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好上学”到“家门口上好学”
发布时间:2025-09-09 15:54 浏览量:1
9月8日
《眉山日报》整版报道
从“家门口好上学”到“家门口上好学”
——眉山天府新区下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具体内容如下
↓↓↓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作为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天府新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聚人兴产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以做好教育扩优、提质、均衡三篇文章为抓手,全力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教育。
PART.01
教育扩优 从“好上学”到“上好学”
新学期,新气象,新同学,新希望。开学伊始,一场以“科技领航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在眉山天府新区天府学校举行,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手有科技利刃,心有家国情怀,以科技为翼、强国为志,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在创新中筑梦未来。”典礼上,该校校长罗志良鼓励同学们要在学习中做自己的“总司令”,精心设计“作战计划”,勇于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这所由四川嘉祥教育集团领办、新区重点建设的九年一贯制高品质公办学校,以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高品质学校为目标,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首位,践行“教育就是让学生生命生长”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学校领导力、师生学习力、校园生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学期,学校将全面推进课堂改革,继续打造科学教育特色名片。”罗志良介绍,目前,学校已成为教育部审批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工作先进单位、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天府新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今年,学校科技类获得国家级奖项9人次,省级奖项83人次,市级奖项92人次。其中,学生张若琪获2025C“智新杯”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大赛一等奖。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是群众迫切的愿望。聚焦群众期盼,近年来,新区累计投入超30亿元,新增学位一万六千余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6.31%,普惠率提升至95.3%,义务教育巩固率升至 95.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入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在此基础上,新区还着力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比例,以合作办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成功争取到省校重点合作项目,建成清华附中在西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坚持优质集群发展,做大高品质学位供给。新区先后引进四川嘉祥教育集团、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雅师教育集团等知名优质教育品牌,可提供学位6000余个,不断满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公办教育的愿望。
此外,不断拓展优质资源边界,加强与高校合作。目前,新区各类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社会实训基地15个。其中,清华附中天府学校成为清华大学大中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单位。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辐射带动整个新区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承诺变为现实。
PART.02
教育提质 从“育分”到“育人”
琅琅书声,绿意浓浓。近日,刚迎来新学期的清华附中天府学校一派生机盎然,同学们或奔跑于操场,或遨游于书海,或探索于实验室……
清华附中天府学校以“清华品质、国内一流”为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沿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三个办学特色:“无体育,不清华”,学校不仅有游泳馆,还有全省首个校内冰球馆,可承接全国大型冰球赛事;美育,学校聘请了毕业于清华美院的专业美术教师授课,有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观看演出的水木艺术中心;科技,在中学部,学校设计了能源实验室、波音动力与航天实验室等6个高研实验室,让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提前深入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
就在今年7月25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女子冰球锦标赛(U16)在该校举行,这不仅是新区落实全市建设时尚体育运动名城、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市的具体行动,更是新区推动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
“冰雪运动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培养坚韧意志、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清华附中天府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组建了全市首支冰球队,配备了专业的冰上教练团队,并邀请国家级冰球教练员、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国际级冰球裁判吴星担任主教练。同时,全校学生都能体验冰球运动,不管是零基础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高水平的球员,都能在教练们的指导下得到针对性的训练。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得好、长得优”。
辨图形、创作树叶贴画、组装拼图……这是新区一二年级孩子们的期末考核方式。孩子们陆续经过“妙探智趣岛”“勇闯智慧城”“穿越‘英’雨林”等闯关区,每个关卡的游戏设置分别对应了1到2门学科的能力考核。这种化“考”为“游”,化“结果”为“过程”,将学科知识与游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近年来,新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好“作息令”,深化课堂改革,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升,促进“五育”有机融合,将人工智能纳入课程,开足体育课,开发具有东坡文化特色的美育课程,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生读书行动、体育美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我们还通过引、育、用、管等多举措,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让教师队伍既有‘高原’更有‘高峰’。”眉山天府新区教体文旅局局长范武昭介绍,强教必先强师,新区不断优化校级班子结构,先后引进多位清华、北大优秀毕业生、特聘特级教师及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50余名。建立25个学科工作室,分层分类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每年达50余场次,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跟岗培训5批次以上,共计85名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70余人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
从课堂教学到特色培育,从学业成绩到全面发展,新区正书写着从“育分”到“育人”的内涵蝶变。
PART.03
教育均衡 让城乡校园共沐公平阳光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建设更加公平包容、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形态,让人人享有公平而优质教育,这是“均衡”的意义所在。
为了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起跑线”,新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行“城乡统筹、强弱整合、一体运行”逐步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通过学前教育共同体,我们乡镇幼儿园也可以和城市幼儿园一样,共享师资、课程等。”眉山天府新区北斗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与眉山天府新区第一幼儿园开展共同体办学以来,已开展多次教师交流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以优质学校为引领,新区创新深化共同体办学,将农村薄弱学校纳入帮扶,城乡结对,以城带乡,组建办学“共同体”5个,修订完善《眉山天府新区共同体办学考核评价方案》,推动共同体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促。同时,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组织实施教师走教、支教、交流轮岗行动,促进城乡教师双向流动,近3年,累计交流轮岗教师102名。此外,深入实施网链共享计划,大力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发挥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带动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以高峰带高原,以高原促高峰,协同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范武昭介绍,近年来,新区深入推进“名校领航”“强校带弱校”工程,发挥嘉祥、成实外、雅师等知名教育品牌资源优势,合作共建天府学校、实验学校、第一中学等3所高品质学校,以此为带动,建立合作办学共同体。
共同体办学以“共学共研 融合并进”为工作理念,以“学校管理联动、校本研训联动、队伍建设联动、学校文化联动、考核评价联动”“五联动”为实施路径,通过派驻骨干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同步教研活动,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又打破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推动薄弱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推动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的故事
从来不止于教育
它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深情告白
更是一群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作答
在新区,这份告白具象为“扩优、提质、均衡”的铿锵行动。当越来越多高品质学校落地新区;当农村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当考试焦虑被“深呼吸”化解,素质教育为孩子把灯点亮……新区用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幅从“家门口有学上”到“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画卷。
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投资,为培养能够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新区牢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宗旨和“聚人兴产”这一现实要求,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教育改革,力促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在新区,教育就像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既映射出新区对于教育、人才和未来的态度与承诺,又凝聚着人心,推动着新区在科技、文化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 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