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贼”爱因斯坦
发布时间:2025-09-01 20:26 浏览量:3
1933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学院访问,期间发表了很多重要演讲,比如他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科学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关心人本身。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他的祖国德国变天,爱因斯坦成了祖国的敌人,他的相对论变成了犹太人的邪恶学说,他的著作被扔进了柏林歌剧院广场的熊熊烈火中。
从此之后,爱因斯坦再也没有回到德国。他曾经自豪地称自己是“世界公民”,但彼时却是一位没有祖国的流亡者。
爱因斯坦亲眼见到自己的祖国堕落了压迫的机器,为此他写道:盲目服从权威的人永远多于独立思考的人,任何国家都无法建立在恐惧、压迫和暴力之上而不摧残人性。
1918年11月11日,法国西部前线的炮声戛然而止,造成3500万人伤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突然结束。然而,德国的失败却让许多青年愤愤不平。于是他们效仿俄国,占领了柏林的国会大厦,绑架了柏林大学的一大批科学家。
要知道,20世纪初的柏林大学,是人类科学的殿堂。有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冯·布劳恩、赫兹、冯·诺依曼等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们像是从神界下凡的群星,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石。如果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时冲动,擦枪走火,那么人类文明至少要停滞一百年,现代大学的教材估计也只剩下了寥寥几页。
为解救那些科学家,爱因斯坦叫上了两个朋友去国会大厦,一个是心理学家维特海姆,另一个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波恩。在去国会大厦的有轨电车上,爱因斯坦问维特海姆:你一个心理学家,怎么为了打仗,去为德军研究潜水艇声纳。维特海姆回答说:谁让我又聪明又爱国呢。爱因斯坦又问波恩:你为德军搞出来一套火炮精确测距系统又是为了什么?波恩用手指了指维特海姆,意思是说:我们两个一样,都是又聪明又爱国。
当德皇向协约国宣战时,整个德国都极度亢奋,爱国青年们更是激情燃烧,踊跃的奔赴战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在为国而战,荣耀无限。但爱因斯坦不一样,正如爱因斯坦的演讲,应该关注的是人本身。在狂热的鼓动下,彼时的德国,支持战争是正能量,谁反对战争谁就是卖国贼。
爱因斯坦告诉激动的青年们:自由之思想是柏林大学最珍贵的东西,这是我支持的事业。
爱因斯坦的言论没有被青年们理解,他成了他们眼中的卖国贼。当爱因斯看到德国的年轻人在战场上被屠杀,妇女儿童在饥饿和瘟疫中挣扎,文化和道德在疯狂中崩溃。
他在信中写道:我对德国的爱已经完全消失了,我现在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单纯的人,而不是一个德国人。
时间回到1933年,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犹太人,更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成为了德国当局的眼中钉。他的言论和著作被禁止、被焚烧,他的名字和声音被诋毁、被嘲笑,他的生命和安全,被威胁、被恐吓。
于是他辗转来到了美国,美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度,尊重个人和多元,于是爱因斯坦决定在美国度过余生。
1940年,爱因斯坦加入了美国国籍,他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他发表了一份声明说:我只愿生活在施行公民自由与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因为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却不是为了国家而生存。
他向着德国的方向喃喃自语地说:德意志,我的国,我跟你缘分已尽,我很好,你保重。
“没有了祖国,你什么也不是”,这句名言在当时的德国,被大多数人奉为真理,爱因斯坦的价值观显然与其格格不入。德国人的选择,配得上他们的苦难;他们的苦难,也映照出他们的选择。
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国家必须服务于人,这一原则是衡量所有国家的试金石,也是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
2005年,德国决定将爱因斯坦的声明刻在政府大楼上,向世界表明:德国已经没有了征服世界的骄狂,真正回归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