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三兄弟结局揭秘:大哥早逝,二哥被废,四弟最得善终

发布时间:2025-09-08 12:16  浏览量:2

咱们小编聊历史,就爱讲个实在,今天咱就聊聊汉高祖刘邦他们家那点事儿,您知道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他那三个兄弟都怎么着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邦他们家到他爹刘太公这辈,就剩几亩田地了——其实刘邦祖上并无明确记载在战国魏国担任大夫的可靠史料,就是普通农户人家,要是刘邦老老实实种地,日子也能过得去,可偏偏他不爱按常理出牌。

早年刘邦没怎么正经读过书,也没读出啥名堂,倒在县城里结交了一帮朋友,这里面有吹拉弹唱的,也有杀猪宰狗的,街坊未必都觉得这小子有志气,反倒是他爹觉得这个三儿子再不种地就得饿死。

刘邦可不这么想,他觉得种地做饭都是女人的事儿,大老爷们不能干这个,起初刘太公还能养活他,后来其他儿子都分家单过了,也就顾不上他了,虽然分给了刘邦田地,但他自己不种,谁也没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说刘邦那时候可真算是个啃老的,不过他跟别人蹭吃蹭喝的时候,也常请人家来家里吃饭,问题是他没地没粮,拿啥请客?这就得说他大哥刘伯了。

刘伯是长子,对刘邦这个弟弟真是没得说,每回三弟来吃饭,都好酒好肉招待,刘邦常跟大哥说,以后发达了,一定千百倍报答,刘伯总是憨笑着说,只要弟弟平安就好。

可惜好人不长命,刘伯得了场大病突然就去了,临终前还嘱咐媳妇要好生照顾刘邦,刘邦哭得不行,觉得对不起大哥。

大哥走后,刘邦就去大嫂家吃饭,起初还好,后来大嫂不乐意了——刘邦三天两头带一帮朋友来家里闹腾,有一回,刘邦又带朋友来,大嫂故意少做饭,还拿勺子刮锅底,那声音刺耳得很。

刘邦脸上挂不住,气得跟大嫂吵了一架,其实他已经把自己的地给了大嫂,却连顿饭都吃不上,这事儿他记了一辈子。

后来刘邦打赢了垓下之战,当了皇帝,追封大哥为武哀侯,可对大嫂和侄子不管不问,刘太公问起来,刘邦只说已经私下赏过侄子了,就是不想给爵位——因为给了爵位,大嫂也能沾光,不过最后他还是给侄子封了羹颉侯,算是报答大哥的恩情。

要说刘邦跟二哥刘仲(也就是文中说的“刘喜”,“仲”是排行老二,“喜”是他的名),那可真是针尖对麦芒,刘伯仁厚,刘仲却一点不惯着刘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哥俩性格完全相反,刘邦不爱种地,也不喜欢舞文弄墨,反倒爱结交豪杰、四处游荡;刘仲就爱伺候庄稼,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呆在地里,刘太公最喜欢刘仲,因为他种的庄稼最好,收成最多。

刘仲常笑话刘邦,说他就知道背把破剑装好汉,连自己都养不活,刘邦憋着一口气,直到三十多岁才当上泗水亭长(史料无“四十岁当亭长”的明确记载,一般认为是三十多岁),那点俸禄还不够自己吃喝,还得靠老爹接济。

后来时来运转,秦二世胡来,百姓活不下去了,刘邦听说陈胜吴广起义,就放了押送的劳役,自己也起兵反秦,最后他打败项羽,当了皇帝。

刘邦给二哥刘仲封了代王(不是笼统的“王”,代地是抵御匈奴的边境要地),可心里还是瞧不起他,刘仲也确实不争气,种地他在行,带兵打仗可就怂了,汉七年(前200年)匈奴打过来,他吓得弃了代国逃回洛阳,刘邦气得直接削了他的代王爵位,改封合阳侯,刘仲后来在洛阳当了几年侯,最后病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说刘邦最喜欢哪个兄弟,那还得是四弟刘交,虽然不是一个娘生的,但哥俩脾气特别对路。

刘交比刘邦还聪明,从小爱读书写字,在刘邦起兵前,他就拜在荀子弟子浮丘伯门下,跟文人学士讨论天下大事,要不是秦朝灭亡,他准能当个大官。

听说三哥起兵,刘交马上回家乡,跟萧何他们一起造反,他虽然不会带兵打仗,但学问大、有谋略,刘邦不在的时候,他就能独当一面。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追着打,是刘交帮他稳住阵脚,刘邦在鸿沟被项羽射伤,也是刘交站出来稳定军心。

得了天下后,刘邦把楚地交给韩信管,没想到韩信后来被疑有反心,刘邦和萧何先设计将韩信从楚地召来,削去楚王爵位,改封淮阴侯软禁起来;后来韩信被疑参与陈豨谋反,是吕后联合萧何用计将其诛杀(并非刘邦直接“要了他的命”,当时刘邦正领兵平陈豨之乱)。

韩信被废楚王爵后,刘邦将楚地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刘贾为荆王,另一部分封给刘交为楚王(不是直接“交给刘交管理”两块地),那地方情况复杂,江东子弟不服管,刘邦很是头疼,好在刘交有本事,把楚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交一直活到汉景帝初年(前154年,并非“汉文帝时候”,汉文帝在位至前157年),最后安然离世,他的后人本就世袭楚王爵位(刘交是刘邦直接封的楚王,不是“汉文帝封为楚王”),一直延续了下去。

您瞧,这就是刘邦三兄弟的结局:大哥早逝,二哥被废,四弟最得善终,皇家的事,就是这么有意思。

各位看官,您觉得刘邦对这几个兄弟咋样?欢迎在底下留言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