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老山一等功臣,因伤残患失忆症,却沦落卖房治病负债!

发布时间:2025-09-07 19:53  浏览量:1

全身十多处负伤,却仍率班力拔敌洞的老山一等功臣张长海,在和平年代陷入另一种挣扎——卖房治病、负债累累,甚至严重时连身边人和事都记不起。

“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这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张长海经常对妻子说的话。

即使因病痛不得不卖掉房子、花光积蓄治病,甚至因战伤导致的失忆症让生活陷入困境,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在405高地战斗中,他全身10多处负伤,仍带领全班战士力拔8号敌洞,冲上主峰。

然而,从战场归来后,张长海的另一场战斗才刚刚开始——与身体病痛和精神创伤的终身抗争。

战场上的侦察兵,堪称最危险的兵种之一。在发起进攻前,他们需要深入敌人腹地,勘察地形,摸清敌情。

张长海作为一名侦察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际,怀揣保家卫国的信念毅然奔赴战场。

潜伏任务中,他和战友们常常需要连续三天三夜隐藏在一个地方。

期间不能生火做饭,甚至大小便都只能随身排出,只为不暴露行踪。

这种艰苦卓绝的坚守,让人想起邱少云烈士——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张长海和战友们的付出为我军作战提供了准确情报。但他们的使命并没有结束,战斗打响后,他们同样勇往直前。

在405高地战斗中,张长海全身10多处负伤,仍率领全班战士力拔8号敌洞,最终冲上主峰。

即便在救治过程中,他也要等到敌人仓皇逃窜才肯下战场。

战争结束后,张长海被评为一等功臣,但他选择将荣誉深藏。

复员回到家乡,他像一个正常因伤退伍的军人一样,听从组织安排在一家工厂上班。

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从不向身边人提起自己的战功。

然而,战场上的重伤带来的后遗症远远超出想象。

和平生活中的他,经常感到不适,严重时甚至连身边的人和事都忘记了,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医疗费用的重担和生活压力全都压在了妻子身上。妻子曾希望他向组织寻求帮助,却总被他以“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的理由拒绝。

眼看着家庭即将支撑不住,张长海的妻子做出了一个决定——拿着他的证件去当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当地相关部门惊讶地发现,自己地区内竟然隐居着一位一等功臣。他们立即对张长海一家展开了援助。

有人问张长海:“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不寻找相关部门的帮助?”

他回答道:“虽然我不再穿军装了,但是我永远都是国家的军人”。

这种“不给组织添麻烦”的信念,并非个例。像余泽忠这样的老山英雄,即使在生命最后时刻也不愿向组织伸手。

战斗英雄们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还有战争留下的心理和神经系统的损伤。

张长海患上的失忆症,很可能与他在战斗中受到的创伤有关。

严重时,他连身边的人和事都记不清楚,这种痛苦外人难以体会。

类似的困境也出现在其他退伍军人身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性脑损伤等“看不见的伤口”,常常比明显的身体残疾更具破坏性。

许多从战场归来的军人表面上身体完整,但大脑功能已经因为爆炸冲击波或心理创伤而发生改变。

这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破裂,甚至陷入自我毁灭的行为中。

当地相关部门得知张长海的情况后,立即对他们一家展开了援助。

这位一直不愿给“组织”添麻烦的老兵,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照顾和支持。

社会对英雄的关怀和尊重,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温度和价值观。

让每一位为国流血牺牲的英雄都能有尊严地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许多像李宝印这样的战斗英雄,退伍后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2019年,李宝印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勋章”。

2025年,他还有幸作为代表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礼。

老山英雄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都彰显着同样的英勇与奉献精神。

像杨启良这样的战士,在1985年3月9日的战斗中,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毫无惧色地通过电台呼喊:“不要管我,向我方阵地开炮!向我开炮!”

他一人凭借过人胆识和有利地形,带伤孤身作战4个多小时,打退敌人4次进攻,消灭了18名敌军,守住了阵地。

还有曹仁甫,在1985年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35159部队授予“一等功”荣誉称号。

他带领战士们借着夜色掩护,在沿途布满敌人暗哨与陷阱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长达1000多米的通道,为后续部队进攻扫平障碍。

英雄们的第一场战斗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而第二场战斗则是在平静生活中的自我抗争。

有些英雄在战场上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却在回归平凡生活后陷入困境。

余泽忠在老山前线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三次身受重伤,两次是为了掩护战友。

退伍后,他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多次见义勇为,曾跳入江中救人,制止扒窃行为。

但当他患上肝硬化后,高额的医疗费使家庭陷入了困境。

最终,他决定放弃治疗,在41岁时病逝于租住的房子里。

还有路牧渊,他在老山战役中因排雷双眼失明,荣立一等功。

退役后,他并没有沉沦,而是自主创业成立公司,取得了不凡成就,还热心帮助家乡发展。

当地相关部门得知张长海的情况后,立即对他们一家展开了援助。

有人问这位一等功臣:“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不寻找相关部门的帮助?”

他回答道:“虽然我不再穿军装了,但是我永远都是国家的军人,我不能为国家添麻烦。”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在关注这些曾经为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从政府到民间,越来越多的支持和援助正在向这些英雄和他们的家庭延伸。

英雄不应被遗忘,尤其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