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鲁台产业创新合作 积极培育台商投资沃土
发布时间:2025-09-02 20:10 浏览量:1
深化鲁台产业创新合作 积极培育台商投资沃土
让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为台商台企投资“首选地”、台资集聚“新高地”
常来常往、越走越亲,共叙友情、共谋发展。8月31日,2025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在济开幕。现场气氛高涨、暖意融融,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齐聚一堂,聚焦“深化融合 新质赋能 共赢未来“主题,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深化鲁台产业创新合作。
厚植情谊,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没来过济南,等于没来山东!”在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旺旺集团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林天良眼中,济南魅力十足,他对这座城市特别偏爱。“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济南七十二名泉闻名天下,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向别人介绍济南,林天良如数家珍,充满自豪。林天良回忆,旺旺与济南结缘始于23年前。如今,建在济阳的厂区已成为旺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在产量、产值及品项种类上均走在前列。
“我对济南的喜爱,源于对济南人的欣赏。”在多年与济南人的交往中,林天良深切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具有坚韧、朴实、勤劳、好客的优秀品质。“由于担心破坏珍贵的泉水资源,济南多年来坚持不懈攻克了地铁保泉难题;济南人本本分分,童叟无欺,不怕吃苦,只要是工作、任务需要,就会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些都是旺旺深耕于此、在济南大举投资建厂的重要原因。”林天良透露,旺旺正计划融合山东农产品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去年12月,旺旺与中金公司联手在厦门成立了产业基金,未来希望在济南也成立类似基金,重点布局乳制品、宠物食品等领域。”林天良说。
对于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林天良认为,“两岸应该携手合作,共创双赢。”他呼吁有想法、有能力、有抱负的台湾青年主动了解并运用大陆政策,拓宽社交和发展空间,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实现心中的愿景。
交流合作,融合发展谱写新篇
“省、市共同打造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这个平台,为台商提供资源对接与产业链整合,正是‘深化融合’最好的实践。”台湾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乡林集团董事长赖正镒表示,自己来鲁创业多年,和许多台商朋友一样,深切体会到山东为台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无论是政策支持、审批效率,还是政府服务,各方面都让人倍感贴心。“我身边的台商在山东投资的发展态势良好,我真切感受到台商在这里能够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在赖正镒看来,大陆在高端制造、新能源与智慧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文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新兴产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广阔的合作前景。他认为,这些新兴产业与创新要素,正是共同推动“新质赋能”的核心力量。“让双方在技术、品牌、资源上,实现深度对接与优势互补,只有持续深化鲁台经贸合作,同时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加上两岸携手做好智能制造合作与产业转型升级,台商才能持续拓展事业、融入大陆新的发展契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赖正镒如是说。
大龙网科技集团龙工场总经理潘建文是跨境电商领域的资深实践者。推进会上,就大龙网如何将其成功经验复制于济南、如何助力本地产业打通跨境渠道等话题,分享了他的见解与规划。
潘建文说,大龙网与济南的合作已步入实质性阶段。“目前,在天桥区已开始接洽落地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并与莱芜高新区成立了合资公司。”之所以选择济南,他将其归结于济南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济南市工业门类齐全位居全国前列,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深厚根基。这为我们对接海外订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产品供应链,是集团全国化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站。”
眼下济南正大力布局大数据与算力中心,面对这一新机遇,潘建文表示,大龙网已提前“落子”。“去年我们已布局AI板块。”他介绍,通过AI技术深度分析海外市场消费数据,能够精准判断产品应销往何处、当地消费偏好如何,从而为济南的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精准的出海导航,从“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传统模式,升级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智慧模式,极大提升出海效率和成功率。作为商务部首批跨境电商试点企业,大龙网正将其深耕多年的数据与渠道优势,与济南坚实的产业基础相融合。潘建文表示,这场强强联合,无疑将为济南“打造跨境电商新高地”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济南智造”通达全球。“我非常有信心推荐更多台商和企业家来此投资兴业。”潘建文表示。
营商环境,速度更快服务更优
2021年7月,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获批设立。这个全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落户在济南市济阳区。
推进会上,济南济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云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促进对接三措并举,济阳正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已引进一批台资及关联项目,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紧密合作链条。”他表示,这些项目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动力,更成为两岸产业协同的鲜活样本。
在人文交流层面,合作区同样亮点纷呈。“我们建立了两岸青年交流实践基地、两岸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等平台。”王云刚介绍,这些载体为两岸青年搭建了交流桥梁,让彼此在合作中增进理解、增强认同,为融合发展筑牢情感基础。
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的痛点难点,始终是合作区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重点。王云刚自豪地提到,当地已创下30年对台招商合作“零投诉”的纪录。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一套高效的服务体系: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统筹全局,“服务台企提质增效”行动精准发力,“济时办·项目管家”、“泉惠企”企业服务站等平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再加上“一对一”专员提供政策咨询、审批代办、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让台企发展无后顾之忧。
展望未来,王云刚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我们将聚焦先进制造与食品医药健康两大优势赛道,力争2035年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双轮驱动、多点支撑’格局。”他表示,目标是让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为台商台企投资的“首选地”、台资集聚的“新高地”。
此外,合作区还将持续升级服务生态:一方面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出更多惠台政策;另一方面加强两岸经贸交流、技术对接,推动企业、人才、技术深度互动。“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产业融合的‘经济纽带’,更能成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情感桥梁’。”王云刚说。(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沙文婧 苏晓萌 陈曦 郭哲启 戚本英)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