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比墨兰幸运,比王氏体面,她却成“全书唯一被休”的正室

发布时间:2025-08-24 11:19  浏览量:1

有一种庶女,不管你怎么想,都像是上天专门“开了个小灶”,日子过得比那些名正言顺的嫡女还风光。但偏偏,风水就是轮流转,幸福得太早,结局往往格外难看。

做盛家的姑娘,可真是让人羡慕。老太太一碗水端得齐,嘴上说什么“姑娘没出阁前都是一样的金贵”,说出来得理,做起来也公允。就算王氏不情不愿,也只能暗地里帮如兰补点衣服钱,明面上不敢乱动。墨兰虽是妾室所生,却有母亲宠爱,也自个儿争气——一肚子才气,连老爷都偏着她。华兰出门了,盛紘干脆把疼爱都撒墨兰身上,甚至明兰、如兰都比不了。说来盛家的女儿们,比起寻常后宅里那点“嫡庶之分”,是真的过得体面。

但命好的人里,还真有个更厉害的。余方氏,她家里底子硬,爹疼、妈宠,做庶女也能横着走。临出阁直接嫁到余府——一步到位当了正室夫人,还把丈夫拿捏得死死的。说起来,同是庶女,她比墨兰还幸运。可惜啊,她命运里的转弯也特别狠,四桩糊涂事一出,结局就已注定。

你要说出嫁前,余方氏和王氏、墨兰这些“后宅苦主”比起来,压根儿不是一个层级。她那些嫡出的姐姐也不敢跟她争什么风头——大宅门里本就是你争我夺,可偏偏余方氏得天地厚爱,说一句“唯一”,那是真的:唯一能把自己亲姐姐踩在脚下的庶女,唯一出嫁后能让丈夫听话到骨头里的女人。

墨兰是盛家的庶女,确实活得比同宅的其他丫头都舒服。但墨兰不傻,明知道王氏做当家主母,不敢往明兰和如兰那里横伸手,顶多就是关起门跟明兰抱怨一句:“太太真偏心。”除了私下抱怨,绝对不会明着去挑战“主母”的权威。

余方氏却不一样。她在家时待遇全方位碾压墨兰,家底厚,有“宠冠一宅”的生母,有心疼得发慌的父亲。家里挑女婿也挑三拣四,最后选了余阁老的嫡长子——嚯,这飞得高不高。余家那是名门望族,一代首辅,门楣上挂着先帝题的褒奖,子孙哪个不是出仕为官。余方氏嫁过去,身份一变,成了凌驾于那些“出身好但日子不顺”的王氏之上的正室太太。

而且吧,她婚后日子太舒坦——余大人不但对她言听计从,还放权放得毫无保留。公婆那边的事她也不怎么操心,带着自己的孩子住得安稳,原配留下的女儿余嫣然也甩给公婆去养。这样一来,余方氏爽了一阵子,啥风都没经历过。

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不往往也是个坑?余方氏这些年顺利顺到头了,等到利益来临,她一转头就撞上了人生马蜂窝。

余方氏后来干了“四蠢事”。每一件都像踩到了家族的红线。她其实不傻吧,但一见利益就容易糊涂,权衡得失的时候手段就变了味。她想让继女余嫣然嫁入宁远侯府——说好听点,是为了孩子好,说难听点,就是想借姑娘攀高枝。婚事还没定,她就满城嚷嚷,搞得京城谁不知道余余两家要结亲。明兰心里那个急——“事还没订呢,这要黄了,嫣然怎么做人?”古人最讲究清白,余方氏这一折腾,要是事情不成,余嫣然的名声可就毁了。

余方氏见丈人余阁老不乐意,硬是使出“婚事听父母之命”的老理,劝丈夫和自己一起顶撞公爹。余大人本就胆小懦弱,被媳妇鼓捣几句就迷了心。余阁老明白这关节,心里第一次动了要把余方氏赶出门的念头。寄去封休书,隐晦警告儿子:“你要真觉得你媳妇对,这婚姻你自己负责。”说白了,他是真忍无可忍了。

没想到,婚事一拖再拖,朱曼娘闹到门口。你听着也觉得古怪——宁远侯府本就是个“是非之地”,顾家二公子的名声烂得不能再烂,还冒出来个敢带一双儿女跑到登州、闹余家的外室。余嫣然这样的姑娘,大概进了顾家连根都不剩吧,可余方氏舍不得这门阔亲,一股脑还把亲女儿余嫣红、亲戚姑娘巩红绡都往里砸。

巩红绡其实是冤枉的——她喜欢三房庶子,本来不用陪嫁当媵,奈何余方氏为了“万无一失”,非得把她也拖下水。巩红绡聪明,混点银子,推敲利益,又有小心思,她也明白自家长辈什么都能舍弃,为了自己算盘不让情分沾身。

到头来,余家的几个女孩,继女余嫣然、亲生女儿余嫣红、亲戚巩红绡,都是余方氏手里一颗颗棋子。利益一旦有冲突,管你亲不亲,都能拿出来堵堵缝。

最滑稽的地方在后头。余嫣红做了丑事,余方氏还去讹顾家,这算盘打得真响。而且还找个“大仙”,装神弄鬼混冲喜,声称“只要办了就没事”,闹到明兰头上。余阁老此时没了耐心,叹口气:自己一辈子谨慎持家,到老还有这么个麻烦儿媳,这是天要亡我吗?

可余方氏不是心大,是自永远不改错。她还觉得自己是一条心为女儿着想,哭诉“都是儿媳不孝,都是余嫣然命好,嫣红替她挡灾”。话说得委屈,余阁老心里却早已凉了:就这样,还是要赶出去。

其实,家里有个贤妻,是最大的本事。谁不想老婆凭本事“旺夫”,孩子跟着沾光?可余方氏这一路走到尽头,老家不愿再理她,方家也受够了——她回去后只会生事,嫂子侄媳都烦她,最后只能被送去庙里修行。

讲真,这种命运,不止她一个。小说里顾廷灿也是,娘家宠着,嫁人后一再教唆丈夫顶撞婆婆,最后也是自毁前程。说到底,余方氏是那种“烂果子”,剔除了,余家才有得救。

至于她教出来的孩子,余嫣然、嫣红,各有各的惨事。余方氏自己其实一直觉得,是天亏了她,是旁人亏了她。可仿佛她也没有真正明白,家里那些好运,终究是该用来守好自己,照顾好亲人。折腾半辈子,等福气用尽,才发现人生哪里还剩什么依赖,只能落得孤苦伶仃。

我有时候想——庶女赶上娘家宠爱,本是难得的福分,可太顺了,偏偏容易养出任性胡来的性格。幸福不是运气给的,是自己好好捂出来的。不知道余方氏在庙门前的黄昏,会不会想起曾经的风光,会不会后悔那些执迷不悟。命里有时还真是说不清。

下回故事再聊,这些人的后半生是怎么活下去的。谁又能活出一个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