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晚上撞“血月”,这7件事最不能做,别忘了告知家人!

发布时间:2025-09-07 17:10  浏览量:3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白驹过隙,今日农历七月十六白露恰逢月全食,月全食的景象就是红通通的月亮,也被称为“血月”。今晚(9月7日)23点28分开始,月亮会悄悄进入“半影月食”模式,一直持续到明天凌晨(9月8日)4点55分才完全结束。整个过程大概三个半小时。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今儿个是白露节气,晚上恰巧碰上了难得一见的“血月”奇观。“天有异象,必有所兆。”

今晚月全食形成的“血月”,天地之气变化剧烈。今日白露,晚上撞“血月”,这7件事最不能做,别忘了告知家人!

老话常说“白露勿露身”,这话可不是没来由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白露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宜避寒就温。”这个时节深山老林里露水重、寒气深,特别是傍晚时分,地气上升,最容易让人染上寒湿。

再加上今晚月全食,天色昏暗,眼神不好,独自进山容易摔着碰着。所以啊,咱们今天就别往深山密林里跑了,安全第一才是正理。

“白露不露脐,露脐必泻痢。”肚脐又叫神阙穴,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黄帝内经》里说得明白:“寒气客于肠 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记得我娘常说:“肚脐受寒,三天拉稀。”这话虽然直白,却很有道理。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天地阴气盛,若不注意保暖,寒气从肚脐侵入,很容易导致脾胃不适、腹泻腹痛。咱们中老年人脾 胃功能本就减弱,更应当注意。今晚观看血月时,记得穿件长款睡衣,把肚脐捂得严严实实的。

古人云:“寒从脚下起。”白露时节地面寒凉,光脚踩地最容易让寒气入侵。宋代《养老奉亲书》中特别提到:“白露后,勿赤足行于地,以防寒气直中筋骨。”

咱们中老年人本来就有不少人有老寒腿、关节炎,要是再光脚踩冷地板,岂不是雪上加霜?今晚看血月时,大家一定要记得穿好袜子鞋子,保护好咱们的“第二心 脏”啊。

可能有些年轻人不知道,白露时节祭拜禹王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大禹治水有功于天下,被尊为“水神”。白露时节雨水多,易发洪涝,祭拜禹王一是感恩,二是祈求风调雨顺。

《淮南子》中记载:“禹劳天下,死而为社。”说明早在汉代就有祭祀禹王的传统。咱们今天虽然不用大操大办,但可以在家中面向西方(禹王故里方向)默默祷告片刻,感恩禹王治水之功,祈求家人平安。这也是传承咱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嘛。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切记不要口出恶言,尤其是对家人。《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意思是家庭中最忌讳争吵,一旦争吵就会带来不幸。

白露本身是个肃杀的节气,血月又被古人视为不太吉利的天象,这时候若是家中吵闹咒骂,很容易让家人心里留下疙瘩。家庭和睦总是最重要的。今天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先深呼吸,明天再说也不迟。

这一点特别要提醒身体不好的朋友。古代医书《伤寒论》中提到:“月食之夜,阴气盛极,体虚者宜静不宜动。”月全食时,天地阴阳之气变化剧烈,身体虚弱的人容易感到不适。

血月虽然壮观,但也不一定非要亲自观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在屋里看看视频、图片也是一样的。若是执意要外出观看,记得多穿件衣服,结伴而行,不要站得太久。

"白露血月夜,千万莫赶海"。沿海的老朋友都知道,月食会影响潮汐,今晚的潮水比平时更加无常。古人说"月亏潮汐乱",不是没有道理的。

血月当空,天色昏暗,看不清潮水动向,更容易出事。再加上白露时节海水已经凉了,这个时候下水,容易抽筋,寒气也重。咱们今天就在家安心赏月,等明天天亮了再去海边也不迟。

“白露逢血月,老话记心间;七事需谨记,平安度今宵。”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记得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亲朋好友,特别是家中老人,让大家都能注意这些禁忌,健康安乐。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