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何应钦在受降仪式上,一卑微举动惹怒国人
发布时间:2025-09-05 11:19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5年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时至今日当我们想起这一年都仍然会热血沸腾,因为在这一年中国人民胜利了,我们赶走了倭寇,向世界证明中国雄狮的能力与傲骨。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了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的抗战时光也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实际上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侵占就已经开始了。
中国一大半的土地都被侵占,930多座城市被践踏摧毁,其中南京这座城市甚至在日寇的践踏与折辱下变成了一座死城,时至今日当你再次想起日本投降的时刻又有着怎样的感触呢?
日寇的行为是泯灭人性的,之所以现如今中国有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就是为了警醒后人勿忘国耻,勿忘曾经那段艰苦又充满了屈辱的岁月。
有国民说每当南京响起警钟时都仿佛回到了过去,在隐约中仿佛还能听到那30万同胞的凄厉哀嚎,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历史,要铭记先辈们的浴血奋战与过去死难者的痛苦与绝望。
731部队曾在中国做过许多惨无人道的实验,哪怕是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社会中,可当看到过去那些实验器材和相关数据以及内容记载时都会忍不住颤抖与哭泣。
20万之多的妇女沦为慰安妇,不少人在遭受折磨后还死于日寇的枪下,而那些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妇女却迟迟没能等到日寇的一句道歉。
忘记历史就等同于背叛这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来时之路太过血腥与凄惨所以我们才要牢记过去,牢记1945年8月15日,因为在这一天中国站起来了,曾经的侵略者被我们赶出了中华大地。
日寇或许从未想到过有一天他们会战败于自己从未“看上”的国家,而当我们撕下标签时,日寇的失败就早已成了定局。
而在大众的内心深处对于日寇投降战败也有许多遗憾,其中绝大多数的遗憾来自于没有公平公正的处决每一位侵华的日寇。
在远东军事法庭上虽说有不少重要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在众多侵华日军中他们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除此外,最大的遗憾有两点,有一点甚至还上升到了国民党将军的身上,何应钦作为接受投降书的将军甚至还被人扣上“汉奸”的帽子。
日本天皇在投降中的话语表述是国民的遗憾之一,在他的播音中虽然承认了日本的失败,然而却并未提及“投降”这两个字。
之所以宣布这一消息只因是战局并未发生好转,并且持续交战会导致日本这个民族灭亡,因此他才只能发布通告并联合告知了美国、英国、中国、苏联等四国。
这份《终战诏书》中刻意回避了“投降”的字眼,这也成为了国民的一大遗憾,但无论裕仁天皇如何掩饰都无法摆脱日本是因为战败而不得不向中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实。
对于国民和战士们来说这份播音无疑是黑暗岁月中最明媚的“曙光”,它代表着中国结束了日寇侵华的局面,百姓的生活即将迎来稳定和幸福,中国不再会陷入动荡与危难之中。
然而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却也有一众人难以接受,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驻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他无法接受这场失败,更无法承受失败后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他还曾幻想通过其他武装力量继续斗争,然而终究也只是困兽的最后争斗而已。
除了冈村宁次以外,还有不少日寇也难以接受这份《终战诏书》,在惊慌失措下跑到了南京大街上“鬼哭狼嚎”,甚至以“切腹自尽”来表达自己战败的绝望。
就在日寇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蒋介石通过广播给冈村宁次下达了命令,其中主要是为了向他阐述关于日本投降的六项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直接禁止日寇的一切军事行动,虽说暂时保住了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但也明确告知不能再继续进行任何武装类型的活动。
这就等同于是没收了冈村宁次以及驻南京日寇的所有权限,并且直言称一切行动均需要听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
然而令何应钦没想到的是,自己接受命令作为洽谈投降事宜的人员之一竟会在接受日寇投降书以后遭受国民的指责与谩骂。
那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何应钦做了什么才会让国民愤愤不平呢?
导致何应钦陷入风波的就是这张照片,这也是日寇递交投降书的场景,蒋介石将这一时刻定在了1945年9月9日,并且将地点定在了中央军校大礼堂。
何应钦带着中国四位受降官员进入了礼堂中,在正式接受受降书之前何应钦还“霸气”的让中外各大报社的记者摄影五分钟。
终战诏书作为战败方的日本可谓是在这五分钟内丢尽了脸面,只能低头不语试图来保住自己最后的体面,在拍摄结束后何应钦就要求冈村宁次拿出受降的证明文件。
可当冈村宁次递交的时候,何应钦的一个行为却让他备受国民的“批判”,通过照片也能看到在接过受降书时何应钦双手去呈接并且还面带笑容。
不仅如此在接过受降书时,何应钦弯腰的幅度甚至比日寇还要低,相反作为战败方他们却只是微微俯身低头。
日寇投降代表
这样的动作和行为让何应钦遭受了国民的指责,毕竟作为中国人我们深知抗战整个过程的艰难与悲痛,我们也能共鸣死难者的绝望与痛苦。
受降是先辈们真刀真枪厮杀换来的,是无数战士们不分昼夜、忘却生命换来的,在接受受降书这个时刻他代表的并不是个人也不是国民党,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国百姓和曾经死难的英魂忠骨。
因此在这个时刻大众无法接受何应钦的“卑微”,更无法接受他的“微笑”,作为中国国民党军政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行为也被人称作是“中国胜利后的最后一次耻辱”。
无论是作为胜利者还是中国的守护者,何应钦都不应该弯下腰身,更不应该站起来,因此为了贴合民众的思想,不少影视剧在演绎这段历史时都做了“特殊”的改变。
将何应钦原本站起来的历史去掉了,没有让他弯腰,作为国民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填补过去的遗憾,然而无论如何历史终究无法更改。
这是一位89岁的老兵行军礼的场景,经历了战争他的双腿早已无法独立行走,出行都只能依靠拐杖,可尽管如此他都没有忘记作为战士的风骨。
而这位老兵在何应钦接受受降书时也在现场,并且主要负责何应钦的警卫工作,不知作为一个与日寇拼杀过的将士看到领导弯腰接过受降书又该作何感想呢。
这名老兵名叫史定坤,他曾先后三次见证了日寇的投降仪式,根据他的回忆18岁他就去当兵了,国内、缅甸、印度等诸多战役他都曾参与,还因为开枪准被冠上了“神枪手”的称号。
他第一次见证日寇投降是在1945年,那时他正在追击日寇,因为日本宣布了投降,所以追击的敌寇就举着白旗走了出来,虽说这只是士兵们的投降,但是史定坤也成为了“见证者”。
第二次就是参加受降仪式,当他抵达南京时就发现日寇早已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一些无法接受战败和投降的日寇都开始“寻死觅活”的。
会场全景
在史定坤的回忆中他们的死法也是“多种多样”,除了切腹自尽,还有主动投江、上吊、投井的,甚至还有一些买了毒药自己服下。
而在众多日寇中冈村宁次或许算是最“冷静”的一位,不过在史定坤看来那时的他也不过是一个连站都站不稳的战败方。
史定坤成冈村宁次在正式受降的前一天早已是泣不成声,脸上全是鼻涕和泪水,全然失去了曾经的“体面”,不仅如此在正常签字仪式中冈村宁次都无法自己行走,必须得由两名士兵搀扶。
而第三次见证就是1945年的9月9日,他作为何应钦的警卫员一起出席了受降仪式,主要就是保护何应钦的安全问题。
不过在他的回忆中也表露出了大众对于日本人的憎恨,原来高层为了避免这些士兵因为太过憎恨日本人因此开枪射杀他们,所以哪怕是警卫员佩戴的枪支里都是没有子弹的。
不少群众都在一旁高喊“日本人完蛋了”,然而就是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却被何应钦给“破坏了”。
哪怕是最光辉荣耀的时刻他都未能代替全中国的民众做出应有的反应,反而用弯腰低头的行为在一次让国民“蒙羞”,并且还是在如此重要的时刻。
何应钦的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引得国民的不满,就连盟军代表也都无法理解他的这一做法,在现场一位美国的军官都还轻嘘了一声口哨,以此来表示内心的不满。
只可惜当时何应钦并没能明白其中的奥秘,除了何应钦以外,蒋介石也同样如此,作为曾经见证了日寇残忍的国民党领导人,他却为了自己的私心,不惜联合日本来对抗共产党。
这样的行为也让世人所不耻,从他为了满足自己而忘却家国仇恨时就已经注定国民党永远无法成为中国人民忠诚拥护的政党。
今年恰逢日本投降的第80周年,我们摆脱了过去屈辱的生活,傲立于世界之巅,中国可以在国际上挺直腰板,而这都是基于先辈们的忠勇与执着,铭记来时之路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一路繁花。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南京黄埔路受降与励志社审判2015年09月14日
上观新闻——抗战胜利了,何应钦却为何弯腰接过了投降书?
中国新闻网——89岁老兵经历3次日军投降 见过冈村宁次涕泪交加 2014年0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