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晁盖为何必倒霉?看他俩性格里藏着的致命死穴!
发布时间:2025-09-10 05:50 浏览量:2
要说这卢俊义啊,真是个典型的富户傻白甜。祖居大名府,家里良田千顷,金银堆成山,按现在话说就是顶级富豪。搁平常人,这辈子躺平吃老本都能滋润到死,偏偏他有俩致命毛病:一是太信自己那身武艺,二是把身边人都当善男信女。
您瞧他府上那管家李固,原本是个逃难的穷小子,被卢俊义救了命还提拔成大总管。按说该感恩戴德吧?可李固瞅着卢俊义天天舞枪弄棒,对家里账目不闻不问,早就在心里盘算起歪主意。更要命的是卢俊义那老婆贾氏,长得漂亮心却比针眼还小,嫌丈夫整天不着家,早跟李固勾搭上了。
吴用那计策其实就是个催化剂。扮成算命先生在他家墙上题反诗,哄他去东南方避祸。卢俊义偏就信了,临走前还跟李固交代:“我走之后,家里事你多上心。”李固当面点头哈腰,转身就跟贾氏合计:“等他一死,这万贯家财不就是咱俩的?”
后来卢俊义被梁山软禁,李固回来就跟官府举报他通匪,顺带把贾氏娶了。等卢俊义九死一生逃回大名府,刚进门就被捆成粽子送进大牢。您说这事儿赖谁?吴用的坑是明枪,李固和贾氏的坏是暗箭,可根子还在卢俊义自己——眼里只有武艺,看不清人心鬼蜮。就像老话说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他要是早有点防人之心,哪怕把李固派远点,也不至于落得家破人亡。
再看晁盖,郓城县东溪村的保正,家里有庄园有佃户,光粮仓就够全村吃三年。平日里跟吴用、公孙胜这帮兄弟喝喝酒,没事打个猎,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可偏生公孙胜跑来跟他说:“北京梁中书给老丈人送了十万贯生辰纲,咱们去弄来分了!”
搁现在看,这事儿简直是吃饱了撑的。晁盖论家底,比梁中书差不了多少,犯得着去干掉脑袋的买卖?但架不住吴用在旁边煽风点火:“保正啊,这生辰纲都是民脂民膏,咱们取来接济穷人,是替天行道!”晁盖这人有个毛病,讲义气过了头,一听“替天行道”四个字,血就往头上涌,当场拍板:“干!”
其实他要是不点头,这事儿根本成不了。你想啊,吴用是个教书先生,阮氏三雄是打鱼的,公孙胜是个道士,没晁盖这个财主出钱备船买兵器,拿什么劫纲?更关键的是,晁盖家大业大,在当地有头有脸,官兵查起来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他。后来白胜被抓,供出“晁保正”,宋江连夜通风报信,他才勉强逃上梁山。
要是当初没劫这趟生辰纲,晁盖会咋样?大概率是在东溪村当他的土财主,没事请兄弟们喝喝酒,逢年过节给乡亲们分点粮食,老死了说不定还能留个“晁大善人”的名声。就像诗里说的:“良田千亩酒千觞,何必刀尖舔血忙?”可惜他一时冲动,不仅把自己搭进去,最后还死在曾头市的毒箭下,想想都让人唏嘘。
说来说去,卢俊义也好,晁盖也罢,倒霉的根子都在性格上。卢俊义是典型的“有钱没脑子”,把江湖义气看得比人心还重,以为撒钱就能换来忠诚,结果被最信任的人背后捅刀。晁盖则是“热血上头”,明明能当安稳土财主,偏要学游侠儿干惊天动地的事儿,最后把自己作死在理想主义的路上。
其实水浒传里好多人都这样。杨志押送花石纲翻了船,押送生辰纲又被劫,看似倒霉透顶,实则性格太轴,不懂变通;林冲被高俅父子逼得家破人亡,除了世道黑暗,也跟他一味忍让有关。就像老话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这些人本事越大,性格里的短板就越容易被放大,最后成了催命符。
现在再看卢俊义那句“早晚要倒霉”,晁盖那句“吃到死没问题”,其实都是对人性的琢磨。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卢俊义不懂管家和老婆的贪婪,晁盖低估了劫纲的风险,说到底都是把人心想简单了。有时候想想,人这一辈子,能耐大不如心眼活,家财万贯不如看明白身边人。就像村口老槐树底下坐着的老头常说:“别瞧着别人碗里的肉香,先看看自己锅里有没有米。”这道理,古人懂,现在人更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