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有个银发宣讲团 5年累计免费宣讲3000多场
发布时间:2025-09-10 17:26 浏览量:2
在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在美丽富饶的宁夏山川,活跃着一支由离退休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队伍。它,就是宁夏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讲团。这支队伍全然由党史、军事专家、老教育家、老作家、老干部、邮票专家等组成。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在六十多,年龄最大者已是八十多岁。目睹这些老者满头的白发,看着他们进学校、走社区、到机关、下农村宣讲的身影,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赞,并且亲切的称他们是银发宣讲团。五年来,这支队伍在没有一分钱补助的情况下,累计宣讲3000多场,仅今年就已经宣讲了近800场,听众40000逾人。
宣讲团成立于2019年,从成立之日起,他们就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与指导思想。几年来,这支队伍始终呈现出一种团结协作的局面,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劲头,保持着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他们坚持做到四个一样,即路途远近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听众多少一个样、条件好坏一个样。夏天顶着高温,冬天冒着严寒,早出顶着星星,晚归背着月亮。宣讲团曾多次不顾旅途遥远,下到各市、县巡回宣讲。
有一次在在固原宣讲,气温骤降,雪花飘洒,北风呼啸,路面结冰,非常危险,但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许多基层社区缺乏合适的讲课场地,有的没有音响设备,有的甚至没有座椅。而且许多学校没有电梯,老同志们爬上四、五层楼讲课。宣讲员们没有怨言,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没有音响就放开嗓子讲,没有座椅就站着讲,想方设法达到最好的宣讲效果,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自2021年以来,他们累计宣讲1300多场,听众达7万多人次。仅今年,在百场宣讲进校园活动中,集体进校园480场,社会宣讲150余场,听众达三万余人。
这几年来,宣讲团始终坚持奉献余热,义务宣讲,没有一分钱的讲课费,被称之为是不拿军饷的军队。但是同志们不辞劳苦,不计报酬,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家住平罗、吴忠的周志文、张福新两位同志,接到在银川上课的任务后都是自费打车前来讲课,还有不少老同志自己花钱在街上打印课件,他们说为了关爱下一代的事业,花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宣讲团的五老始终把奉献社会、造福人民作为自己光荣的职责与使命的担当。宣讲团副团长、退休军人曹益民大校,在新冠疫情期间,携老伴一起主动在社区清扫积雪,站岗执勤,协助社区做好防疫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称赞!人们说,军人本色在疫情中闪光。
今年89岁的离退休干部邵予奋,患有多种疾病,但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热心宣讲工作,关心团队建设。为同志们树立为楷模。几年来,他累计宣讲近200场,听众达8000多人次。宣讲员周志文、李玉芳是两口子,退休后双双登台宣讲,被人们称为夫妻宣讲员,彰显了独有的特色。
有一位邮票专家孟宪栋同志,他以邮票讲党史,并自费花了五万多元,现场给听众赠送邮票,很受听众欢迎。在抗击疫情期间,孟宪栋同志患了新冠不幸去世,病重期间他仍不忘宣讲工作,带着病痛,嘶哑着声音,询问宣讲团的工作进程。可以说他是奋斗在宣讲台上,牺牲于光辉的宣讲事业中。
在宣讲工作中,我们注重了虚心学习外省区的先进经验,开展交流工作经验。我区宣讲团员火仲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2024年4月7日至12日应邀到广西出席了红军战将阮平(又名金庭)的纪念活动,在田东县委,政法委和百色学院进行了三场党史宣讲,宣讲主题为《红色飘带连接你我他》《红七军火种在宁夏》《将台堡会师的历史意义》。听众上千人!
大家普遍认为,没想到宁夏与广西有着如此密切的红色渊源,宁夏的红色文化如此之丰富!
在长期的宣讲工作中,宣讲团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给听众讲述贴近生活的红色故事,从建党的红船,到八一南昌起义。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至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与宁夏电视台合作的少儿帮帮堂节目中,每周有五次,由五老宣讲员讲述五分钟红色故事。这种有声音,有形象,有内容的宣讲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广大听众说你们在台上一站,就是一面旗帜,它势必感召和引领广大青少年,沿着革命前辈所走过的道路,踔力奋发,勇往前行。(宁夏关工委 邓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