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诗词专栏|诗词一千零一夜(24)
发布时间:2025-09-05 05:51 浏览量:1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北平永胜
今天的专栏内容,我们要讲的是——写古诗词为什么要“除五俗”?
什么叫“五俗”?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法篇》中讲到——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什么是“俗体”?
就是说你一入门学诗就学歪了,学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乱七八糟的诗词体例,像什么——打油诗、藏头诗、藏名诗、宝塔诗、回文诗、建除体、字谜诗、药名诗、卦名诗、州名诗等等等等。
现代又增加了“老干体”、“次生老干体”(永胜老师为其命名)之类。
学诗入门不正与个人见识、文化层次有密切关系,很多人不喜欢格律诗,不是因为格律诗难、不好学,而是因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文化知识欠缺所导致的。
有人看不懂别人在诗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又怕露怯,就指责别人是“掉书袋”的老学究,酸秀才,孰不知自己才是那个不学无术的棒槌,无他!
扯远了,接着聊第二个——俗意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看到某些人写的诗词立意不高,俗意连连,就是说的这个。
你比如,有人拟个题叫——“咏厕所”,你觉得他能写出什么花儿来?本身拟题立意就是俗意,所以全诗不必看,内容也高不到哪儿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拟题人本就是下里巴人,他拟题的立意和贾深深的屎尿屁诗还不一样,人家是俗而不俗,而你这个是俗不可耐!没有任何可比性。
第三个是俗句,有些人说出话来就让人觉得粗鄙不堪,诗词成句也会出现粗俗的语句,比如咱们现起句,写个句子——天上云清湖上蓝。
这一看就是很俗的句式表达,很浅很直白,先不说有重复字的问题,这一句作为纯表述的句子,没有任何诗意的传达,就跟说话一样,白不呲咧,水了吧唧,有它没它都行,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你说它能是好句吗?若是裁员,不用问,第一个准裁掉它。
第四个是俗字,俗句从哪儿来的?还不是由俗字所组成的?!
什么算俗字?
就拿「回眸」的这个“眸”字,这就是个俗字。文章里可以用,散文诗里可以用,古诗词中能不用尽量不用。
所以说取字下字是最吃工夫的了,一个字就能点活一首诗,一个字就能成就一位大师,“一字师”就是这么来的。
要想规避俗字,就要学会“炼字”,进而“炼句”→“炼意”,这是分步骤来的,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越雷池半步。别说你,也别说永胜老师,就是李杜白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最后一个是俗韵。
写诗填词先定韵,韵不定诗不稳,韵不立词不宁。这是老规矩,任谁也不能破。
韵,它决定着全篇诗词的节奏、节拍、带动调整全诗情绪意境,同时加深读者对诗词的“辨识度”,加强读者对诗词的“记忆点”。
由于韵(脚)都在结尾,所以根据诗词意向建设,平声易构建舒缓、阳光的诗词内容,仄声易构建激越、铿锵的诗词内容。
反之,如果选韵选错,例如在一些险韵的韵部,为了追求押韵,就会选择一些生僻字或不恰当字为韵脚,就会出现俗韵的状况。
“除五俗”在古诗词创作中,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任何人都不能把它直接跨越过去,或者对其视而不见。
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创作古诗词先要从“除五俗”开始,这也是必然要做的事。
2025年09月04日写于北京起舞斋
——————
★下期内容预告★
永胜诗词专栏|诗词一千零一夜(25)——学古诗词为什么要分辨“三节”?
备注:
★本文作者为京城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人民日报·市场报》周刊副主编。
自2018年开始,永胜老师在平台上开办公益诗词讲座以来,目前已经陆续培养了6000多人次的诗词爱好者。
“听讲座、多读书、勤练笔、敢献丑,一年后你也可以成为诗人!”
———永胜老师寄语
- 上一篇:诗映盛唐,司空曙三首经典诗作中的世事与人心
- 下一篇:女人好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