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搞领导,下搞心腹,职场高手遭遇了都得给你让路
发布时间:2025-09-11 10:41 浏览量:2
挑拨离间在职场有没有伤害力?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能够在职场熟练掌握且运用挑拨离间之术,必定可以解决掉很多麻烦的对手或政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种权术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可能反噬作用,主要为能够也有权直接处理你的领导,其识破或幡然醒悟之后,可能对你造成某些损害,只要没有权力伤害你的人物存在,或可以伤害你的人物却没有机会弄你,这种挑拨离间术可能反噬就是非常微弱的。
有句话叫做疏不间亲,所以,部分同志认为,只要领导的近臣或心腹,其它职员就没有办法离间他们之间关系,而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只要你能够找出或琢磨出领导心腹的所作所为对领导存在伤害,且这个伤害是非常巨大的,疏照样可以间亲。
寇准是北宋名臣,在宋太宗时期,寇准可以说是宋太宗朝思暮想的人才,工作过程中,寇准犯了某些错误,被贬地方,宋太宗因为不能见到寇准而过得不开心,十分想念寇准,但其政敌向宋太宗进言,领导如此想念寇准,但寇准整日花天酒地的,不知道其心里有没有也想念领导,这是其一。
再到檀渊之盟之时,其政敌再次向宋太宗讲话,寇准力主领导亲上战场,而领导认为寇准为此有功,但这寇准却是赌徒行径,将领导的生命安全作为赌注,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所谓居心叵测。
所以,挑拨离间是很管用的,在合适的时机、讲合适的问题,就能实现。
1、挑拨信任,多用于公事关系场合
私人关系的信任叫做感情,而公事关系的信任才叫信任,但这种信任关系,彼此会夹带更多的猜疑心里,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领导的通病,但凡领导,对下属职员往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只是不同人员,其程度有所差异,仅此而已。
在古代官场,社会群体的迷信色彩比较浓厚,对这种㙨讳之言还是比较相信的,以现代视角观察历史,这叫迷信,但其实这就是最早的舆论造势行为,且这种造势行为,其权威力要远远高于帝王,毕竟帝王在人间的称呼也只是天子,而㙨讳之言,却代表着某种天意,所谓天意不可谓,因此,有取代帝王之意的人物,会正向利用,通过这种㙨讳之言散步舆论,为其上位提供权威依据,而没有取代帝王之位的人物,因为各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被政敌利用,将其姓名与㙨讳之言相合,即会成为领导要极力打击的对象,北齐时期丞相斛律明月就是被政敌用此手法给灭了,而陈平离间范增与项羽的关系,则是通过使者是谁的代表,以不同的对待方式来坐实与范增的关系,以此离间成功。
2、挑拨感情,多用于私人关系场合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分为两个层级,一是与帝王相交,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二是与普通人相交,共患难难,共富贵易。但这其实存在一定偏差的,与普通人相交,共患难难,共富贵也同样难,领导要集权,所以独裁,这就必然共富贵难,而普通人本来资源就很少,好不容易发财了,更想的是独占独吞,所以,如果能够与帝王(领导)相交,就尽量少与普通职员相交。
挑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主要从有私人关系的群体入手,这类群体不需要搜寻所谓的矛盾点,轻易就能打入冲突的楔子,因为,有私人感情的群体之间,讲究的是彼此奉献与付出,作为领导,自然认为其家人就应该多付出,既不能索取,更不能伤害领导,否则,就是不可饶恕的,汉武帝灭掉太子刘据,就是因为汉武帝认为太子伤害了他的感情,虽说这是其政敌伪造诬陷的,但汉武帝头脑一热就给处理了。
3、挑拨利害,多用于团队关系场合
对待有信任关系群体,可以挑拨信任,对待有私人关系的群体,可以从感情入手,但除此以外的群体,则以利害进行切入,当然,公事关系与私人关系,这两者也同样存在利害的问题,而没有这些关系的群体,从利益从发进行挑拨,则是非常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手法。
只要利益不能均分,只要利益是大家都极力想争夺的,只要不够分,资源不足的诱惑,就会使人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从而发生冲突,这一手法的妙用在于,起初让人看了是馅饼,都急于入场,发展到了中间环节,才恍然察觉这是陷阱,但已经不能自拔了,毕竟这游戏只要启动了,就不是棋子想停就能停的,二桃能够杀三士,正是此术所及,齐国的三位武林高手,恃才傲物,不将晏婴放在眼里,结果就成了晏婴的目标或猎物,以桃子的赏赐,作为功劳本事大小评价标准,使三位武林高手在资源不足诱饵之下,一步步进入冲突升级,将他们带入危险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