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补足镁元素,可保护心脏预防痴呆,3类人获益更大!
发布时间:2025-08-30 18:45 浏览量:2
最近不少研究表明,以前不太被注意的矿物质——镁,实际上在身体里发挥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大家可能觉得,镁不就是个调节神经的玩意儿吗?
吃点坚果和粗粮就补上了呗。但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期缺镁可能不仅仅让人情绪不好、失眠、腿抽筋,甚至可能跟心脏健康、记忆力变差有关系。
特别是像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这些慢性病,有证据显示镁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而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先说说心脏方面。
《英国医学期刊》近几年发表了一项大型研究,跟踪了大概两万多名欧洲中老年人,时间长达15年。
结果发现,每天摄入足够镁(大约400mg以上)的人,心律不齐、高血压、心衰这些病的发生率,比摄入较少的人低了近25%。
这个差别其实挺大的,因为人上了年纪后,心血管疾病本来就容易得,降低25%的风险相当于很多人可以不用吃药、住院,甚至能避免猝死。
而且这个数据比较可靠,研究设计考虑到了各种因素例如饮食、运动、家族史等,所以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跟镁的作用有关。
从原理上讲,镁是心肌细胞传递电信号时很重要的一种离子,参与了心脏跳动的节奏调节,还有钾、钠、钙离子的平衡,以及心肌细胞的兴奋和恢复。
如果身体里镁不够,心肌容易过度兴奋,导致心跳过慢或过快,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室性早搏、房颤这类危险的问题。
有医生说,老年人如果经常心慌、早搏但查不出原因,可以先查查血镁,有时候吃点补剂反而能缓解症状。
现在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经常喝咖啡、熬夜,又不按时吃饭,这些都会让身体里的镁流失得更快。
还有一点很值得关注,就是记忆力下降。
有研究显示,长期缺镁的饮食习惯和记忆力下降有很大关系。
这项研究找了六千多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比了他们十年间血液里镁的含量和记忆力测试的分数。
结果发现,那些长期缺镁的人,出现轻度记忆障碍的风险比镁充足的人高30%以上,得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明显更高。
虽然这个研究主要是观察,但因为它样本大、时间长,所以说明长期缺镁确实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另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2023年也发表了一份分析,他们用核磁共振检查了一千多名老年人的大脑,发现镁摄入量高的人,大脑萎缩的速度比摄入量低的人慢很多。
也就是说,摄入足够的镁,或许可以延缓脑容量变小的速度。
虽然这不能说明“补镁能治老年痴呆”,但至少说明镁参与了保护大脑结构的一些过程。
说实话,很多人根本没注意自己有没有摄入足够的镁。
有三类人尤其容易被忽视:一是老年人。
年龄大了以后,肠胃吸收能力下降,加上长期吃药(特别是利尿剂、胃药、降糖药等)会加速镁的流失,导致身体里的镁含量一直偏低。
而且老年人本来就是心脑疾病的高发人群,一旦缺镁,风险就更高。
二是高压工作族,特别是IT、金融行业这种经常加班、饮食不规律、爱喝咖啡的人。
他们平时消耗的镁就多,再加上心理压力大会让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进一步消耗镁离子。
三是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人,这类人身体代谢不好,而镁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时也很重要,如果缺镁,血糖可能更难控制,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让病情加重。
补镁听起来简单,但不少人补了也不见效,可能是方法不对。
食物中含镁的确实不少,比如深绿色蔬菜、坚果、豆类、燕麦、粗粮等都富含镁。
但现在的人饮食太精细,吃的更多的是白米白面和加工食品,真正摄入的镁其实不多。
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的镁大概是270mg左右,比建议摄入量(男性400mg,女性310mg)低了不少。所以吃补剂也是个办法。
当然,也不能乱补。
有些人吃了镁补充剂后会拉肚子或者不舒服,这通常是因为吃了吸收率低的氧化镁或硫酸镁。
可以选择甘氨酸镁、苹果酸镁或者乳酸镁这类更容易吸收、对肠胃刺激小的,吸收率能提高到60%以上。
而且分几次补比一次性补效果更好,跟饭一起吃也会更温和。
总之,方法选对了,补镁的好处是能看到的。要提醒大家,肾功能不好的人在补镁前一定要问问医生。
因为镁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如果肾不好,可能会引起高镁血症,反而影响神经和心脏功能。
所以这类人不能自己随便吃补剂,必须让医生评估。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这些研究说明镁的作用其实已经不仅仅是补充剂了。
它影响着心脏跳动、大脑功能、情绪,甚至胰岛素代谢,但很多人都没重视。
当然,也不是说非要每天算着吃多少毫克,而是应该在平时多吃一些富含镁的天然食物。
比如早餐加点亚麻籽粉、午餐多吃点西兰花、晚餐把一部分白米饭换成杂粮饭,这些小小的改变就能带来不错的健康效果。
总而言之,食补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最好的办法。
总的来说,现代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镁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为了保护心脏、延缓大脑衰老,还是为了睡得更好、缓解压力、维持正常代谢,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与其等到问题来了才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吃得更健康、看得更长远,这样将来能少走弯路,也不至于为了吃药折腾个没完。
所以说,保命和补镁其实没那么复杂,就看你是不是愿意开始了。
[1]王雪荣,王德光,张晶晶,等.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02):28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