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残疾人申请低保能优先?政策讲透了 这些情况别错过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25-09-08 04:20  浏览量:2

前几天在社区服务中心碰到李姐,她攥着残疾证和家庭收入证明,急着问工作人员:“我老公是一级视力残疾,啥活儿也干不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打零工,申请低保能快些批不?”工作人员看完材料告诉她,一级重度残疾且无劳动能力的情况,属于低保优先纳入范围,还能走简化流程。李姐这才放下心来,说“之前听人说低保申请要等好久,生怕家里撑不住”。其实很多残疾人家庭都和李姐一样,不清楚低保申请有“优先通道”,今天就把哪类残疾人能优先享低保、为啥优先、怎么申请讲明白,家里有残疾亲友的一定要记好。

要弄懂哪类残疾人能优先获得低保,得先明白“优先”的核心逻辑——低保政策的本质是“兜住最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而优先纳入的残疾人,都是生活最需要保障、自身能力最弱的群体。这些政策不是地方临时安排,是国家民政部统一明确的要求,各地只是结合实际细化了流程,大方向全国统一。简单说,优先享低保的残疾人,都围绕“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家庭负担重”这三个关键,具体分三类情况。

第一类是“重度残疾人”,也就是持有一级或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不管是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还是视力、听力等其他类型的残疾,只要等级是一、二级,且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申请低保时会被优先考虑。比如一级肢体残疾导致常年卧床、一级智力残疾无法表达和自理、一级精神残疾需要长期服药监护的情况,哪怕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低保线,部分地区也会“单人保”——只看残疾人个人的收入和财产,符合条件就纳入低保。像我们这边,一级残疾人申请低保时,不用等常规的排队审核,材料交齐后10个工作日内就能出结果,比普通申请快一半时间。这是因为重度残疾人基本没有自我创收能力,生活全靠家人照顾,优先纳入低保能帮家庭减轻不少负担。

第二类是“残疾且无赡养、抚养义务人,或义务人无赡养、抚养能力的残疾人”。这类残疾人大多是独居或无亲属照顾的情况,比如父母双亡的残疾孤儿、无子女无配偶的残疾老人,或者赡养人本身也是重病、残疾,没能力提供帮助。比如社区里的张大爷,今年65岁,二级肢体残疾,唯一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连自己都需要照顾,张大爷申请低保时,因为“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直接被优先纳入,每月能领850元低保金,还能顺带申请特困人员救助。这类残疾人没有依靠,自身又没能力谋生,优先纳入低保是为了让他们不至于没人管、没饭吃,这是政策最基本的温度。

第三类是“残疾且患有重病的残疾人”。如果残疾人除了残疾,还患有癌症、尿毒症、严重心脏病等需要长期治疗的重病,医疗开销大,又没法通过工作赚钱,申请低保时也会被优先考虑。比如二级肢体残疾的王阿姨,同时患有尿毒症,每周要透析三次,家里积蓄早就花光,靠亲戚接济度日,她申请低保时,社区不仅优先审核,还帮她同步申请了医疗救助,低保金和医疗补贴一起到账,基本能覆盖日常用药和透析费用。这类残疾人不仅要面对残疾带来的不便,还要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生活压力比普通残疾人更大,优先纳入低保是帮他们扛住生活的重压。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这些残疾人能优先?普通残疾人就不能申请低保了吗?”这里要说明,不是普通残疾人不能申请,而是优先保障最困难的群体。比如三级、四级残疾人如果有一定劳动能力,能通过灵活就业赚点收入,家庭条件也能维持基本生活,就按常规流程申请低保;但如果三级残疾人因为残疾导致收入极低,家庭负担重,同样能申请,只是审核时会先保障更困难的一、二级残疾人。政策的“优先”不是“排斥”,是把有限的资源先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

还要提醒大家,申请优先低保时,关键是材料要备齐。需要带的有: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劳动能力鉴定报告(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收入证明(比如工资流水、无业证明)、病历或诊断书(重病残疾人需要)、户口本和身份证。如果行动不便,家属可以代办,或者打社区电话申请上门服务,现在很多地方都简化了流程,不用跑多次。比如李姐帮老公申请时,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还帮她填了表格,只用交一次材料就完成了申请。

说到底,低保政策的“优先”,是给最困难的残疾人撑起一把“保护伞”。这些残疾人或因重度残疾无法自理,或因无依无靠没人帮扶,或因重病缠身难以为继,他们的基本生活如果没人兜底,很容易陷入绝境。政策把他们优先纳入低保,不仅是给他们一份生活保障,更是给他们背后的家庭一份支撑,让照顾者不用独自扛下所有压力。

大家身边有没有残疾人申请过低保?有没有享受到优先政策?申请时最需要注意哪些材料准备?欢迎在评论区聊聊,给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个醒。我是说季秋,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