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海男子被护士女友注射药物杀害,婚礼竟是悲剧的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2025-05-21 18:45  浏览量:2

2015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凶杀案。一名28岁的女护士于倩倩因为婚礼筹备中的各种矛盾,竟然用安眠药和胰岛素杀害了自己的男友李铭泽。这事儿不仅毁了两个家庭,还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婚恋关系里的那些坑。

一、案件背景:从甜蜜到裂痕

于倩倩,1987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她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做护士,平时工作认真,同事都觉得她挺靠谱。李铭泽,也是1987年生的,上海本地人,在同一家医院的化验室上班。他性格开朗,朋友多,挺会来事儿。俩人因为工作关系认识,慢慢地就走到了一起。2012年,他们正式谈恋爱,感情还算稳定,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到了2014年初,李铭泽求婚了,于倩倩痛快地答应。双方家长见了面,聊得还不错,定下2014年夏天领证、2015年1月办婚礼的计划。李铭泽的妈妈特别喜欢于倩倩,甚至主动说要把自己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给小两口当婚房。李铭泽还带于倩倩回家见过家长。有一次,于倩倩帮李铭泽得了肺癌的舅舅打止痛针,李母看在眼里,觉得这女孩贴心又能干。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么和谐的开头,后来会变成一场噩梦。

婚礼筹备开始后,俩人计划得很细。定了酒店,挑了日子,连请柬都开始准备了。李母还特意叮嘱于倩倩,多照顾家里人,尤其是李铭泽的舅舅。那时候,于倩倩觉得自己挺幸福,觉得自己找了个好人家。可惜,好日子没持续多久,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了。

二、矛盾升级:婚礼成了导火索

本来婚礼筹备是件开心的事儿,可对于倩倩和李铭泽来说,却成了矛盾的起点。先说房子吧。李母虽然大方地把房子给了小两口,但有个条件:房产证上不能加于倩倩的名字。于倩倩心里不舒服,毕竟上海的房价那么高,她觉得这房子自己也有份儿。可她没多说什么,勉强同意了。不过,她想着装修总该让自己有点发言权吧,毕竟以后得住在这儿。她提出想按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下,结果李母态度特别硬,说房子是她掏的钱,装修得听她的。于倩倩憋了一肚子气,李铭泽夹在中间也没帮她说话,婆媳关系就这样开始变僵。

房子的事儿还没完,嫁妆又成了新问题。于倩倩家条件一般,父母攒了20万块准备买辆车当陪嫁。李铭泽却看上了一辆39万的奔驰SUV,要求女方再加19万。于倩倩一家死活不同意,觉得这要求太过分。于倩倩私下跟李铭泽抱怨,说房子她管不了,车还得她家多出钱,这婚还怎么结?李铭泽态度敷衍,说她想太多。俩人争执越来越多,领证的事儿一拖再拖,婚礼计划也泡了汤,连订好的酒店都退了。

事情还没完。2014年底,李铭泽的舅舅因肺癌去世。李母认定于倩倩在矛盾后没再帮忙打止痛针,才导致弟弟走得那么早。她跑到医院当着同事的面指责于倩倩,说她没良心。于倩倩低着头,眼泪直打转,心里那股委屈憋得更深了。她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却换来这样的指责,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段时间,于倩倩的情绪越来越差。2015年初,她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医生给她开了药。她晚上一个人在家,盯着药瓶发呆,脑子里全是跟李铭泽的争吵。更让她崩溃的是,她发现李铭泽最近在医院跟一个女同事走得挺近,传出不少暧昧的说法。她问李铭泽,李铭泽却不当回事儿,说她疑神疑鬼。于倩倩的愤怒和绝望一点点堆积,最后彻底失控。她开始觉得,这段感情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三、犯罪经过:从冲动到灭口

2015年3月31日,李铭泽主动联系于倩倩,说想缓和一下关系。那天晚上,他去了于倩倩的公寓,坐在客厅玩手机。于倩倩走进厨房,从抽屉里拿出安眠药,碾成粉末,拌进一杯水里。她端着水杯出来,递给李铭泽。李铭泽没多想,喝完继续玩游戏。过了半小时,他觉得困得不行,摇摇晃晃进了卧室,倒床上就睡着了。

于倩倩站在床边,手里拿着装满胰岛素的针管。她盯着熟睡的李铭泽,犹豫了一会儿。这时,李铭泽的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出一个女同事的名字。她接起来挂掉,解锁手机一看,里面好几条暧昧消息。于倩倩气得发抖,咬着牙把针头扎进李铭泽腹部,推完药液后坐在床边等着。李铭泽睡得很沉,根本没醒过来。胰岛素过量让他慢慢停止了呼吸。

第二天早上,李铭泽已经没气了,脸色苍白,手脚冰凉。于倩倩用他的微信给亲戚发消息,说他喝多了,暂时不回电话,想拖延时间。她本来打算自杀,从网上买了氰化钾,倒进杯子喝下去,结果一点反应都没有。她一看药瓶,才发现是假货,包装简陋,连标签都糊了。于倩倩愣住,眼泪哗哗往下掉。她坐在那儿,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最后,她给姨妈打了电话,声音哑得不行,说自己杀了人。姨妈赶到公寓,看到李铭泽的尸体,吓得腿都软了。她劝于倩倩自首,说这样还有一线生机。于倩倩想跑,被姨妈拽住,附近路人帮忙把她按住。最终,姨妈陪她去了派出所,于倩倩交代了全部经过。

警方很快封锁了公寓,法医检查后确定李铭泽死于胰岛素过量导致的呼吸衰竭。调查发现,于倩倩从2014年底就动了杀心,多次在医院拿安眠药,还在网上查过砒霜之类的毒物信息。她甚至还研究过怎么毁尸灭迹,但最后没用上。这一切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四、法律审判:从法庭到死刑

2016年1月27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案子。于倩倩穿着囚服,低头站在被告席上,承认了自己干的事儿,还向李母鞠躬道歉。李母坐在旁听席,眼泪止不住,气得直摇头,说于倩倩毁了她全家,要求严惩。她甚至在法庭上哭着说,自己儿子死得太冤了。

辩护律师帮于倩倩说话,说她是因为婚恋纠纷情绪失控,事后还想自杀,又是主动自首,应该轻判。检察官不买账,说她手段残忍,计划周密,对社会危害太大。法官最后认定,于倩倩犯了故意杀人罪,情节恶劣,判了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于倩倩听到判决,低着头没吭声,像是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判决后,于倩倩被押回看守所,等着二审和最高法复核。据说二审维持原判的可能性很大。这案子当时在社会上炸开了锅,有人觉得于倩倩挺可怜,有人骂她太狠毒。舆论两极分化,但悲剧已经没法挽回。李母后来搬离了上海,说是不想再待在这个伤心的地方。

这案子表面上是婚礼筹备引发的矛盾,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于倩倩和李铭泽的性格差异是个大问题。她内向敏感,遇到事儿容易钻牛角尖;李铭泽外向大条,处理矛盾时总不当回事儿。俩人在大事儿上沟通不畅,越吵越僵。时间长了,小问题就成了大隐患。

家庭背景也不一样。于倩倩家是外地来的,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攒钱不容易。李铭泽是上海本地人,家里条件好,母亲强势惯了,觉得儿媳得听她的。这种不对等的关系,让于倩倩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加上李母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冷,于倩倩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她觉得自己在这段感情里没地位,连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

还有医院的工作环境。护士和化验员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俩人本来就没多少时间好好聊聊,矛盾一多就更没耐心。同事间的八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铭泽跟女同事的传言让于倩倩彻底崩溃。她甚至怀疑李铭泽早就变了心,自己在这段感情里就是个笑话。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把她推上了绝路。

于倩倩的抑郁症也是个关键。她确诊后没好好治疗,药吃了也没跟医生复查。她的情绪完全失控,连同事都看出来她状态不对,可没人劝她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她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压在心里,最后爆发出来就收不住了。

这案子上了不少新闻头条,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人说于倩倩太极端,感情不顺就杀人,太可怕了;有的人觉得李铭泽和李母也有责任,房子、车的事儿逼得太紧,把人逼疯了。还有人感慨,现在年轻人谈婚论嫁,动不动就吵得天翻地覆,到底是为啥?有人调侃说,结婚还不如单着省心。

专家也出来分析,说婚恋纠纷背后往往是沟通问题和心理问题。于倩倩有抑郁症,却没好好治疗,情绪失控是早晚的事儿。社会压力也是个大背景,上海生活成本高,房子车子成了感情的试金石,一不小心就翻车。有人甚至说,这案子反映了现代人婚恋观的扭曲,物质条件往往比感情本身还重要。

这事儿还提醒了大家,医院里的药物管理得更严一些。于倩倩能随便拿到安眠药和胰岛素,说明制度有漏洞。后来有报道说,医院加强了药品监管,避免类似的事儿再发生。有的医院还开始给员工做心理辅导,希望能早点发现问题,别再出这种悲剧。

社会上还有人对于倩倩的遭遇有点同情。她一个外地女孩,在上海打拼不容易,遇到强势的婆家,又碰上感情危机,心理崩溃也能理解。但更多人觉得,不管多委屈,杀人就是不对。她完全可以选择分手或者报警,而不是走上绝路。

于倩倩被判死刑后,李母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她搬离了上海,回了老家,说是不想再看到那套婚房。她身体也不好,经常住院,朋友说她整个人像是老了20岁。李铭泽的朋友偶尔会去看她,但她总是沉默寡言,提都不想提这事儿。

于倩倩的父母远在江西,听说女儿被判死刑,几次晕倒在家。他们本来想着女儿在上海找了个好人家,能过上幸福日子,结果却等来这样的噩耗。于倩倩的妈妈后来接受采访,说自己后悔没早点把女儿带回家。她觉得,要是早点发现女儿不对劲,也许还能拦住她。

于倩倩在看守所里没再上诉。她给父母写了封信,说自己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李铭泽。据说她在信里写道,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只觉得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这封信后来被媒体曝光,大家看了都觉得心里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