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最新曝光!成本20卖价500,被骗金额超10亿,赶紧告诉家里人

发布时间:2025-05-22 15:19  浏览量:3

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当心了!一种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正瞄准着我们爸妈的养老钱,这可不是瞎说,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一些人冒充“健康老师”或组织免费讲座,用点小恩小惠拉近乎,一步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

图片来自于网络

然后就开始推销所谓的“特效”产品,声称有各种神奇功效,用假专家、假证明、假“受益者”轮番忽悠,可实际上,这些保健品的成本只有几十块!

但依然有人被网上的“健康老师”一顿忽悠,差一点儿就把钱汇出去,而这些钱本来是要用来保障晚年生活的,却差点被骗子轻松卷走。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你听过那种号称能包治百病,连糖尿病、高血压都能“逆转”的保健酒吗?或是别的什么名字古怪的“灵丹妙药”?不少长辈一听,简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也顾不上多想,钱包就敞开了。

湖北的陈老先生就是这么一位,老风湿疼起来要命,听说有种“神酒”效果神奇,赶紧带着老伴儿去了推介会,谁能想到,那根本不是什么“福音”,而是一场早就排练好的大戏。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产品的进货价,说出来吓你一跳,也就十几二十块钱,可人家转手就能卖到四五百,利润翻了几十倍!

陈老先生脑子一热,一万多块钱就买了堆“保健酒”和乱七八糟的相关产品,他还有个朋友,更是砸进去了十多万!

图片来自于网络

那可都是老人们牙缝里省下来的养老钱,甚至是准备办后事的“棺材本儿”啊,更让人窝火的是,陈老先生还买了一款说是能治他心脏病的“牛初乳”。

结果吃下去一点用没有,老毛病照旧犯,最后钱花光了,病也耽误了,还是得老老实实上医院,实在是令人窝火。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公安一查,这类案子,受害者动不动就成千上万,涉案金额高得吓人,甚至能有十个亿!

那些设局的人,把老年人的心思琢磨得透透,他们最爱用的招数,就是演戏,一场接一场精心排练过的大戏。

图片来自于网络

开场白通常简单粗暴,送点鸡蛋、塞点面条,小恩小惠先把人聚拢过来,让大家伙儿先放下点戒心,场子热起来了,气氛有了,这就好办了。

接着所谓的“厂家代表”或者“健康专家”就粉墨登场了,这些人个个口若悬河,把自家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好像吃了就能返老还童,百病全消。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就算有像陈老先生一开始那样心里犯嘀咕的,骗子们也早有准备,他们会立马安排几个“受益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托儿”——出来“现身说法”。

这些“托儿”们那叫一个声情并茂,哭着喊着说自己以前怎么怎么受罪,吃了这产品后又是如何“重获新生”,仿佛真有奇迹发生。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狂热的氛围特别容易传染,好多老人本来还清醒着,一来二去也就跟着激动起来,跃跃欲试了。

这时候,最关键的“临门一脚”就来了:工作人员趁热打铁,宣布“特大优惠”,什么原价五百,现场只要三百!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大伙儿一看别人都在抢,自己再不买就亏了,“占便宜”的念头一起,哪还顾得上别的?陈老先生他们,就是这样稀里糊涂地掏了钱,心甘情愿跳进了坑里。

可那些所谓的“神药”呢?查来查去,不过是些普通酒水,或者成分不明的便宜货,小作坊里低价定制,换个精美包装,再配上满天飞的假宣传,就成了骗子们发大财的工具。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别以为只有线下才有坑,网上的骗局花样更多,简直让人防不胜防,就说今年四月,广州有位八十多岁的刘老太太,差一点儿就栽了个大跟头。

一个从来没见过面的网友,自称是“健康老师”,天天主动找她聊天,分享各种养生知识,热情得不得了,没过多久,就把刘老太太拉进了一个“养生交流群”。

图片来自于网络

那群里可热闹了,天天讨论怎么才能健康长寿,那位“老师”呢,时不时就暗示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因为长期吃一种特别的保健品,身体比好多同龄人都棒。

一来二去,又是情感关怀,又是信息轰炸,刘老太太慢慢地就信了这位“老师”,信任建立起来后,“老师”就开始顺理成章地推荐一款保健品,说是能延年益寿,增强免疫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刘老太太起初还有点警惕,可当“老师”引导她上网一查,发现那产品居然有“齐全”的营业执照和审批文号时,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垮了,当即就准备去银行汇两万块钱。

幸好银行的工作人员和及时赶到的民警看出了不对劲,民警劝她,她还犟呢,说人家是正规公司,她“亲眼”看到那些证明文件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直到民警耐着性子一点点给她解释,那些所谓的官方资质证明,甚至她看到的整个查询网页,都可能是骗子用高科技伪造出来的“高仿品”,刘老太太才像从梦里惊醒过来一样,后怕不已。

这些事儿反反复复地提醒我们,保健品就是保健品,最多起点儿辅助调节身体的作用,它压根就不是药,更不可能替咱治病。

图片来自于网络

身体真要是不舒服了,头一件事就是赶紧上正规医院,听专业医生怎么说,千万别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那些来路不明、吹得神乎其神的“神奇”产品上。

那些打着“免费听课”、“免费送礼品”旗号的线下活动,尤其是一些自制力相对差点的朋友,特别是咱爸咱妈那一辈的老年人,最好还是离得远点儿。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啥?因为那种场合,人一多就容易头脑发热,跟着大流走,一不小心就做出不理性的消费,真不是吓唬人,那气氛太容易把人的理智给冲没了。

买保健品本身没什么错,身体需要,该补就补,但关键是怎么买,在哪儿买。别总想着能捡多大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

图片来自于网络

那些所谓“专家”嘴里的“奇效”,听听就得了,千万别当真,这年头,科技发达了,伪造个文件、做个假网站,对骗子来说那都不是事儿。

如果确实想买点保健品调理身体,一定要去有合法资质的药店、大商场的专柜,或者通过品牌的官方网站、官方旗舰店这些正规渠道。

图片来自于网络

街头巷尾那些摆摊的,还有通过微信、电话找上门来推销的陌生人,您可得把警惕心提到最高,记住一条铁律:任何宣称能“包治百病”,或者能在短期内产生奇迹般疗效的产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骗人的。

也别光听网上搜到的那些“证据”,就轻易掏钱。现在这网络,真真假假,太难分辨了,遇到有人推销,多留个心眼,多跟家里孩子商量商量,或者问问懂行的专业人士。

可能就因为您这一问,就能躲过一次经济损失,甚至避免一次对健康的潜在伤害,多一分审慎,就少一分风险,这话错不了。

参考信息

甘肃市场监管2025年5月17日关于“央视曝光:被骗金额超10亿!你身边有没有人参加?”的报道

南方网甘肃市场监管2025年5月16日关于“八旬老人花两万元买“保健品”?广州警方揭穿“健康老师”真面目”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