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必选到智元,这家老牌机构用9年布下一张机器人产业大网
发布时间:2025-09-04 14:23 浏览量:2
最近的资本热度,无疑属于智元机器人。
先是7月初,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以21亿元收购其控股权。消息发布后,上纬新材股价应声上涨,16个交易日内录得11个20%的涨停板,市值从31亿元暴涨至371亿元,成为2025年A股市场首只“10倍股”。随后在8月1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玉禾田也因智元入股的消息股价大幅拉升。
一时间,“智元机器人效应”在二级市场蔓延开来。不仅散户为之兴奋,听说一些投资机构在总结会上,都开始研究如何提前布局“智元概念股”了。
最新进展是,在近日举办的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透露,公司预计将于年底完成C轮融资,并计划引入更多国际产业方投资。这将是智元机器人成立三年以来的第12轮融资,早在今年5月完成B+轮融资后,其估值就高达150亿元,已经是国内具身智能赛道未上市企业中估值最高的独角兽,没有之一。
随着公司热度迅速攀升,除了内部团队,感受最为直观的莫过于其背后的投资人。鼎晖智元项目负责人告诉投中网,近期希望通过鼎晖接触智元的机构络绎不绝,“无论是地方政府、产业资本,还是具备直投能力的LP,几乎都在寻求与智元对接的机会。”
早在2023年4月,鼎晖投资就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A轮融资,并且又在随后的A2轮中继续加注。如今两年过去,这个内部定义的“S项目”也为机构带来了不菲的账面回报。
然而投中网发现,智元机器人还只是鼎晖在具身智能投资中的冰山一角。在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常将鼎晖与消费投资紧密关联,殊不知,早在九年前,这家老牌PE就已展现出其在硬科技投资中“冒险者”的一面:当人形机器人还被普遍视为“科技玩具”时,鼎晖便押注了商业前景尚不明确的优必选。此后,机构又陆续投资了埃夫特、强脑科技、星动纪元、苏州铁近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如今,鼎晖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也为中国硬科技投资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前瞻的范式。
一次精准出手
鼎晖对于智元的投资,是一个标准的“水下项目”价值发现的故事。
鼎晖最早接触智元机器人团队是在2022年底,当时国内一级市场具身智能的投资热度还未起来,智元更是完全处于“水下”,距离完成天使轮融资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不过这一年,美国具身智能行业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市场格局的关键事件——2022年10月,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的发布会上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原型机。在视频演示中,这款机器人在没有系绳的情况下自主行走,完成了转身、停止、挥手问候等动作,甚至能在办公室环境中提起水壶浇花、搬运物料,并能主动避让周围人员。
擎天柱的发布,不仅在科技界引发了广泛关注,更让鼎晖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技术拐点。鼎晖智元项目负责人表示:“当时我们预判,人形机器人将在8-10年内迎来行业的‘Iphone4时刻’。”
图/智元远征A2旗舰版人行机器人
而在此之前,鼎晖其实已经对具身智能领域进行了数年持续调研,对上下游链条、技术路径、核心人才有过系统判断。在其看来,只有真正具备从硬件、算法到场景融合的全链穿越力的团队,才能成为这场军备竞赛的最终赢家。
智元机器人,某种程度上正是符合上述标准的理想标的。
“智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一种罕见的系统型能力——其将机器人硬件、控制系统、操作系统与场景算法进行深度耦合,不做堆料式的硬件,也不止步于软件层的精巧打磨,而是构建出一个横跨感知、控制、交互与应用的软硬一体化平台。这种从底层架构开始打通、从系统能力中锚定壁垒的路径,正是具身智能时代的关键解法之一。”鼎晖认为。
当市场趋势和团队优势均被验证后,2023年4月,鼎晖果断出手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A轮融资,并在随后的A2轮继续加注。这一项目也被鼎晖内部定位为级别最高的“S级”项目。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智元机器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又累计完成了6轮融资,吸引了高瓴、红杉、腾讯、比亚迪等顶级财务与产业资本,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明星项目。而鼎晖也凭借这笔早期投资,获得了亮眼的账面回报。
9年耕耘,机器人产业图谱初现
翻一下鼎晖的机器人投资图谱不难发现,类似于“押中智元机器人”的故事,过去几年在这家机构频繁上演。
优必选就是典型案例之一。2016年,“具身智能”这一概念尚未成为共识时,鼎晖投资就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冒险的决定——领投优必选的B轮融资。
彼时机器人行业尚未脱离“演示性工程”阶段,人形机器人多被视为技术表演或消费玩具的延伸,真正用于工业生产、具备工程闭环能力的项目寥寥无几,而优必选也还只是一家商业化前景模糊的创业公司。直到2019年,优必选第三次登上春晚,6台人形机器人与明星演员同台表演了歌舞《青春畅想》。优必选开始进入更多公众视野。
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登陆港交所,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商业化方面,就在昨天(9月3日),公司宣布获得了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采购合同,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订单。至此,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累计获得近4亿元合同。受此影响,公司股价9月4日开盘即大涨,截至发稿,市值达500亿港元。
从时间线来看,优必选是鼎晖投资布局具身智能赛道的起点,自那以后,机构开始稳步出手,且视野并不局限于机器人本体,而是向全产业链延伸。
2017年中,鼎晖完成了对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埃夫特的投资,并助力其完成了对意大利W.F.C集团的收购。2018年,鼎晖又前瞻性地投资了后来的“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实现了机器人——新一代脑机接口的双投资矩阵。
2021至2022年,鼎晖坚定看好“AI手术规划+导航+机器人”这一手术数字化方向,相继布局手术机器人企业长木谷和爱博合创。2023年,出手了成立尚不足一年的智元机器人。2025年,鼎晖继续完善产业链拼图,投资了清华系具身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以及特微轴承供应商苏州铁近。
图/鼎晖机器人产业生态布局
事实证明,鼎晖的眼光的确独到。
2020年,埃夫特在科创板上市,被视为国内机器人市场回暖的一个重要信号。2024年以来,公司全年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30%,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4至2025年间,长木谷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与髋关节手术机器人也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几乎同一时间,葛均波院士团队利用爱博合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了高难度左主干及分叉病变的5G远程血管介入手术,实现上海-喀什两地超过5000公里的零距离远程手术,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介入治疗的跨城远程手术。
2025年8月,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星动纪元推出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以95.641厘米的原地跳高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这家清华系公司因此备受瞩目。据悉,星动纪元目前已经实现了软硬件全栈自研,商业化方面已交付产品超300台,手握百余台订单,客户覆盖全球市值前十科技公司中的九家,海外订单占比超过50%。
图/星动纪元L7展现的跳跃能力
当前,具身智能投资正向上游核心部件延伸,灵巧手成为热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鼎晖投资的强脑科技展出新一代仿生灵巧手Revo2,同样吸引了众多关注。
鼎晖与强脑科技的结缘于2018年,当时公司创始团队将技术从美国带回国内进行产业化,并落地杭州余杭。前瞻技术+公益使命,是当年鼎晖落子强脑科技的关键。现如今,强脑已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固态凝胶电极”与“智能假肢算法”达世界一流水平,被誉为“杭州六小龙”之一。
当然,上述案例还只是鼎晖机器人图谱的一隅。在过去的9年里,鼎晖已经系统完成了对优必选、埃夫特、智元机器人、长木谷、爱博合创、强脑科技、苏州铁近、星动纪元等多家产业龙头的投资,这些投资组合覆盖了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到垂直行业应用的整个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
“不做风口捕手,只当水下探矿人”
在一级市场,押中单个明星项目或许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能够持续挖掘并投到具有巨大潜力的“水下项目”,就绝非偶然。
据投中网了解,鼎晖内部自消费时代起就一直践行一套系统的投资方法论,即通过产业链建模,提前识别关键节点,在行业爆发前预判主流发展路径,并完成前瞻性卡位。而这,正是鼎晖能够早于多数同行布局具身智能领域的关键所在。
早在投资优必选之前,鼎晖就已长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并成功投资了“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这笔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团队对人工智能产业走向的思考,使其意识到,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并非局限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与具体产业和场景的深度融合。基于这一认知,鼎晖开始系统性地关注那些能够有效结合AI技术与实际应用的产业投资机会,并在2016年将AI+机器人(今天称之为具身智能)锁定为重点布局赛道之一。
当然,这种独特投资方法论的构筑,非一日之功。它既来自于鼎晖多年积累的高质量创始人网络,也来自其内部基金在多个行业长期构建的行业扫描机制。
据了解,鼎晖为了深入了解行业,曾对市场上近百家机器人企业进行全面梳理,从上游的新型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整机交付与应用落地,覆盖了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完成了近千页的深度研究报告与分析材料。“唯有看得足够广、挖得足够深,才能在行业的萌芽期精准捕捉到趋势,并预知未来技术的演变。”
同时,鼎晖强调“投早”不是在赌赛道,而是在深水区中判断谁在十年后仍然站在战场。技术风口总有更替,但真正具备系统组织力和扎实能力的创业者,终会在适当时机脱颖而出,鼎晖的任务,就是提前找到他们。
不久前投资苏州铁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企业专注微型和特微型轴承13年,在不依赖外部融资的情况下已成为行业龙头。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部件是灵巧手,而灵巧手需要用到大量的微型和特微型轴承。长期以来,全球微型轴承市场基本被美蓓亚三美、日本精工等来自日本、美国和瑞典的全球八大轴承企业所垄断。而苏州铁近,正是在这一“卡脖子”环节成功撕开一道裂口的存在。
目前,铁近科技的成熟轴承产品已经在灵巧手中得到大量应用,四点接触轴承、柔性轴承等新产品正在配合厂商积极研发,已经小批量出货,在对应产业链环节有独占性。客户层面,时下炙手可热的明星独角兽企业,都与铁近科技有着合作往来。
这家“水下”企业完美体现了鼎晖对“硬科技”投资的理解:不追逐光环,而看重真实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地位。
除早期发现之外,鼎晖更强调也更擅长“长期陪跑”。以埃夫特为例。在这一笔投资中,鼎晖不止于财务投资,还深度协助其完成对意大利W.F.C集团的收购,推动企业实现全球化跃迁。从尽调、交易设计到治理整合,鼎晖提供全方位战略支持,真正扮演“陪伴式”战略合伙人的角色。
众所周知,具身机器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性产业。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单点突破难以持续,真正长期有效的机会依赖于对产业链条的整体理解与通盘布局。而鼎晖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机构从一开始就并非基金团队各自为战,而是通过旗下PE、VGC、百孚三只基金协同推进,从底层核心部件到整机平台、再到实际应用场景,构建起了一张多维互补、协同赋能的投资生态网络。
这种跨基金、跨阶段的系统化布局,不仅体现了鼎晖在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层面的积淀,更展现出成熟投资平台在构建产业生态中的独特价值。而这种能力,往往也只有在行业中长期深耕、具备多周期洞察力的机构,才能真正具备。
节奏:在谨慎与冒险中寻找平衡
一直以来,鼎晖似乎很少给市场以“惊艳”之感。尤其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年代,这家老牌投资机构并未跻身最激进的投资者行列,也因此一度被外界质疑因“过于谨慎”而错失风口。然而在具身智能这一新兴赛道中,鼎晖却展现出其作为一级市场“冒险者”的另一面。
表面看似矛盾的两种投资性格,实则源于同一套内核逻辑——鼎晖始终遵循着自己所坚持的节奏运作:即不争抢爆点,更少押注一时红人,而是通过长期研究和前瞻判断,在大多数人尚未将其视为“产业”的时候,率先埋下种子。
过去9年,这种介于冒险与谨慎之间的平衡感,不仅为鼎晖带来了智元、优必选、埃夫特、强脑科技、星动纪元等一系列代表性案例,也为中国硬科技投资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范式。
在复杂多变的一级市场中,真正的智慧或许正体现在:既能看到远方,也能看清脚下;既能勇敢押注未来,也懂得如何规避风险。这或许也是鼎晖能够在多个周期中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