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培养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火花思维CEO罗剑受邀出席
发布时间:2025-05-22 14:19 浏览量:2
基础教育阶段从教到学,教师如何转变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家长怎样做有助于孩子提升思维品质?5月21日,《光明少年》杂志社发起、火花思维支持的“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办。
本次会议聚焦少年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技术赋能教学中坚守育人本质等议题,与会专家结合教育理论与课堂实际,深入探讨中小幼阶段深化落实思维培养的可能路径,助力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德育科科长王铮表示,举办此次研讨既是朝阳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节点,更是贯彻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部署的实践行动。朝阳区始终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命题,努力将家校社协同育人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打通思维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朝阳区教育系统主要围绕三个聚焦:聚焦课程体系重构、聚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聚焦活动育人。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红梅在致辞中说,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思辨、创新突破的思维能力,既是回应新课标的核心命题,更是守护民族未来竞争力的使命担当。当前教育正经历“三重激荡”:知识获取方式之变、能力评价维度之变、育人生态格局之变。面对这样的时代激荡,朝师附小以“思维跃迁”破局,以“三阶深耕法”落实核心素养,让思维可视化、学科无界化、成长生态化。
光明小记者管理中心执行主任王清云在讲话中提到,“光明小记者”项目以《光明少年》杂志为内容智库与实践平台,通过“新闻采编+素养培育”双向赋能、“媒体+学校”协同育人机制,以记者职业体验和实践活动为核心,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展示学生的阳光形象,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具人文情怀,既会算法思维更懂价值判断的新时代少年。
培养思维能力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怎样的作用?如何设计跨学科思维发展课程?如何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围绕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思维力培养,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二级教授孙晓天、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朱继文、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红梅、火花思维创始人兼CEO罗剑展开主题研讨。
长期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孙晓天认为,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重在“零压力”。思维是大脑的运动,脑科学研究发现,“零压力”能让大脑吸收知识的效率显著提升,思维力蓬勃生长,而被逼迫之下的学习会让创造力显著下降。数学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要开展游戏化学习,这就是“零压力”的体现,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真实情境、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
儿童的思维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浸润、在劳动过程中习得、在游戏体验操作中培养。朱继文表示,教师要多观察孩子、聆听孩子、鼓励孩子,给他们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用交流、追问等方式引导孩子获得思维的发展。家长也要多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培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爱的情感。
王红梅分享了朝师附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经验,她强调,跨学科看似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学生观。教师只有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让孩子从接受课堂到享受课堂,将来回忆起曾经的课堂是快乐的、甜蜜的。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幸福的教育。
家长怎样参与孩子的思维培养过程?罗剑认为,孩子大脑发育有阶段性,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无需过度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火花思维课后有“小老师试讲”环节,此时父母要做忠实的观众、专注的倾听者,当孩子充分调用一切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力、提升思维品质时,父母的鼓励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中,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光明小记者站正式启动,光明小记者代表现场采访与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