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减少,福州学区新房,居然比二手房还便宜!
发布时间:2025-08-31 10:51 浏览量:2
如果不是本轮楼市周期,我们永远不可能看到一个楼盘还没交房,就确定了学区;如果不是楼市周期,我们也不可能看到金山的学区房和鼓楼学区房同时上市。
本周楼市的焦点是学区房新品开盘,一个是仓山金山板块的金山文萃;另一个是鼓楼西二环的中寰悦府,而前者目前爆出开盘价格,确实有些令人意外,后者估计最关心是这回开盘后卖了多少。
对于现在开发商来说,学区房其实是最好解决房产溢价手段,因为普通房子,如果只靠要地段价值和产品力,很难有效提高溢价,但是难以衡量的学区房这个变量加进去之后,至少在冲击改善道路上,他明显可以与一般改善拉开地方,或者说他的溢价标签更明显了。
1、4万神话
左海金山文萃本
衡量金山文萃的价值,一般都是拿榕心映月来衡量,确实有可比性,这个昔日的金山神盘,在没有确定为学区房之前,上市的价格约是2.9万,每次开卖都是日光,既有当时牛市影响,也有供求匹配。
在爆出划片金山中学,这个昔日日光盘一飞冲天,还没交房,网上就爆出要挂牌4万的节奏,如果不是本轮楼市周期,估计这个楼盘很有可能冲击4万。一个是划片确实好,另一个是区位交通,要知道鼓楼的杨桥中学在腾飞后,二手房确实站上4万大关。
但是也辛亏本轮楼市调整,榕心映月这个昔日中了盲盒大奖的楼盘,在本轮周期调整中实际二手房还是有些调整。
2023年的成交案例矮楼层在3万,中楼层大约是3.4万,对比当年上市一批新盘,这种二手房保值率,算是可以的,至少账面价格是涨的。
同时作为金山中学最新的学区房,在今年二手房成交价格,确实也算相对稳住,高楼层和中楼层都有3.3万成交记录,这两年保值率都还可以。虽然没有当年4万预期那么夸张,但是两年来在3万3-3万5区间还是有一定支撑,但是现在随着左海金山文萃的入市,这个昔日神盘在二手房估计要调整价格,因为左海新盘上市价格居然比二手房还有便宜,颇有当年一二手房倒挂感觉,估计这个倒挂不会持续太久,榕心后面估计要调价了。
2、回归理性
左海金山文萃本次入市是3栋楼,备案价格约是3.5万,但是开盘有折扣,大约是8.9折,相当于开盘价是3.1万多。这个项目在7月取证时,当时估计是按照备案价销售,没想到一开盘就给出优惠。先不论这个价格是不是让利或者性价比高,至少这个开盘给优惠的方式,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对比榕心映月,左海金山文萃除了地段稍逊一些,其他地方优势体现更明显,在学区方面划片优势,在社区方面,有更新迭代优势,在户型得房率有新规优势,在户型结构方面也有优势等。如果对比榕心映月当年2.9万,现在文萃这个3.1万,就多了一个精装修的价格,确实是加量不加价。但是两者定位上可能有些不同,金山文萃是起步128㎡,榕心映月是97㎡,相当于入手门槛要多100万出头,购买力到底有多少,一个问号。想要复制当年日光行情,现在估计不大可能。
回归价格,如果不是现在行情,可能不会是现在3万1开盘价格,回顾昔日福州红盘价格:
2021年时候南二环的融信海纳新潮是精装修2.9万;江南CBD的2019年祥浦苑是2.45万,2020年融信玺湾是2.7万;2017年东三环的阳光城檀悦2.75万,2019年的香开连天3.1万;2020年台江排尾的万科金域3.5万;2020年东二环牛冈山的公园左岸3.5万;现在金山新房学区居然做到3.1万多,确实是回归理性。
至于后市,估计短期内价格应该算阶段底部,至于长期一个九年周期,估计也没人说的清楚。
3、后市分析
这两年随着楼市周期调整和学区政策变化,福州的教育资源供需关系已经逐渐重构,学区房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
学区房,“即用即买”是当下买房人最先考虑方向。
学区房在楼市的下行市场里,我们看的很清楚:投资价值是最先被剥离的,它现在就是一个完全的消费品。
首先是教育均质化的逐步进行,其次是出生率连年降低,一直都在利空学区房。买学区的标准,也要回归理性,我们考虑出发点:不是“未来会涨多少”,而是“要不要用它”。
具体思考方向
首先是在时间维度方面,只要看入学的节点:如果是小学入学,千万不要去提前囤房,即买即用;如果是初中段:注意当下的人口高峰传导效应,更不要去提前购买。现在这种行情,如果学区房早买,一方面可能会有变数,另一方面长期捂在手里长,那都是时间成本。
其次看学区房,一定要聚焦真实需求,避免为远期需求支付当下溢价,如果不是在成绩方面对孩子要求特别高,不建议买纯学区房,要买一个自住带学区功能的房子,不能只看学区房,其他配套也需要合理分配。
最后要有一定的成本维度,一方面是多看小区的行情,或者了解所需求的学区的溢价率;切记不必支付过高的溢价率,按照现在行情,未来能赚回来的概率极低。
对于当下的学区房行情:首先是一个消费品,需要量力而行;如果你要用你就买,你不用就不买;你如果现在用你就现在买,如果你是将来才用,你现在就不买。
很多人有购买学区房的需求,不少人纠结点在于要不要提前准备,其实是不需要。
出生率下降的持续利空,政策导向性,买房逐渐恢复消费属性和居住价值,这些关键原因,都在指向未来学区房的泡沫会被慢慢挤干净。
至于所谓学历通胀,学位贬值,学区信仰系统已经在逐渐崩塌,也有一些道理;
从周期来看,学区房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当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我们也要思考一下附着其上的房产,是否也终将回归居住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