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八子杨六郎、杨七郎等,实力排名前六的是哪六位,谁最强?

发布时间:2025-09-10 12:18  浏览量:1

在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中,金刀无敌杨继业的八个儿子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杨四郎、杨五郎、杨六郎、杨七郎和杨八郎(义子),并称“七郎八虎”。由于他们八位都是擅长用枪的高手,有人将他们与杨继业合称“一把金刀八杆枪”。在演义和评书中,他们父子九人在北宋年间的烽火狼烟中,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

特别是“七郎八虎”,这八位还是怒马鲜衣的少年英豪时,曾一起在幽州城外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评书中称之为“八虎闯幽州”。正是他们的出色表现,这才成功打退了辽军,解了幽州之困。所以,有人说,他们堪称杨家将中最耀眼的英雄群像。

有人问:“七郎八虎——即杨继业八个儿子中实力排名前六的是哪六位?谁的实力最强?”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套不一样的排名。

下面说说侠哥自己心目中的“七郎八虎”前六高手,看看上榜的是哪六位,他们的排名是怎么样的?

杨七郎,杨家将“七郎八虎”中的武力天花板,勇力的巅峰。他性如烈火,天生神力,曾在京城天齐庙擂台,生生将权臣潘仁美之子潘豹劈为两半。

杨七郎擅使一杆丈八蛇矛枪,枪法“稳、准、狠”,曾在寿州城外与南唐元帅宋万比枪,三枪打服宋万,宋刀因此退兵,从此有了“杨七郎三枪定南唐”之说。

评书中还说他”枪出如龙腾,马踏似虎奔“,其最辉煌的战绩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千里救驾,马踏卢沟桥,单骑闯营冲阵,连破辽军一十二道连营,连挑辽国二十八员上将。其勇猛之姿,连辽军主帅韩昌都不敢硬挫其锋,一直到杨七郎力杀四门,力气用尽之时,才敢露面。

在血战金沙滩之战中,面对辽军的重重围困,他是少数能杀出重围者之一。然而,这位无敌猛将的结局却极为惨烈。他为救被围的父亲杨继业和六哥,只身突围求援,回到自己的大营后,却落入仇人潘仁美手中。潘仁美设计将其灌醉捆绑,下令乱箭齐发,最终,杨七郎身中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穿胸而过,壮烈牺牲。

杨五郎的武力排名颇具特殊性。在他出家之前,他虽武艺高强,但可能是他学得太杂,又或许是他年纪更长,要经常陪同父亲在外征战的缘故,同样是武学奇才的两位弟弟杨六郎和杨七郎的本事明显都在他之上。

何以见得呢?杨七郎就不用说了,他是武力天花板!杨六郎与杨五郎曾在随父亲归宋之前,与正值当打之年的呼延赞有过交手,杨五郎与呼延赞交手好久,难分胜负,最后因双方的马都累得不行了,这才各自心兵。第二天,本来换杨六郎与呼延赞打,打到七八十回合,呼延赞就明显落在下风了。大宋元帅高怀德见此,连忙出来帮忙,与呼延赞合力对付杨六郎,杨六郎不仅没有落在下风,反而像吕布面对关羽上来助阵张飞时的情形一样,越战越勇。从中可见,当时的杨六郎的本事是要高于五哥杨五郎的。

但杨五郎作为杨家将中同样武学天赋极高的人,就在当时,他的本事也仅仅排在杨六郎和杨七郎之后。而在经历了金沙滩一役之后,他目睹兄弟凋零、父兄惨死,一怒之下,便到五台山出家了。此后,由于有更多的时间精进本事了,所以他的武艺精进神速。

再往后,他还将战场杀伐与禅理融会贯通,顿悟“金刚怒目亦是慈悲”的真谛,独创“伏魔棍法”,也被人称之为“五朗八卦棍”,此棍法招招皆留三分余地,却能让敌手如陷天罗地网,难以脱身。

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后,他虽仍身在空门,却心系家国,每当宋军遭遇强敌(如大破天门阵时),他便率领五台山僧兵下山助阵,屡建奇功。因此,以人生后期的武学成就和宗师地位而论,杨五郎的修为深不可测,甚至远超当年的杨七郎了。但这里,侠哥还是综合了他前面的战绩,以此考量,这才将其排在第二位。

杨六郎是“七郎八虎”中最为全面的人物,更是杨家将惨烈一战后“只身见高堂”的顶梁柱。他的枪法在深得杨家枪精粹之外,更注重技巧与变化,因为,睿智的他并非仅凭勇力,更懂以巧取胜。这不,在与兄弟一起闯幽州救驾时,他曾一枪挑伤辽国大元帅韩昌的耳朵,救下力竭的兄弟杨七郎,用的就是巧劲,借战马飞跃之力,直接一枪刺出,虽然所使的力度可能不如平日的杨七郎,但却势如万钧。韩昌被他这一枪气势所慑,吓得连忙捂着耳朵溜之大吉!

杨六郎的枪法讲究“虚实相生”,看似轻灵的一刺,实则已使出全身之力;看似雷霆万钧的一击,却又能在瞬息间化刚为柔,令对手防不胜防。凭着这一点,他收服了孟良、焦赞,打服了岳胜、杨兴,又在战场上多次面对韩昌,屡战屡胜。

杨六郎深知战场之上,蛮力终有穷尽之时,唯有智谋与技巧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与辽军的多次交锋中,他屡次以“巧”、以“智”克敌。

比如在遂州城,面对城外虎视眈眈的辽军,城楼上的他嘴角微扬,似乎早已胸有成竹。

“来人啊!”他沉声下令,“取水浇城!”

将士们虽不解其意,却毫不犹豫地执行。一桶桶清水泼洒在城墙之上,寒风一吹,顷刻间凝结成冰,整座城墙光滑如镜,坚不可摧。

辽军架起云梯,刚攀上几步,便纷纷滑落,摔得人仰马翻。

城上宋军见状,士气大振,箭如雨下,辽军阵脚大乱。

辽军主帅韩昌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他深知杨六郎智计百出,硬攻只会徒增伤亡,只得下令撤军。

望着辽军狼狈退去的背影,杨六郎微微一笑,对身旁的呼延丕显说道:“战场之上,蛮力难胜天时地利,唯有以智取胜,方能以弱胜强。”

此后,杨六郎的威名更盛,辽军闻风丧胆。他不仅枪法绝伦,更善用谋略,常以少胜多,用兵如神,每每关键之时,总能以七招、奇招制胜。

总之。杨六郎的纯武力虽稍逊弟弟杨七郎和后期的杨五郎,但​​综合能力(武力、智谋的统军能力)最为均衡​​,所以,他能排名前三,实至名归。

杨二郎与杨七郎一样,也是一个天生神力之人。他从小跟爷爷火山王杨衮学枪,枪法很是不错,在金沙滩之战中,他一枪刺死了辽国猛将胡达。后来,在突围时,看到辽将在放千斤闸,他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跳下战马,用双手硬生生将千斤闸门给托住了。

在评书演义中,像杨二郎这样能托住千斤闸门的还有雄阔海、常遇春、呼延平等猛将,想想他们有多厉害,就能想象杨二郎有多厉害了!

再说杨二郎双臂肌肉虬结,青筋暴起,硬生生抵住了千斤闸的下压之力。辽兵见状,纷纷惊呼,真乃神人也。

最后,一直坚持到除了死在内城的杨大郎之外的所有兄弟全部成功通过城门,杨二郎这才大喝一声,双臂猛然发力,要将千斤闸向上顶起数寸,好侧身翻滚而出。

然而,就在此时,“嗖”一声,一道冷箭破空而来,正中杨二郎的左臂!

杨二郎左臂吃痛,条件反射般一抖,力气突然一泄,那千斤闸门顿时轰然压下!杨二郎,因此壮烈殉国。

杨三郎,作战勇猛,枪法不凡。金沙滩之战中,他本来已经突出重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杀死他,他是杨八郎!”的声音,他回马一看,原来是最小的八弟杨延顺因战马受惊,从马上摔落到了地上,正陷入险境。他见此,立刻白马又往重围之内冲杀回去。​​他奋力厮杀,终于成功救了杨八郎,还把自己完好的战马换给八弟骑​​,好让八郎能够冲出重围,而他自己则骑着杨八郎的伤马继续战斗。

最终,受伤马连累,他不幸坠马,丧生于乱军的马蹄之下,结局极为惨烈,评书中称之为“三郎马踏入泥浆”。

杨大郎,作为杨继业的大儿子,很早就随父亲上战场了。早在《赵太祖三下南唐》中,就有他的英姿。在那书中,他与高君保、高君佩、冯茂和郑印并称“五大少阳将”。他凭借出色的本事,令素珠圣母的高徒花解语对其倾心不已,最后战功显赫的他,还得到了皇上的赐婚。

再后来,杨大郎在与一众兄弟出场之时,反而没有了以前那般出彩。侠哥估计是因为他是家中的长子,除了经常陪父亲征战之外,有空的时候,也用来为父母分忧和辅助双亲监督、管教弟弟,而没有时间精进他自己的个人本事,要不然,以他在“五大少阳将”中,最得孙真人青睐这一点来看,他的实力绝不止于此。

然而,即便个人锋芒稍敛,杨大郎的沉稳与担当却始终如一。金沙滩一战,他明知是赴死之局,仍毅然替宋王出席“双龙会”,以一身胆气震慑辽人。

席间,辽将咄咄逼人,杨大郎却神色从容,谈笑间暗藏锋芒。最终,他在饮下毒酒的情况下,仍用袖箭射杀了天庆梁王。临死前,他仍挺直脊背,怒目圆睁,吓得辽兵不敢近前。

杨大郎的牺牲,不仅展现了长子的责任与气节,更印证了杨家将“忠烈满门”的宿命。他的故事或许不如杨七郎力杀四门、杨六郎的屡胜韩昌、杨二郎神力托千斤闸那般传奇,但那份隐忍与牺牲,却让后世读者每每掩卷长叹——若他有机会专注于个人武艺,或许杨家将的辉煌史上,会再多一位不逊于任何兄弟的绝世名将。

杨四郎,在金沙滩之战前,表现也算可以,但金沙滩之战中,他是唯一与最小的兄弟、也是本事最弱的杨八郎一样,由于力竭被俘到了辽国之人。所以,尽管部分评书——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影视,比如《少年杨家将》、《杨门虎将》中的他实力很是不俗,甚至还有过非常不错的表现,但考虑到他成为辽国驸马后,身份转换导致战场表现严重受限,贡献更多的是其“探母”、传递情报等谋略和情感层面,缺乏亮眼的战绩支撑其排名​​。

而杨八郎(杨延顺)作为杨继业的养子(义子),从小就受到了杨家的过度呵护,杨继业对他练功的要求肯定没有对另外七子那般严苛。此外,他年纪最小,练功的时间肯定也是最短的。再通过在金沙滩之战中,需杨三郎舍命相救才脱险。这都说明了他的本事,应该是兄弟八人中最弱的一个。所以,前六高手,他不能上榜,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