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合规风控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发布时间:2025-05-23 00:10 浏览量:3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一是要强化风控体系建设;二是要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三是要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
薛勇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承担着服务县域、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的重任。因此,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做好主责主业,加强合规管理强化风控体系建设,促进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强化风控体系建设
一是围绕提升履职能力,持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公司治理,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股东大会)、理事会决策和监事会监督、高管层管理作用,确保“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履职到位。建立与功能定位、风险管理、社会责任等相适应的薪酬管理机制和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引导分支机构审慎稳健经营。
二是紧盯“三个关键”抓住实质风险。聚焦“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加强早期干预纠正,从源头上遏制风险累积和传递,通过全面业务检查抓住实质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持快发现和稳处理相结合,及时监测预警风险业务,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
三是加强合规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风险排查治理机制,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动态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介入、早整治。推动分支机构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督促分支机构主动防火治未病。不断完善金融数据治理和综合统计工作,发挥金融统计分析预警功能。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实时跟踪流动性状况,及时预警潜在风险。每季度定期进行压力测试,评估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表现,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科学运用风险压力测试,即避免过多流动性资金头寸,影响资金收益,更不能造成流动性不足以影响正常支付。加强主动负债能力,大力开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展同业负债业务,改变存款期限结构,提高风险抵补能力。引导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健全法人治理。督促分支机构根源性整改检查发现问题,标本兼治提高自身防控体系韧性,织密织牢金融安全网。
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一是围绕县域发展重点,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单列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加大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和户数的考核。通过改变考核内容不断调整信贷营销导向,积极贯彻“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有效扩大客户群体覆盖面。
二是用足用好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贴现政策,加大对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减轻涉农贷款融资成本负担,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三是积极做好信贷支持物资生产企业、重点项目企业工作,简化信贷办理流程,加强和农担公司合作,完善“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产品,切实发挥农担融资增信作用,提高支农支小质效。
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制度“立改废”工作,从源头上扎紧风险防控“篱笆墙”。建立制度常态化梳理机制,全面梳理现有制度漏洞与不适之处,淘汰与现行法规相悖、业务停办或重复低效的制度,取缔已停办业务对应的旧流程、不符合新监管要求的条款,保障信贷制度体系精简高效,建立规章制度“立改废”长效机制,保障规章制度可行性、有效性,为信贷业务稳健、合规、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二是建立培训教育常态化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信贷业务人员素质提升“基本功”。首先梳理培训重点,持续组织学习。及时开展专题培训与解读,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制度内涵。组织员工对培训内容再学习、再总结,坚持常学常新、学用相长,打造一支理论精通、技能优良、作风清正的高素质信贷业务条线员工队伍,进一步提升信贷业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其次建立制度分层级常态化培训机制,坚持学以致用,推动落地见效。对现行规章制度开展全员培训,尤其是强化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制度培训。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确保全年全员覆盖,将培训中的精髓作为增强个人本领、提升工作效能的有益借鉴,切实把培训内容转化为加快推动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是加强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压实法人行社主体责任,从操作流程上拧紧关键风控节点“安全阀”。首先,以信贷系统贷款三查流程约束和贷款网格化管理、小贷中心落实“三台六岗”岗位制约,做到贷前、贷中、贷后分工制衡,贷前调查、贷后回访、资金流向监测、监控追溯。贷后催收管理行为系统留痕、建立跟踪检查制度:明确贷后检查的内容、方式、频率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其次,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明确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等各环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贷款审批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避免权力集中和人为干预,从机制上防范贷款风险。最后,加强风险预警与处置。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贷后检查信息的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如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资金链紧张、还款逾期等,提前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采取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如调整还款计划、追加抵押物、提前收回贷款等,确保贷款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置。强化部门协同沟通:加强信贷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会计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定期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及时交流贷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信息,共同研究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置方案,形成贷后管理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