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南工大情缘”:两代人同校同院 续写传承佳话!

发布时间:2025-09-08 17:24  浏览量:7

2025 · 欢迎新同学

校园的林荫道饱含夏日的浓绿,南工大迎来了一批热烈鲜活的年轻身影。大学是一张崭新的地图,拖着行李箱站在校门口的那一刻,缘分从虚拟变成现实。

在今年报到的2025级新生中,有原本是高中同学又携手踏入南工大的;有两代人同校同院的;还有“父子兵” 接续上阵的……其中有这样两个家庭,跨越三十个春秋,送子女前来母校母院同专业报到的,这样特殊的情缘,见证着一代代南工大人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和由衷的信任,被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江苏新闻、交汇点新闻等媒体报道。

让我们走进化工学院新生夏心衍和建筑学院新生杜浚哲,来感受这两段奇妙的“南工大情缘”。

一家三口化工情:

同样的方向,追求不“复刻”的成长

1995年,夏心衍的父亲夏先生考入南京化工大学(现合并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1997年,母亲李女士也考入该校同专业。两人本科毕业后继续选择本校读研,并分别于2002年、2004年获硕士学位。

谈及初入校园的记忆,夫妻俩的思绪总会回到丁家桥校区:宿舍区与教学区分隔在新模范马路两侧,周边是喧腾的老城区,与如今青山绿水的江浦校区风格迥异。“校区环境变了,但母校对工科教育的重视、对‘学以致用’的坚守从未变。”夏先生感慨。

大学时,“化工原理”与“化工传递”两门课深深烙印在两人心中。“我们至今与教这两门课的老师仍保持着联系。”李女士笑着说,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授课方式,让他们爱上化工专业,也坚定了考研的想法。备考最后一天,窗外飘起鹅毛大雪,温柔覆盖了挑灯夜读的疲惫,成为青春里最难忘的奋斗印记。

这段求学经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夏先生说:“母校工科教育不仅赋予我们专业竞争力,更塑造了务实严谨的思维,影响深远。”

夏心衍的童年,常伴着父母的校园故事——食堂饭菜、宿舍生活、上课时光。“每次听都觉得大学很有趣,悄悄盼着去他们上学的地方看看。”她说。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藏着南工大的影子。他们格外重视夏心衍的实践能力,总是鼓励她跳出课堂。中学时,夏心衍常参与物理实验,认真记录数据,“他们总说‘动手做比光看书重要’,后来我才知道,这和南工大注重实践的理念不谋而合。”

2016年,夏心衍曾随父母到江浦校区参加校友聚会,不过当时年纪小,印象不深。今年6月,她再次走进江浦校区。开阔的校园、清新的绿化瞬间吸引了她,让她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可惜时间有限没能逛完,当时就想,要是能考到这里就好了。”

高考后填报志愿,她坚定地选择了南工大化工专业。“化工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有不可替代性,我觉得学化工未来大有可为。”她说,父母帮她客观分析了专业优势——南工大化工全国名列前茅,教学、科研和产业服务能力突出,这让她更加笃定。

对于女儿的大学生活,父母充满期待,希望她不要“复刻”自己的路径,而是踏出自己的脚印。“希望她做好时间管理,提高自主性,学好核心课程,提升竞争力。”夏先生说,也鼓励她参加社团,“在服务他人中交新朋友、锻炼综合能力,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有父母当校友,我既期待又忐忑,多了份独特的归属感。”夏心衍也有小目标:先去找找父母心心念念的食堂炒猪肝,再到实验室多动手实践,感受化工魅力,度过充实的大学时光。

父子接力逐梦建筑学:

不变的初心,映照同一个梦想

杜华翔是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组建为南京工业大学)1995 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回忆起当年的大学生活,杜华翔说,在他的书架底层,一个边角磨卷的纸箱一直留存着他的大学记忆:泛黄蜷曲的教材、刻度清晰的旧绘图尺,还有夹着褶皱绘图纸的牛皮纸笔记本。“现在电脑绘图普及了,但建筑人的基本功不能丢,灵感是画出来的。”翻着手绘图,杜华翔叮嘱儿子杜浚哲。

受父亲影响,杜浚哲自幼爱绘画,父亲当年在大学使用的《建筑钢笔画技法》成了他的练习参考书。“父亲常说建筑是综合学科,要多读书了解人文社科,我一直记着。”杜浚哲说。

童年时,杜浚哲常随父亲去建筑设计院,看父亲和他的同事在图纸上反复打磨细节。“父亲说建筑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点燃了他对建筑的热爱。

父亲常带着杜浚哲参加同学聚会,这也让南工大的种子在杜浚哲心中扎根。“老学长们总聊南工大的青春往事,特别动人。”高考后,他坚定选择了南工大建筑学专业。

收到录取信息当晚,杜浚哲激动地对父亲说:“爸,我们成校友啦!”次日,他便赶赴南京参观校园,“优美环境和书香气息让我确定,选对了!”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父子俩翻开30年前的通知书,斑驳纸张与崭新的铜版纸,见证着时光的接力。

杜华翔和儿子回到母校,他坦言:“学校虽变化很大,但建筑人‘建造美好’的执着未改,希望儿子能在这门兼具艺术与哲学的学科中,更好地成长成才。”

“父亲说,他们当年愁‘有得住’,我们现在想‘住得好’,本质都是让人活得舒服。”以前看着父亲设计的大楼,杜浚哲只能敬佩,现在,他满怀期待,“我想未来自豪地对父亲说,这楼是我设计的!”

从夏家一家三口的化工情缘,到杜家父子的建筑逐梦路,在南工大的迎新季里,这样的“传承故事”温暖动人,“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在时光流转中愈发闪亮。

祝愿他们以及所有新生们

在新的大学征途中

保持热爱

奋勇向前

收获不断成长的自己!

TIPS:相信还有更多和南工大的奇妙缘分

藏在你们之间

欢迎在评论区或后台给小编留言投稿

讲述你的故事

将有机会在官微展示哦

11000+萌新“登陆”浦园!欢迎南工大2025级同学!

地铁传声!南工大校长蒋军成为2025级新生送祝福

探秘,2025级本科新生数据!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

采写 | 朱琳

图片 | 本人提供 迅影工作室

值班编辑 | 张雅茹

责任编辑 | 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