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上这份特殊的“礼物”

发布时间:2025-09-10 17:17  浏览量:2

桃李不言,自成山河万里。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庆祝第41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这是提高教师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条款。在非教学任务中,给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减负,绝对胜过各种花式祝福。老师轻松了,教育才能真正活起来。

形式主义的风,也在变相入侵校园。中央通报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负面典型案例中,学校与教师的“负”,源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行政化、事务性工作。

真正的教育不在Excel里,不在PPT中,而在每一节有温度的课堂。为教师减负,就应该用行动破除形式主义,减少文山会海,将时间真正还给老师和学生。从今天起,让老师少填一张表、少做一套PPT、少写一份汇报材料……或许,这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一部分举报和投诉,正在成为教师的“不能承受之重”。湖北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一学期被举报十余次,理由有“开车上班”“点外卖”“穿裙子”“作业布置太少”……老师们常感慨:现在做什么事情不是想着该怎样教育孩子,而是想着怎样不会被举报。不能忽视的现实是:扩大化的举报正在影响着老师的教学。

教师肩负不可或缺的多重责任,亦扮演着超纲冗繁的多重角色。坊间一直流传一句调侃: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老师今天在“兼职”什么。本该教书育人的教师,正被各种算法缠身,难有“喘息”之机。

他们本该是“我本高山”的楷模、是教书育人的师长、是春风化雨的知己、是家校沟通的桥梁,而现在,许多老师也是“交通安全员”“数据录入员”,甚至“食堂验菜师”“24小时在线客服”……个别家长缺乏边界感,无论早6晚11,随时随地发消息,增加老师额外负担。老师是“超人”,一脸苦笑被迫营业的那种。

为教师切实减负,就应该把他们从“表格海洋”里打捞出来,把他们从@不停的家长群中“轻轻拔出来”,把老师们从“角色扮演”的“剧场”请回真正的讲台。

减负的本质,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为教师拓展更多的育人空间,让他们把课备得更好,把目光持久地落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身上,真正担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责任。

应将各项教育评价体系重心,从“纸面文章”转向“育人实效”。教育本质不能被异化,更非应付上级考核。“双减”之后的课堂,老师们备课时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重庆一位初中历史老师,除了传授书本知识,还在课堂外关注学生心灵,帮助孩子们直面问题,做有勇气承认错误、有智慧明辨是非的人,获赞“这才是老师该做的”。当老师们多一些空间,他们才有余力关注到孩子们的思想与品格,这或许比分数更加重要。

完善社会公共职能体系,莫将社会性焦虑转嫁至学校这个“最基层单元”。教育的重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承担。有效教育需要学校松绑、家长理解、社会撑腰。一个孕育未来的职业,值得被温柔以待。

明确家校职责,建立边界意识。搭建合理的家校沟通渠道,做不缺位不越位的家长,形成关爱孩子的合力。教师在家长群不用24小时待命。对家长们来说,一句“老师辛苦了”很暖,但一句“这事我们自己来”更贴心。一个被尊重、有空间的教师,才能以从容之姿,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为教师减负,各地正推出实实在在的政策与举措。成都市研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减负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以“清单化+责任制”形式,确保减负工作一贯到底、一落到位,新学期号召“把学习交给学校,把陪伴留给家庭”,学校和家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贵州通过审批报备严控入口、年度“白名单”划定边界、动态清单赋能学校等创新举措,为教师卸下不合理负担;河南开封市教体局变“多头式”分散考核为“一站式”集中考核,以访谈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代替纷繁复杂的文字材料。

AI图片

若问老师们的心愿清单,相信既包含对学生成长的几多期许,也有对自身专业的发展规划,更有对改善教育环境的期盼与渴求。

减少杂务缠身的冗杂,换取抬头看路的清明。教师的视野与格局,决定着教育的边界。让教师回归教育本质,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更是我们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