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奇首富:三次入狱,入狱后妻离子散,小姨子却苦等他十八年
发布时间:2025-09-03 09:38 浏览量:1
牟其中:枯坐十八载,有个人在外头等他
——
人这辈子,难说得清楚什么叫“赢家”。你看牟其中,倒是在一夕之间成了“首富”,风头无两,后来也成了“首骗”,跌得比谁都狠。可这所有的荣光和耻辱,最后都只剩下一个身影——2000年9月1号,他被关进洪山监狱,那个传说里堪比秦城的高墙大院。往后十八年,他的故事,没人敢说讲得完,但有一段感情,确实让人动容。
你要真论起牟其中的人生陡坡,那得从他当年揣着理想,从四川万县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地闯出来说起。小时候家里没什么背景,但牟其中人高马大,说话带劲,用现在话讲就是“个人魅力特别大”,在学校里总是硬把自己搞成“主角”。课外书翻得飞快,敢琢磨那些别人压根不敢问的事,一副不拘一格的样子。老师们都觉得这孩子,假如收一收“吹牛”的劲头,也许真能闯出个名堂来。
牟其中那会儿有个记者梦。说起来真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谁没幻想过当大记者?不过,那时候要做记者得有文凭,得考上大学才成。1959年,他怀着满腔劲头去参加高考,但运气不好,名落孙山。同学都喜气洋洋拿着录取通知书,他只能低着头上武汉。哪想到去中南工业院特招,学了两个月设计,还得因为户口折腾了半天,最后人家说“不合规矩”,必须退学走人。
人在特别困顿的时候,常会听信点风声——有个朋友说新疆有个艺术学院在招生,牟其中二话不说,背上包就去新疆。结果到了才知道,人家学校早歇业了。说真的,如果换做一般人,走到这一步估计得彻底认输。牟其中却没服软,跑回万县玻璃厂做锅炉工。也许那段时日,夜里满是失落,但他闲下来就抱着书看——毛泽东思想、哲学、政治,全都啃上一遍。
说到这里,有个细节不得不提:在厂里,他是出了名的能说会道,头脑灵活,大家没事都要找他聊两句。他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人,天生喜欢“另辟蹊径”。但天不从人愿。1974年,他因为参与写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第一次进了监狱,关了整整四年。这段牢狱生活并没有把他打垮,反而让他结交了各种人,有三教九流,也有真会做买卖的。出来之后,牟其中整个人像变了个样——眼里不再只有理想主义,还有实打实的生意经。
1979年,正赶上改革开放。国家不再一味强调公有制,民营经济有了腾挪空间。牟其中看得比一般人远,想着“自己干点事情”。可手里没钱,处处碰壁。身边人避他如蛇蝎,毕竟刚出狱,谁敢和他结伙?但家里还有一个人始终没放弃他——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杜宗莲。说起杜宗莲,是真熬过苦日子的万县女工,文化不高,但心里有数:家能撑起来,全指望丈夫。
杜宗莲这人,最稀罕的是死心塌地。别人都怕牟其中再闹事,只有她咬咬牙,把家里就那么一台缝纫机卖了,攒出三百块钱。别小看这三百块,在八十年代相当于一小半家底,就这么支持丈夫创业。牟其中拿着钱,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小家电商店。他那脑袋灵,干起买卖来两点都抓得住:人家顾客担心售后,他就率先搞“三包”,包修包退包换。现在听起来是行业标准,那年代可是天大创新。很快,一年能净赚八万块,妥妥的万元户,周围人看得是眼红心跳。
但风头一出,不免招来是非。1983年有人因“投机倒把”把他给举报了,牟其中再次坐牢。这时候,普通人估计认栽。可他不,反而在监狱奋笔疾书,琢磨办法,还写出了不少牛气的理论文章。空手套白狼、金融杠杆这些玩法,他都提前在脑子里理顺了。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落难未必就全是坏事。
等到1984年再度获释,牟其中已经能借到银行贷款,直接拿了250万干起冰箱生意,事业越做越大。这时杜宗莲苦熬多年,终于看见了安稳日子。可世事难料。杜宗莲是典型中国妇女,想着丈夫成了气候就得“回归家庭”,哪怕不大富大贵,有个平顺的家最重要。但牟其中胃口早就养大了,总不在家,多半忙生意。两人价值观渐行渐远,最终还是离了。
说起来,牟其中的感情世界也挺让人唏嘘。杜宗莲离开后,他很快遇上了第二任妻子夏宗琼。两人本是同事,夏宗琼有见识,能帮忙打点生意,也能陪着他一起折腾新点子。这样一来,牟其中胆子更大了,什么用商品换飞机,投资满洲里开发区,甚至还想炸开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暖流进青藏高原……不是说笑,真有人信他,也真有人笑他疯了。
但正因如此,家里也不再太平。夏宗琼一开始欣赏丈夫的野心,后来渐渐觉得这人“太不稳当”。话说两口子,经常吵成一锅粥。连夏宗琼都跑去了德国,牟其中继续埋头做买卖,最后摊上了诈骗案。1999年终于被逮,判了无期。这回,家里人都避而远之,没什么人来看他。
唯独还有一个人。夏宗琼的妹妹夏宗伟,小姑娘比牟其中小将近二十岁,本是姐姐当南德副董事长时被牵进公司,给牟其中做秘书,能说流利俄语。最初牟其中不太看得上这个小姨子,甚至不乐意给她机会。可等夏宗琼离婚,牟其中陷入低谷,身边所有人都撤了,只有夏宗伟咬牙伴在他身边,照顾得细致入微。
说句公道话,这种等待和陪伴,搁谁头上都能被感动。就这么熬,他在牢里十八年,夏宗伟苦苦等了十八年。没人知道她到底怎么撑下来的,但牟其中能从无期减刑到十八年有期,也有她跑材料,劝说探监的一份力。每次牟其中情绪低落、意难平,夏宗伟就在顶门立户的门口守着,帮他升级材料,给他信心。
后来牟其中出狱,走出洪山监狱的铁门口,看到等他的那个人,还是她。记者问:为什么执着?夏宗伟说,你们不懂,这个人有想法,有自律,你们没见过他怎么在监狱里坚持锻炼,怎么一遍遍读书、写稿。他已经老了,没人管他怎么办?早就该放弃了不是吗?现在,放不下了。
这话里,也许有无奈,更有坚决。爱情未必都是青春绚烂,更多时候是漫长岁月里的一句“不离不弃”。就像牟其中这辈子,惊世骇俗也好,跌入泥潭也罢,还是有人记得他,盼着他平安出狱。人说,岁月只是磨平锐气,却难消心头的执念。至于牟其中,出狱后还要重振南德,再折腾一番。能不能成功没人敢断言。这世界,很多事都说不清楚,尤其是人心。
回头想想,牟其中的故事其实像极了世间很多人的命运——光鲜,狼狈,天真到老,倔强到底。有人为他失望,有人为他偏执,有人始终看见那个高大的背影——等他归来。
你说,这样的人,究竟是幸运,还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