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鱼常侍扳倒何有光,李善德后悔,苏谅至死不和解

发布时间:2025-06-20 01:44  浏览量:1

李善德成功拿到了朝廷的手书,开始实行他的运送鲜荔枝之法。不过与他一同去岭南的,还有鱼常侍。

李善德对郑平安说,鱼常侍此次前来,是他举荐的,有个人帮他一把,他在岭南好行事。之前他孤身在岭南筹备运送荔枝之事,何有光和赵辛民处处使绊子。

如今鱼常侍是内廷的人,何有光和赵辛民得罪不起,有他出面,李善德觉得自己此次运送荔枝事半功倍。

郑平安气坏了,因为鱼常侍此行虽然对李善德有利,对他却有性命之危。他可是冒充右相的使者马归云前来岭南的,鱼常侍定能识破他的身份。

如今他已经知道了何有光太多秘密,此事一旦被揭穿,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不过李善德并不知道,鱼常侍此次前来,危及的不仅是郑平安的命,还有其他人,这些人里包括李善德的好友。

鱼常侍是贪官,也是右相的人,他之所以帮李善德拿到朝廷手书,引荐右相,是因为此事大有油水可捞。

鱼常侍第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何有光。

何有光是海盗出身,心狠手辣,这些年他利用刺史的身份,让阿弥塔利用海上贸易帮他洗了不少赃款。

鱼常侍胃口很大,他要讨好右相,讨好圣上,还想壮大自己的财库,这些不是何有光随便奉上一些珠宝玩物就能摆平的。

他要取代何有光的位置,将他的私产据为己有,这样他就能坐拥岭南,成为连右相都要忌惮和讨好之人。

何有光的死已成定局,不仅鱼常侍想要他的命,郑平安和阿弥塔,还有赵辛民,都想让何有光死。赵辛民手里刚好有何有光的罪证,一旦鱼常侍拿到了这些证据,就是何有光的死期。

除了何有光,运送荔枝耗费巨大,刚好也适合敛财。没有人会嫌钱多,尤其是鱼常侍这种贪财如命之人。

鱼常侍第二个要对付的,就是苏谅。

苏谅为了帮李善德成功运送荔枝,不仅以一己之力说服胡商的行首支持李善德,在李善德做实验时遇到钱财不够的难关,也是苏谅不惜卖船,也要帮他一把。

虽然苏谅和李善德协商好了,一旦此事在长安落定,运送荔枝事宜就交给他来办。他前期虽然要亏钱,但此事一旦办成,日后的收益将十分可观。

但此事之前并未有人办过,即便李善德胸有成竹,苏谅作为商人,也要承担不少风险。

可为了支持李善德,他将商船卖了。苏谅是商人,商船就是他的命,他可以不用陪李善德冒险,他这么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保住李善德的命,这种大义实在让人动容。

可鱼常侍不会让苏谅的商队运送荔枝,李善德官职低微,自然说不上话。

苏谅是胡商,只知道做人要信守承诺,他心里不平衡,与李善德理论,反而让鱼常侍感觉到危机,对他出手。

第三个倒霉的人,是阿僮。

李善德说过,运送一个荔枝和运送两瓮荔枝,耗费的钱财是一样的,鱼常侍既然想敛财,自然要运送更多的荔枝,这样到了长安,不仅贵妃和圣人能吃到荔枝,他还能借此讨好一些达官显贵,何乐而不为呢?

李善德答应只砍阿僮荔枝园的十枝荔枝树,因为鱼常侍的到来,阿僮三十亩的荔枝园全被砍伐殆尽。看着她精心呵护的荔枝园全毁了,阿僮心里只有恨。

她以为李善德和别人不一样,他虽然在朝为官,却懂得百姓疾苦,没想到李善德竟然会毁了她整个荔枝园。

不管李善德是有心还是无意,他举荐鱼常侍来岭南带来的后果已成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苏谅为了逃命,离开了岭南,阿僮的荔枝园毁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些跟着她的侗人本就食不果腹,往后的日子过得更加艰辛了。

然而这些,仅仅只是开始。岭南只是运送荔枝的起点,鱼常侍想敛财的地方,不仅是岭南这一处,荔枝所到之处,都是他觊觎的地方。

从岭南到长安这4600里路程,二十多个州县,可想而知又会有多少人被宰,岭南的何刺史都未能幸免于难,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日子又该有多难熬?

很多人说,李善德是个好人,真正该被谴责的是圣上和那些贪官。要不是圣人要吃荔枝,要不是那些贪官心怀不轨,怎么会有这些事发生?

是,圣人和杨国忠、鱼常侍这些贪官确实是罪魁祸首,可李善德作为他们的帮手,又何尝无辜?

李善德眼里只有活命两个字,恰好他又心无旁骛,只精于算数。整个朝廷,除了李善德,没有人能把这件事做成。就因为李善德做成了,才让鱼常侍和右相看到了其中有巨大的利益可捞。

李善德此举会害死多少人,有很多人都提醒过他,尤其是十四。

李善德将运转之法的手札交给鱼常侍后,好友十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此人是内廷出名的貂铛,为人阴险狡诈,最善贪功,人都唤他作上有鳖。

李善德不相信,说鱼常侍答应他明日相见,怎么会说话不算话?

结果第二天,鱼常侍真的没来,李善德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事后鱼常侍说服户部等部门配合李善德行事,不仅让李善德拿到了朝廷的手书,还为他引荐了右相。

十四提醒过李善德,鱼常侍不可信。那么能让他如此费尽心思,此事定有猫腻。

可李善德没有将十四的提醒听进去,他只记得十四说的后半句: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十四是他的至交好友,如此费尽口舌教导他,他却丝毫不上心,反而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自以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错了也情有可原。

所以,就因为鱼常侍帮了他,他就将十四的提醒抛掷脑后,认定鱼常侍就是好人,不仅充分信任他,还举荐他到岭南。

李善德为官几十年,已经42岁了,竟然丝毫不懂一点为官之道,不懂一点人心可畏,对他人没有一丝防备之心,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该说他善良,还是说他愚蠢呢?

说他善良,因为他的计划,害死了无数人。说他愚蠢,他又能完成别人都完不成的计划。

我曾看过一句话:没有智慧的、盲目的善良,本质上是对恶的纵容,不仅滋养了他人的贪婪,也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消耗与伤害之中。

李善德的善良,就像在黑暗中狂奔,以为是前行的助力,反而在不经意间将自己与他人拖入深渊。

李善德为什么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对于其他坏人,不管是苏谅还是阿僮和郑平安,他们都会心存防备。他们唯独对李善德倾心以待,拿他当朋友、家人,偏偏李善德变成了一把利刃,刺向了他们。

他们会恨一个坏人吗?会,但他们更恨李善德,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看错了人,这种被信任之人伤害的滋味,才最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