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之子只求真相,日本却拒认苦难,连纪念活动都躲着,太伤人
发布时间:2025-09-04 18:01 浏览量:1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埃塞克斯大学历史系研究员特里·史密斯(Terry Smith)指出,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一位被视为未来首相的人选——若能出席横滨英联邦战争公墓的纪念仪式,将尤为恰当。特里·史密斯的父亲埃德温·史密斯(Edwin Smith)曾是一名二等兵,在日本被囚期间,正是在林氏家族经营的煤矿中服役。
埃德温·史密斯曾是皇家炮兵防空部队的一员,于1942年3月爪哇岛沦陷后被日军俘虏。在长达三年的囚禁岁月中,他历经疟疾、脚气病、痢疾和登革热的折磨,并长期遭受营养不良的困扰。即便在1945年获释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引发的噩梦依然如影随形,困扰了他数十载。
谈及林芳正拒绝出席纪念活动时,特里·史密斯难掩失望之情:“我感到悲伤,但并不意外。这可以说是相当失礼的行为。我不明白他或日本政府的其他成员会因此损失什么。”
他补充道,日本政府对战俘家属“采取了不必要的防御姿态”。
“他们似乎不明白,多数英国战俘家属真正渴望的是真相,而非金钱补偿,”特里·史密斯向《亚洲周刊》坦言,“我们希望日本能够简化战俘遗址的参访流程,通过国家认可的纪念活动承认战俘所遭受的苦难,并减少对相关批评的‘敏感反应’。”
这位现年78岁、居住在英格兰东南部利文希思(Levenheath)的老人表示:“我期待看到双方能从防御姿态走向更广阔层面的合作与和解。开放对话才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唯一路径。”
横滨的纪念活动旨在缅怀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投降协定的签署,以及这一事件为成千上万战俘带来的自由。
作家兼和平活动家德留美纪惠(Mikae Dorot)自去年起便积极倡议,希望为约3500名在日本逝世的盟军战俘建造纪念碑,并为此向日本政府高层寻求支持。然而,这些请求至今未获任何回应。
组织者曾向日本国会参众两院共713名议员发出了个人邀请函,其中包括林芳正和前首相麻生太郎。麻生家族在战争期间曾利用战俘作为强迫劳工,在其日本南部的重工业工厂中从事苦役。但这两份邀请均石沉大海。
德留美纪惠表示:“这本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可以向国际社会证明,当今日本的政治领袖有勇气真诚面对国家的历史。这无疑能提升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道德形象。”
据战俘研究者查证,林芳正的祖父曾是宇部兴产集团的高管,该集团在战时经营着煤矿、化工厂和铸铁厂。而横滨公墓内的67座盟军战俘墓碑,铭刻的正是那些在宇部兴产旗下设施中作为强迫劳工丧生的亡者。
特里·史密斯回忆,尽管父亲埃德温·史密斯被关押在广岛战俘营,并在附近的宇部兴产煤矿劳役中幸存下来,但这段经历带给他的心灵创伤持续终生。
1942年11月,埃德温·史密斯被塞进臭名昭著的“地狱船”大日丸(Dainichi Maru)货舱,抵达日本门司港,此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强制劳役生涯。
“他多次提及遭受殴打,”特里·史密斯回忆道,“在广岛6B区焚化遗体时,身为标牌书写工的他,曾亲手在装尸体的木箱上写下死者的姓名。”
在父亲1995年去世后,特里·史密斯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了一份典型的火化记录。这份记录描绘的场景触目惊心:“我们面对的是因饥饿、劳累、疾病侵蚀而皮包骨的骷髅。当火焰灼热地吞噬遗体时,那些尸体竟然会扭动、踢蹬、弯曲、伸展,最终在一场诡异的‘告别之舞’中化为灰烬。”
他还描述了战俘们如何因疲惫与疾病不断地失去生命:绝望的囚徒或自杀身亡,或仅仅因为丧失了求生意志而消亡。
1945年,埃德温·史密斯获美军解救,并于同年11月5日抵达英国南安普敦。特里·史密斯说,尽管父亲对日本人并无深仇大恨——除了那个用枪托砸碎他下巴的看守——但这段囚禁经历带来的创伤持续多年,对整个家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出生于1947年,最早的记忆便是家中弥漫的紧张氛围,以及父母之间无休止的争吵——直到长大后,我才逐渐明白其中缘由,”特里·史密斯说道。
“父亲以各种方式持续地表达着他对战俘经历的感受,而他的噩梦在战后数十年间,始终是母亲近在咫尺的现实。”
德留美纪惠指出,日本政府本应在投降书签署80周年之际,向这些战俘表达敬意。
“我并非因为麻生先生和林先生的家族与战时强迫劳动有关联而责备他们,”她表示,“但政治领袖与普通公民不同,他们在维护日本的国际社会道德与外交形象方面负有特殊责任。”
“鉴于他们的家族背景,人们理应期待他们对此义务格外重视。”她补充道。
“即便在二战结束八十周年之际,仍未能向日本侵略历史的受害者——尤其是当今核心盟国受害者——表达敬意,这绝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作者介绍
朱利安·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