次新政,上海放开了外环外的限购
负责徐泾多年的链家中介说,没多大感觉,暂时没有因为新政新增的带看或者成交
他给我介绍了几套万科天空之城三期、招商虹桥公馆二期的两房户型
看下来,有些两房户型现在的成交价格,已经比当初业主新房的买进价格还要低10%左右了
我大概也能想到,这估计是为什么链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隐藏成交价
毕竟一套五年前,500万买进的新房,现在如果成交价为450万,真实的价格释放,不仅影响的是整个小区未来同户型的定价
甚至还会影响到周边二手,甚至新房的市场环境
因为这样的跌幅在徐泾次新房,并不是一两套
这确实也是市场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所以链家隐藏二手价,也无可厚非
但是,在真实的看房过程中,客户依然有办法拿到最近的成交价格,即便链家没有,多问问其他中介,也能打听到
所以,目前次新二手房东的心理仍在硬抗,但客户会大砍一刀,因此形成成交周期相对较长的拉扯
有一套挂牌530万的房源,链家中介说,一直没卖掉的原因是,客户出价都在430-450万之间,远远达不到房东的心理价位
还有,目前房东和客户的心理战变得越发白热化的原因
一方面,类似徐泾这样前几年非常火的板块,明年将会被当初的新房热度反噬,徐泾未来将会有大几千套的次新有可能会排队入场
而他们的竞争对手,除了已经降价也卖不掉的次新,还有周边总价段趋近的新房
而且次新房几乎抵抗不了来自区域新房的竞争
一方面外环外郊区次新房的价格持续下滑之后,目前和区域新房相比,产品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85平只做两房,和周边90平三房的新房总价相似,面临着直接竞争
同样是450-500万的价格,你是会选择两站之外的小三房,还是现在的二手两房呢
客户一定会对比周边新房,去取舍地段、户型、精装、房龄,最后做出选择
目前链家二手中介将客户导入周边新房已经是基本操作了,他们一般会在带看了几套二手之后,和客户介绍周边新房,顺便带去新房案场逛一圈
因此,对于外环外次新房来说,如今面临着内外部的三大困境
1、产品户型跟不上时代,大两房对刚需来说,很鸡肋,因此次新两房是降价最严重的,往往跌破入手价的也是两房
2、周边总价段趋近的新房,明显占有优势,且新房还有优惠,有政策加持,有产品利好,以及保值空间
3、最后,是那些未来两年解除限售的外环外板块,涌进更多次新房,竞品变多,造成次新房的内忧外患
因此,这次市调下来,感受到的是外环外次新二手将来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竞争
接下来两年,可能会是不少次新房东加速离开外环外的时候
03
话说回来,大家都说825新政最大的利好是保新房
到底郊区新房现在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链家新房的咨询量肯定是大幅上涨的,这是新政后一天中介刷频朋友圈的数据
但是真实的热度成色几分,还需要到现场实地感受一下
这次我走访了青浦徐泾和重固的两个新项目
整体外环外新房咨询量是上升的,回到案场,你会发现两个极端
对于那些滞销的老盘来说,这次的新政并没有为它们带来新增量
“该买的客户早就买了,不买的现在也不会出手”
这是咨询了几个中介之后,他们给我的统一反馈
查看了下几个平台数据,上海外环外新房的库存压力还是巨大,占比全市近八成,去化周期超过20个月
因此存在着大量的卖了一年多还有房源在售的新盘
这次我去到赵巷和华新的两个新盘,即便新政来了,利好新房,但是案场上客户却也寥寥无几
而且不管是98折、送车位、甚至返现等真实优惠,并没有回收
这也完全说明了,这次新政对于外环外滞销新盘,并没有立马起到拓宽客户来源,找到客户增量的作用
但是,政策对于新房难道一点刺激都没有吗
并不是,我们来看另一个极端
当天,我还市调了可能是近一年青浦最为火热的新盘,保利虹桥和颂
保利这个刚需项目,长板和短板都非常明显
短板为地段和周边配套的不成熟,长板是保利打造了一个趋近完美的小户型以及3字头的极高性价比价格
在新政之前, 保利这个项目两次开盘,虽没有触发积分,但流速一直是同板块最高,且上海外环外300-400万总价段保持近一年的最高销量
这可能是受到新政利好最典型的项目之一了:外环外,主力户型都在刚需总价段300-400万内,因此客户对于类似公积金提取作为首付,贷款比例提升会有促进认筹的作用
当天项目现场也确实人气不低
这批次开盘150+房源,8月28日踩盘当天的认购客户数为111人,周五又问了一下,如今认购客户是126人,基本都是大筹为主
可见,其实认购客户的增量并没有大幅提升,是非常合理的数字
因此,你说新政为当下新盘去化带来了什么,是否为市场的一剂猛药
我从新政后这三天的数据表现和现场市调,以及多方中介采访后
得到的信号是,我们未看到825新政为郊区新盘,能够带来多么庞大的客户增量
但短期内,会对本来就存在需求的存量客户中,提升整体转换速度
就如我踩盘当天,保利虹桥和颂认购现场砸金蛋的客户,是有的,还不少,但这群人本身就是该项目原有的意向客户
其实,新政后出了几个日光盘,境况估计也是如此
其日光的根本原因主要和新政无关,如金茂棠前、保利海上印,都是今年的热销盘
换句话说,这些盘即便是没有新政,也能卖得好
外环外部分新房这两天认够的客户肯定是变多了
因为原本犹豫的客户,可能会因为新政的情绪助推,更坚定的认购
但回到上海外环外的新房市场本身,新政策放开多套房购买资格,促进改善、换房的需求,在一个刚需为主的市场,起不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因此,上海外环外的依旧很高的新房库存,能靠这次新政去化多少
依旧不乐观,甚至杯水车薪
825新政有没有带来郊区新房的热度?
有,更准确的情况是只给原本就是热盘的项目
带来了客户认筹和成交情绪助推,但并未给滞销库存的老盘,带来大量新增
这是我市调下来的真实感受
04
不过或许有人会说,新政到现在还不到一周时间,“让子弹再飞一会”
但是回过头我们来看825新政有可能会刺激哪类客户的买房需求,是之前无法满足的
这次825最大利好的客户群体,是非沪籍和沪籍单身的放开
825政策单身视为家庭,因此非沪籍单身,可以买外环内的新房了,且沪籍单身从原先的只能买一套,到如今外环内可买两套
将会为这群单身精英们带来购买上海内环优质资产的名额
你别说,单身购房者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未婚单身购买力不可小觑
但在外环外不限套数,和外环内可以买两套之间
单身客群会如何选择,大家觉得呢
我咨询了老朋友小苏,她和我说新政后来找她咨询的两个单身客户,都选择了第二套房买内环内老破小,考虑未来接父母过来住
所以,换个角度看,这次新政从环线来看
确实短期内会利好外环外部分新盘的成交,会带动部分单身客户买入核心资产
但对于如今上海外环外的二手,也将开启全新一轮的竞争压力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