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凤凰之星”首轮评审会,陈忆登解读:中国品牌出海如何摆脱 “平价” 标签
发布时间:2025-09-08 11:55 浏览量:2
为彰显中国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内地与香港股市健康发展,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的“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已于8月28日召开首轮评审会,对已完整提交材料且数据齐全的企业进行打分,形成标杆候选池。8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启动复核程序,新报名企业指标优秀可增补进入标杆候选池,进入公众投票环节,最终结果将于 9月23 日对外发布。
此次评选共设置最佳创新上市公司、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等九大奖项,覆盖企业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为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与专业,组委会依托大数据模型和五大评选维度,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作为“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的评审专家,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中国区总裁陈忆登向凤凰表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深耕,中国企业正迎来品牌价值重塑的历史时刻。陈忆登在“凤凰之星”评选中看到了中国商业生态向上的力量。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中国区总裁陈忆登
01 评选维度革新,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并重
2025年的“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在延续前两届成功经验基础上,对评价体系进行了重要升级。评选采用五大核心评价维度,包括市值管理、声誉管理、人本管理、创新管理和全球化。这一科学评价坐标系的构建,回应了时代对企业在ESG、人力资本价值方面的新要求。陈忆登指出,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企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深耕”转型的整体趋势。“我们往年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一些硬的维度,比如规模、业绩表现。但今年明显增加了不少软实力维度,比如创新、品牌、出海、企业社会责任等。这些评选指标的革新让优秀的企业能够更容易被市场所看见、被学习,从而带动整个商业生态向上走。”
回顾今年参评企业的整体表现,陈忆登还分享了令他印象深刻的行业和企业案例。他指出:“2025年,中国的科技企业无论在品牌出海方面,还是行业能力提升方面,表现都尤为突出。”比亚迪、海尔智家,以及智能终端领域为中国品牌在海外争光的传音股份,都展现了卓越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服务能力。
02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国际化品牌挑战:困于“中国制造”性价比印象
陈忆登指出,中国企业目前在建立持久国际化品牌价值方面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整个的中国企业品牌,尤其是出海这些上市公司,其实在海外的产品和服务都长期陷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比较难跳出‘中国制造’、‘性价比’、‘平价’这些标签的笼统印象。”
针对这一挑战,他提出了三点应对策略:一是企业要有全球化的思维和本地化的行动,像比亚迪、海尔在海外打造的本土化服务体系就值得学习;二是利用AI等新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和互动;三是借助国际平台和专业品牌评估机构的力量,科学构建品牌价值体系。
对于在细分领域领先但公众知名度不高的“隐形冠军”企业,陈忆登提出了针对性的品牌建设建议。他认为这些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比较难去从供应链幕后角色转向消费者台前”。对此,他建议这些企业不要启动盲目烧钱模式投广告,而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项目优势所在。
“隐形冠军企业最强大的特点在于,他们基本上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就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很好的溢价能力,甚至是品牌溢价能力。陈忆登指出,这些企业要善用第三方权威背书,快速获得市场信任。“比如这次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企业可借助权威媒体平台以及专业的品牌评估机构的力量,用科学构建品牌价值体系的方式,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品牌建设与挑战。”
03 品牌强度在未来很有可能被AI所影响
谈到AI技术对品牌建设的影响,陈忆登指出,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AI工具获取信息,品牌强度在未来很有可能被AI所影响。他认为AI可以提升个性化体验、优化供应链,但也可能导致交互同质化,削弱品牌独特性。面对这一双刃剑,陈忆登建议“让AI处理AI该处理的事情,提高效率。同时让人来定义情感和创意的灵魂,保持品牌的人性温度。”
对于雷军、董明珠等企业家通过打造个人IP来增强品牌影响力的现象,陈忆登表示,企业家个人IP是“一把双刃剑”。“并非所有企业家都适合做这件事情,如果个人的魅力无法转移为品牌资产,或者无法承受舆论的聚光灯,这样的企业家实际上是需要谨慎的。”他强调,个人IP不是为了网红化,而是让品牌更有温度、更可信赖,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服务。
本次评选活动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给予指导支持,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并得到标普S&P、融聚汇、Brand Finance、知一数谱、科特勒咨询、香港上市公司商会等机构支持。评选结果将于9月23日举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同步揭晓,现场举行颁奖典礼。入选企业和机构将有机会作为成功商业案例,通过凤凰卫视、凤凰网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及相关合作渠道向全球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