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将逐渐停止 “关节置换”手术?做完人就废了?医生解读真相
发布时间:2025-09-09 14:14 浏览量:1
最近有些人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说什么国内将逐步停止关节置换手术,有人看了之后开始紧张,觉得是不是做这种手术风险特别大,做完是不是人就废了。
还有些关节不好但原本考虑换关节的,也开始犹豫不决,不敢下决心。
其实在医生看来,这类说法真的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很多时候大家听到的一句话,只是被片面放大后的片段。真正的情况,其实比想象的要复杂也要理性。
首先要讲清楚一点的是,现在国内根本没有“全面叫停”或者“逐步停止”关节置换的政策,也没有任何权威医学组织表示关节置换手术是不应该做的。
恰恰相反,骨科医生每天都在做这类手术,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群从这类手术中获益。
尤其是那些骨性关节炎已经发展到晚期、严重影响生活的人,关节置换是目前为止效果最明确、恢复最快、生活质量提升最明显的治疗方式之一。
那为啥网上会流传这些说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人看到一些骨科专家在会议上提到“要减少不必要的置换手术”“强调保守治疗的重要性”,然后就被过度解读了。
其实医生的本意很简单,就是现在有些人刚开始关节疼,就急着想着做手术,忽略了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阶段。但这不代表换关节这条路是错的,更不是说一做就废。
实际上,关节置换手术在国内已经发展很多年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不管是膝关节还是髋关节置换,成功率都非常高。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的数据,目前国内大中型医院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已经达到95%以上,很多人在手术后几个月内就能恢复正常行走,甚至可以上下楼梯、骑自行车、出门旅游。说“人就废了”真的有点太夸张了。
当然这也不代表没有任何问题。手术毕竟是有创操作,有创口、有恢复期、有感染风险,也有少部分人确实出现了关节僵硬、疼痛持续不缓解、甚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但这些情况的发生率并不高,而且在术前评估、术中技术控制、术后康复训练方面,只要做得合理,大多数人都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之所以现在强调“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上来就做置换”,也是因为有些人其实根本不在手术指征范围内。
比如有些人膝盖有点酸胀、天冷时会疼、上下楼有点不适,就觉得是不是该换个关节了,这种情况下医生肯定是要先推荐保守治疗的。
常规来说,如果没有明显的关节空间消失、活动功能受限、走路疼得根本受不了,那还是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关节注射、物理治疗、肌肉力量训练来缓解的。尤其是早中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很多都可以控制得住,不一定非得上手术台。
换句话说,医生强调的是“别急着动刀”,不是说“永远别动刀”。
而且医生也希望病人是带着理解做选择的,而不是一头雾水地被吓着或者盲目乐观。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看网上视频、听别人说风就是雨,不了解自己的实际病情,也不去做影像学检查,就开始在那儿担心是不是做完就残了。但如果真正去医院做个拍片、查体、问诊,其实医生的建议可能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现在国内人工关节置换的需求量其实在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骨科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量超过65万例,全膝关节置换超过80万例,并且还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
这不是“手术泛滥”,而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实际需求。很多老年人年纪大了之后,膝关节退化严重,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连上厕所、下楼梯都成了大问题。这种情况下,不做手术才是真的“废”了。
再说一个现实情况,有些人本来已经到了需要手术的阶段了,但因为被某些网络言论吓住了,迟迟不敢做,结果拖着拖着病情越来越重,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最后做起手术来风险反而更高了。
关节置换并不是越晚越好,也不是能拖就拖,它是有“窗口期”的。早做不一定好,但拖到连骨头都错位了,那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临床上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患者原本只是单侧膝关节问题,医生建议加强锻炼、注意体重控制,如果坚持几年可能都不用动刀。
结果这类人听信所谓的“置换就是毁关节”的说法,完全不愿接受正规的治疗,长期靠止痛药硬扛,最后两边膝关节都严重磨损,必须双膝一起置换,手术创伤翻倍、恢复时间更久,代价其实更大。
再者,现在国内对人工关节的管理和保障措施也更完善了。特别是进入国家集采目录之后,很多关节置换手术的费用大幅下降,医保报销比例也提高了。
过去动不动十几二十万的花费,现在不少地方实际自费只要两三万元左右,对普通家庭来说也不至于完全承担不起。换句话说,技术更成熟了,价格更亲民了,反而不该是恐慌的阶段。
当然,对于年轻患者或者中年人来说,是否做置换确实要更加谨慎。
因为人工关节的寿命通常在15到20年之间,如果40岁就换了,将来可能还得做二次翻修,难度和风险会增加不少。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问题,现在假体材质和技术水平都在进步,很多年轻人术后依然可以维持良好功能十多年甚至更久。如果痛得连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难道就光靠忍着撑几十年吗?这根本不现实。
说到底,医疗决策永远不是非黑即白的事,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人的情况。
关节置换手术不是“废人”的代名词,更不是“全民适用”的万能方案。合适的时候,它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不合适的时候,也可能带来额外负担。
关键在于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楚认识,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出理性判断,而不是被标题吓住,或者被广告忽悠。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明确诊断为重度骨关节病变、日常功能受限、疼痛影响生活的人群,关节置换绝对是一种有效手段,远远不是“做完人就废了”。
而对于刚开始关节有点问题的人来说,还是要尽早做干预,保守治疗并不是没用,只是别走两个极端。
医生希望看到的是,大家都能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去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是陷在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里,最后啥都没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