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部长与“铁道兵”
发布时间:2025-08-30 06:21 浏览量:2
中国海滨城市。
编者梅梓祥导读:
我写过国家领导人、将军与社会名人与“铁道兵”的系列文章: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肖华、华罗庚、雷锋等二十余人。这个系列还在延续中。
昨天,看到老领导朱海燕与原铁道部韩部长在海滨城市的几天谈话“日记”,其中不少内容与铁道兵、中国铁建相关,遂欣悦写成此篇。
朱海燕是1976年入伍的铁道兵,先在铁道兵七师修建青藏铁路,相识特招到铁道兵从事文学创作、赴部队采访的冉淮舟,由冉老师向铁道兵政委吕正操将军举荐,被破例提干,之后调入《铁道兵》报当编辑、担任《人民铁道》报首席记者、《中国铁道建筑报》社长兼总编辑、铁道部工管中心副主任。
他天资好,能吃苦,著作等身,没有辜负发现他才华的伯乐、培养他的首长,成为铁道兵的英才,中国新闻界的佼佼者。他受到多任铁道部长的青睐,跟随采访,对铁路所了解抵达的“深入与高端”,写出众多新闻优秀作品,成为中国铁路宣传领域难以复制的人才。这篇“日记”体文章,行如流水,高屋建瓴,以家常语言,记录一位从事铁路事业半个多世纪的领导干部,肩负国家、民族大任,为中国铁路建设夙夜不懈,春节、中秋节与一线建设者共度,5年任期,创造了全国铁路通车里程的新纪录。因为是日记体文章,首长不是我们惯常所见到的主席台上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可亲可敬的长者,亲历亲为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阅尽沧桑岁月的智者。
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一直专注铁道兵历史的学习与写作,对朱海燕这篇作品中有关铁道兵(中国铁建)的部分,稍作介绍。
1949年,韩部长所在的铁道兵团参加津浦、平汉铁路抢修。
韩部长是哈尔滨人,1932年出生,12岁入铁路当学徒工,先后在铁道纵队3支队(现中铁大桥局)、2支队(现中铁十二局)工作,参加津浦、平汉铁路抢修,后来进入铁路运输系统。他认识当时的“铁道兵”领导干部黄逸峰、刘居英、彭敏等人,有的保持了长久的感情联络。如三见刘居英:1948年16岁初见刘居英,“身体魁梧,披着黄呢子大衣,穿高高马靴,没敢问候一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任柳州铁路局局长兼前线军事运输总指挥,从柳州挂公务车送刘居英到前线慰问指战员,战事吃紧未请吃饭;2002年身居高位,参加铁道部体协在哈尔滨召开的运动会,补请刘居英吃一顿饭说:“我永远是您的兵。”
君子怀德,小草恋山。韩部长对革命生涯初始的人和事记忆犹新,且终身保持着革命友谊。据“中国铁建年鉴”统计,他在地方铁路局、铁道部工作,担任更高的领导职务,以及退休之后,一直关心铁道兵及改工后的中国铁建的建设与发展,数十次到中国铁建工地视察、指导工作,接见企业职工,题词等,大至出席工程开工典礼、兵改工十周年庆祝大会,小至《中国铁道建筑报》社举办的一次摄影展览,也致电祝贺。早在1992年9月担任铁道部长一个多月后,出席中国铁建召开的干部会议,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近在一周多前的8月20至27日,召见朱海燕,既是叙旧,也是关注、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朱海燕撰写的关于“京九铁路赣南段交付中国铁建施工”的答问段落,体现了韩部长对“铁道兵”的无比信赖,铁道兵承建的全线重点难点桥隧工程,以铁道兵敢打硬仗、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卓越的战绩,也回报了韩部长的殷切期望。
1994年,炎炎烈日下,中国铁建员工参加京九铁路上施工。
朱海燕文章摘录——
我向老师(韩部长)讲述原铁道兵政委宋维栻打电话询问京九铁路一事。我说:“有一次宋维栻政委打电话问我,京九铁路建设过程中,为什么铁道部把‘铁道兵’摆放在吉安、赣州、定南一带?”
他说:“在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加速发展中,铁路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铁路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为了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铁路必须打好京九铁路这张牌。目标非常明确:1995年贯通京九,1996年配套分流。建设工作一切要围绕着“大干、加快、提前”这六个字展开。就京九铁路而言,最复杂、最艰难的工程在吉安、赣州、定南一带,那里群山密布、江河横流,不然,革命根据地不会选择赣南。全国铁路看京九,京九全线看赣南。只要赣南能够突破,京九全线便稳操胜券。在分配任务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铁道兵’,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工程的‘上甘岭’交给这支部伍,部党组才放心,我才放心。”
1993 年 4 月,铁道部韩部长(中)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经理翟月卿 (右) 陪同下,到京九铁路吉赣段工地检查工作。
他说道:“那天你在场,是1992年的11月4日,中国铁建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我来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机关,向这支军人本色一点没有改变的队伍发出‘跑步上京九’的进军令。我一走进会场,全体起立鼓掌。瞬间,会场上各工程局的领导,在翟月卿总经理的指挥下,唱起《铁道兵志在四方》。当时,我被会场的气氛感染了,即席发表讲话。我说了四层意思:
“一是,我一进这个大院,看到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大标语,我心里就激动起来了。作为共和国铁路建设的支柱,你们的功绩,将永远被人民所铭记。
“二是,你们唱《铁道兵志在四方》这支歌,我就放心了。说明你们已经准备好了,正向京九铁路的高地发起冲锋。我要把《国际歌》中的一句歌词送给你们: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三是,中国铁建这支队伍,在解放战争中,仗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汗马功劳。抗美援朝中,在敌人狂轰滥炸之下,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风餐露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铁道兵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条件十分艰苦的干线建设,像鹰厦铁路、森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等等,在最艰苦的地方,都是铁道兵冲在前头。你们这支队伍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队伍,是一个强大的特别能战斗的建设大军。这支队伍是祖国信任的宝贵的建设力量和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你们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所以在今天的铁路大发展中,我们才敢说硬话。
“四是,铁道部党组考虑到你们能够打大仗、打恶仗、打硬仗,所以在京九铁路建设中,把你们摆放在赣南那段工程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所以把京九铁路最难攻的上甘岭交给你们。
“我离开会场时,局长、书记们一一与我握手,他们都共同重复着一句话:请部长转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让他们放心,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这时,翟月卿向会场高喊一句话:我们要上京九线了,京九是前线,京九是战场。愿各位局长把部长的嘱咐记住,烧红炉火,趁热打铁,拿下“上甘岭”,再立新战功。
33年过去了,老师(韩部长)依稀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995年11月16日上午10时36分,京九铁路江西定南县定河特大桥胜利合龙,标志着京九铁路全线贯通。 贾鹏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