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二次元不太「宅」

发布时间:2025-09-11 10:36  浏览量:2

不再只停留于虚拟世界的精神满足,而更多追求真实世界里的自我展现和社交体验,二次元正从曾经的垂直亚文化,逐渐成为在年轻人中拥有广泛影响力和接受度的生活方式,这些新兴的2.5次元们也迁徙向更适合自己的「新牧场」。

作者 | 张书涵(上海)

监制 | 张一童(上海)

那天蹲在离杭州市区驱车一小时才可抵达的风之谷景区旁的农家小院,是天寒地冻的二月,和其他几个五颜六色的脑袋一起凑到烧烤架边烤火取暖,有一瞬间也会佩服自己,居然就这么和8个不认识的网友来到了如此偏僻的地界,以cosplay(角色扮演)的名义搞团建。

除了我以外,参加这次团建的其他人都是杭州本地及附近城市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她们此前都有cos团建的经验,有一些人的团建频率甚至高达一周一次。

两天一夜里,我们的行程包括民宿烧烤、室内游戏、放烟花、风之谷玩雪以及其他景区活动,和一般的团建项目也没什么不同。但变成IP角色一起玩耍时,就会出现和原作世界线重合的奇妙瞬间:两个在原作中不对付的人在游戏中抽到互坑的身份牌、生活能力为负的人做出最难以下咽的食物、设定中最富有的那位开车来赴约……

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上皮」玩梗,拍照留念只是附加项。比起漫展或者棚拍,这种将角色带到真实生活场景中的cos活动追逐的是另一种破次元的体验。

一个人看番、玩游戏之外,更社交、更体验的cos团建是当下备受新一代二次元群体青睐的新活动,仅在小红书站内,cos团建的笔记就增长超过400%。不再只停留于虚拟世界的精神满足,而更多追求真实世界里的自我展现和社交体验,二次元正从曾经的垂直亚文化,逐渐成为在年轻人中拥有广泛影响力和接受度的生活方式,这些新兴的2.5次元们也迁徙向更适合自己的「新牧场」。

我在小红书找「同担」

作为坐标上海的二次元爱好者,每到周末,我喜欢去大悦城、百联 ZX 这类 「二次元浓度拉满」的商场逛逛,目不暇接的IP快闪固然是吸引力之一,但更打动我的是这里日常化的同好交流氛围。即使没有特别活动,这里也常常有coser和吃谷人聚集,提供了某种因兴趣同频产生的安全感。

在我的体验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玩cos的人越来越多,cosplay已然变成一种普遍的二次元社交方式,如果说过去cosplay只是二次元文化中的一小支,现在则已经成为普通爱好者皆可参与的「大众玩法」。

Cosplay成为线下漫展最活跃的UGC内容,除了还原度,「会整活」也很重要。道具大神@提上日辰 利用视觉差,制作出透明的玻璃腿、流麻腿初音造型,在小红书单条视频点赞破万。即使不是技术党,也可以靠幽默感出圈,《时空中的绘旅人》Coser已经以会整活闻名线下,在各大漫展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一度有传闻这是一个神秘组织。

对更多爱好者而言,cos集邮则是一种更普遍的可参与模式,只需要询问一句「老师,可以集邮吗」,就可以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变成了一起自拍、扩列的新朋友,在小红书,你可以看到大量的集邮返图。

Cosplay的场景也不再只集中于漫展,而和更多生活场景结合。cos团建是其中社交属性最强的一种,唱K、桌游、涮火锅,都是拉近团员关系的常见项目。cos旅拍也成为很多单机爱好者的选择,特定的风景成为最好的cosplay布景,新疆被塞尔达玩家称作「人间海拉鲁」,内蒙古乌兰湖天然的「红海」景观则吸引了不少EVA爱好者。

痛文化之外,谷子也有更多深入线下场景、社交的玩法。在小红书,「推活」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4亿。在二次元群体中,「推」被用来代指喜欢的角色,「推活」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应援活动,带着自推的谷子一起在甜品店、咖啡馆聚会,用精致甜点、菜品做布景为谷子拍照,小红书上相关笔记同比增长超260%。对于推活爱好者,给谷子拍出美照比自己出片更重要,还有人会针对谷子摆放构图、拍摄光线等分享自己的经验教程。

除了官周,越来越多新二次元在同人领域完成了从消费到共创的转变,同人文化从传统图文走向更多表达,同人制品则成为共创方式,在谷子领域形成新流行。交换「无料」甚至成为各类线下应援场景的必备项目,在漫展、商场快闪甚至三次元艺人的演唱会外场,都能看见通过一个个属性鲜明的小物件攀谈起来的同好/同担。今年夏天,景德镇的陶瓷DIY活动在同人女之间流行起来,小红书数据显示相关话题阅读量近千万,用户@红烧鸟居 晒出四名同人女奔赴景德镇1.5天完成手绘陶瓷40件的斐然「战绩」,点赞破万。

一个值得一提的有趣现象是,这些趋势的共同点是二次元和线下生活、社交的融合,二、三次元交融生长,而关于它们的讨论和分享几乎都集中在小红书这个非传统二次元垂直平台。事实上,我参与的cos团建也是在小红书发起的,尽管作品相对冷门,但凑齐所有角色并没有花太多时间。

快速增长的发布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体感。9月9日,小红书官方发布二次元创作趋势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二次元已经成为小红书第三大发布垂类,内容发布同比增长175%。

二次元新新一代

印象中,小红书曾经更多是「现充」的聚集地,在曾经的二次元语境中,「现充」被用来形容那些现实生活充实的人,带有某种隐形的圈子隔离。小红书快速增长的二次元垂类背后,是正在被打破的旧有边界。

一方面,动漫、游戏整体文化影响力提升。在线下,这种提升表现为漫展和IP快闪的日常化:在国内二次元重地上海,商业地标大悦城暑期每月能够举办30+场快闪活动。消费本身也成为圈层情感表达和自我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出于自我展示的目的,文化爱好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都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新一代二次元的成长就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天然适应社媒表达,对兴趣社交也高度认可,习惯活跃于各大平台及社区。

在这种背景下,二次元新人群的文化消费态度和形式,和过去相比,产生了明确的分野:

相比优越感,新人群更重视认同感和归属感。和所有小众亚文化一样,二次元核心圈层中也存在一定的文化鄙视链,也更讲究番剧、游戏、特摄、音企、Vtuber等等圈层细分。但现在二次元入坑门槛大大降低,无论是追番、玩游戏还是卖谷子、只要愿意认领二次元的身份标签,都可以是二次元。在新一代中,二次元和嘻哈、古着等其他流行文化一样,成为一种构建身份认同的路径。

其次,在社交表现上新人群也更加开放、主动。一方面表现在圈层的泛化上:「各行各业都有二次元」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slogan,一些年轻人还会邀请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一起玩cos或者逛漫展,coser@花守_Haruta 难邀请自己的奶奶cos《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苏菲获得上万点赞,二次元也可以成为跨越代际和年龄的语言。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线下社交的强需求:除了漫展集邮、团建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是,类似大悦城这种二次元商业体实际上变成了二次元群体的日常聚集地,承担了社交场合的功能,无论是吃谷换谷、委托探店还是亲友面基,没有漫展集会的日子里二次元商场就是TA们的首选。

必须说,二次元已经成为TA们线下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cos委托、cos团建,还是做推活、参加漫展,或是带娃娃、透卡旅行打卡,都是以对二次元文化的喜爱为载体,在三次元生活中制造更多乐趣。TA们不是躲进虚拟世界来逃避现实,而是努力把虚拟带进现实,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产生的真实接触、切身体验。

这种介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相交融的「2.5次元」状态,伴随着强烈的社交属性和多元的线下场景,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接住2.5次元的生活兴趣社区

人群和文化的变化促使二次元寻找新的阵地。2023年左右,小红书上就出现了许多关于谷子和cosplay的自发讨论,而平台自身丰富的生活内容,又使得用户的讨论话题逐渐链接到家居、穿搭、社交、旅行等各个维度。

小红书官方也在2023年洞察到了二次元生活方式化的变化,并围绕这一点捕捉放大站内趋势,二次元旅行大作战、推活日常、二次元毕业季等都是以社区内的原生讨论为起点展开活动,瞄准2.5次元,刺激社区的二次元内容生态,让TA们更高频地在小红书分享、讨论,也让更多二次元生活方式在小红书长出来。

趋势报告显示,如今,小红书二次元兴趣人群规模已经达到了1.37亿。不断破圈的二次元新新人类正在小红书驻扎,小红书也以独特的社区气氛接住这个充满分享欲的活跃群体。

社区内开放活跃的UGC生态是吸引普通爱好者加入的引路砖。痛包、谷美等相对低门槛的内容生产打破了二次元一直以来的圈子壁垒,激发普通用户来分享。

尤其在同人领域,创作的核心始终是「为爱发电」,创作者因对作品、角色的热爱而投入,而同好间的共鸣与交流,更是支撑这份热爱的关键。这种以情感为纽带的创作生态,在小红书展现出强劲活力:站内「同人 /oc」相关笔记已超 2400 万,同比增长超 220%。

小红书的社区属性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份互动价值,评论区不仅有高频次的讨论和共鸣,更成为创作的延伸场域,表情包、嗑点分析等更轻量化内容自然在小红书衍生。快速收获同好的认可与反馈,也让更多原本观望的人愿意加入。

这种良性循环吸引着同人创作人群不断向小红书汇聚。2024年11月起,小红书官方持续举办「同人产粮节」,以话题活动强化这份互动创作氛围,放大这一趋势。截至目前,「同人产粮」话题阅读量已超 120 亿,笔记发布量同比显著增长,直观展现出同人创作在平台的爆发式发展态势。

今年5月,配合CP31举办的时间节点,小红书发起「同人日记」话题,鼓励用户分享同人经历和心情感受。「停止创作灵魂就会干涸」的海报挂在CP31展馆外墙,感动了许多前来赴约的同人作者。

对人本身的关注也是小红书社区独有的生态,UGC所带来的强互动,也使小红书逐渐成为很多二次元用户的核心社交场景,比如cos团建的招募方面,小红书是首选的公域平台。群聊活跃也是强社交的表现之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小红书群聊日活增长近70%,「兴趣群聊」占比超过一半,小红书50%以上的兴趣群是千粉规模以下的博主建立的。同好之间的强社交属性和以生活化内容为主也是二次元趋势长在小红书上的核心原因。

此外,小红书的原生内容生态与各种生活场景紧密结合,既能提供测评、种草的有效信息,又能承载虚拟内容消费之外,与现实和线下结合的更多新体验。这使得生活化的二次元内容成为小红书二次元的特色内容之一,「二次元毕业季」的风潮自今年6月开始在小红书发酵,一些用户分享把学士服扎成痛衣、让导师给棉花娃娃拨穗等经历,让更多人跃跃欲试;在上海五角场大学路,小红书还举办了「人生新手村」限时活动,特别为二次元爱好者举办了一场线下毕业典礼,给这一重大人生里程碑补上特有的仪式感。

8月,小红书还在线下举办了持续3天的REDLAND,这是小红书在线下打造的第一个超大型的二次元游戏IP。某种意义上,在小红书平台上生长出的二次元内容,也推动了这一文化的消费者进一步走向线下。

迅速增长的二次元人群背后是小红书社区的整体内容更新。7月,小红书品牌slogan由「你的生活指南」变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社区从实用走向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更深层的人与人的连接。

此前,户外、飞盘等基于生活方式展开的兴趣,都曾在小红书完成从零到一的趋势生长,形成活跃的社群讨论,社群又反过来滋养兴趣——它们就这样在小红书从小众爱好变成更大众的生活选择。

二次元的生长正沿着相似的路径展开。源于精神和内容消费,曾经被认为有着很难打破的圈层壁垒,但和户外、飞盘一样,当喜欢”不再局限于屏幕里的番剧、游戏,而是变成带谷子去旅行、穿痛衣拍毕业照或是周末 cos 团建这些融入生活的具体场景时,小红书的兴趣抓手便再次发挥作用。

当兴趣和生活相容,它可以连接所有圈子,也可以包容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