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研究:每天多喝一杯茶,骨质疏松和胃癌风险升高?真相来了

发布时间:2025-09-04 18:05  浏览量:1

喝茶这事在很多人眼里是件挺健康的事,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更是每天的固定动作。

家里桌上要没个保温杯,手里不捧杯热茶,都觉得哪儿不对劲。不少人还坚信,茶能“清火排毒”“降脂护心”,喝得越多越好。

然而最近却有不少声音冒出来,说茶喝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有研究甚至说每天多喝一杯茶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和胃癌的风险。

这话一出来,很多人一下就慌了,天天喝茶是不是喝出问题了?到底是真的有风险,还是说被过度解读了?真相确实值得认真说一说。

先说说这个被提到的研究,它确实是由牛津大学团队参与的,在欧洲一些大型健康数据库中找到了几万例长期有喝茶习惯的成年人数据,分析了他们的饮茶频率、茶种类、饮茶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然后对比他们的骨密度、胃肠健康、癌症发病率等数据,结果发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首先是长期每天喝超过4杯浓茶的人群中,骨密度略有下降,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

其次是那些爱喝非常烫茶的人群中,胃黏膜损伤的风险更高,部分案例与胃癌有关联。这些数据一被公布出来,立刻引发了一波热议。

不过在解读这些数据之前,有几个点特别重要。首先就是“浓茶”和“一天一杯”根本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看到标题说多喝一杯茶有风险,就以为喝任何一杯茶都可能出问题。

但其实研究中提到的“高风险”主要集中在每天至少喝四五杯以上,而且都是那种泡很浓、颜色发黑的茶,同时喝茶的温度也偏高,喜欢趁热喝的更明显。换句话说,这些“坏影响”大多不是茶本身带来的,而是因为喝法不对。

再者,骨质疏松和茶叶之间的关系确实不是空穴来风。茶叶中的草酸成分,在摄入过多的情况下确实可能影响钙的吸收。

尤其是那些饮食中本身钙摄入不足的人,如果又喜欢空腹喝浓茶,就会加重钙流失,从而影响骨密度。

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本身激素水平变化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如果再加上饮食习惯问题、运动不足、又天天喝浓茶,那骨密度下降的速度自然会比其他人更快。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喝茶都会骨头变脆,这种因果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就像医生说的那样,任何食物摄入都要看量和习惯,茶也一样。

关于胃癌这事,也确实不能只看表面。研究指出的高风险人群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长期饮用滚烫的茶水。

这点在国内其实挺常见,尤其是有些人早上泡茶喜欢用刚烧开的水,茶刚泡好就开始喝,甚至感觉烫舌头才说明“够味”。

这种做法对胃和食道的刺激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6年就发布过明确声明,任何超过65℃的饮品,长期饮用都有可能增加食道癌、胃癌的发生风险。

高温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不只是茶,烫汤、滚水、刚煮好的粥,只要是趁热猛喝,都属于伤胃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喝茶完全不节制,不管什么时间、什么饭点都喝,甚至代替白开水全天喝茶。

这种做法其实也有隐患。茶叶中的咖啡因虽然不像咖啡那样高浓度刺激神经,但大量摄入后对肠胃的刺激依然存在。

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有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的人群,喝茶过量会加重不适感。

更有的人以为喝茶能减肥,一整天靠茶“充饥”,不吃主食,结果弄得胃病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反而比偶尔喝烫茶还更伤身。

总的来说,喝茶这件事本身没错,错的是喝法不当。茶确实有不少好处,比如抗氧化、降血脂、提神醒脑,甚至对口腔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前提是喝得科学,量控制在合适范围。

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茶饮的摄入量控制在3到5克茶叶为宜,泡水不要太浓,每天不超过3杯,而且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喝,避免空腹和睡前饮用。这些小细节,其实才是决定茶对健康是利还是害的关键。

不少人长期喝茶,其实从身体状态来看也是有益的。比如一些老年人本身循环慢,适当喝点绿茶或者红茶能帮助加快代谢。

有的办公室人群容易疲劳犯困,适量的茶也能帮助集中注意力。问题是,很多人把喝茶当成了“越多越好”,甚至觉得泡茶水越浓越有效果,这种观念不调整,哪怕再好的东西也可能变成负担。

另外有一点也要提醒一下,有些人喜欢用保温杯长时间泡茶,茶叶在热水中浸泡时间太久,会导致茶多酚大量分解,同时鞣酸等物质也会析出,反而让茶水变得更刺激。

长期这样喝,不光影响口感,对胃的刺激也在慢慢积累。有些人说自己以前喝茶没问题,现在怎么一喝就胃胀、反酸,很大可能就是这些细节上的问题没注意。

还有一些特殊人群也确实要控制饮茶,比如严重贫血的人,茶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如果本身饮食就不均衡,再大量喝茶,贫血会加重。

还有孕妇、儿童、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也不建议频繁饮茶。并不是说茶有毒,而是说这些人群的身体状态更容易被茶中的成分干扰。医生也不会完全禁止,而是建议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个食物或者饮品,出现在健康研究里被“点名”,都不代表它从此就是“坏东西”。

真正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好东西变成了健康隐患。很多时候是人们用了不合适的方式,把本来能给身体加分的行为变成了负担。

茶也是如此,它不是药,也不是水,它是一种带有生理活性的饮品,需要用心去喝,而不是盲目去灌。

换句话说,喝茶其实是一门需要慢慢琢磨的生活方式,不是随便泡一杯水就算完事的。

水温要控制,浓度要注意,时间要选好,饭前饭后要错开,身体有特殊情况也要听医生的建议,只有这样,茶才能真正为健康加分,而不是被误用后变成“背锅”的那一个。

最后一点也不能忽视,研究归研究,数据归数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不能因为看到“茶可能有害”就一刀切地不喝,也不能因为“茶有好处”就拼命喝。

真正的健康,始终来自于对细节的坚持和对生活节奏的调整,而不是听信一个研究标题就风声鹤唳。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