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伟分享|教育类电影可以有成长电影和教育电影的区分
发布时间:2025-09-12 00:17 浏览量:1
晚上和他们有一个关于教育电影、关于这本书的对谈。
有很多老师问我用电影做学生教育的问题。我只能很惭愧地说,这个方面我关注研究不多,我只是在用电影做教师教育、促进教师成长方面有一些思考。我书里提到的一些电影很适合老师看,未必适合学生看。由此想到了教育类电影也要做一点分类。
电影中是不是可以有教育类电影的分类?教育类电影里面是不是可以有主要适合学生观看的成长类电影和适合教育者(成人)看的教育电影?教育类电影中有教育现象、教育事件和成长人物、成长变化(我这里所分说教育类电影没有包含知识类、科普类电影)。成长电影(可以包括优秀人物传记类电影)就是首先适合学生看,学生从中感受体验成长,发现成长的困难、幸福与可能性,借助电影学习反思成长、实现成长。成长电影学生可以看,教育者(包括家长)从了解学生、认识孩子、接纳孩子的角度,或者从回味童年、回味成长的角度,都可以多看。教育电影以故事的方式提出了教育问题,揭教育中的深层矛盾(比如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行为主义管理理念的矛盾、守旧与创新的矛盾、关注个体与关注整体、教师主导与学生自由等),观看和研究这样的电影,教师可以深刻反思当下的社会、当下的教育,反思和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这样的电影有的并不适合学生看,比如把《死亡诗社》给没有分辨力的学生看,学生学到的东西未必有利于成长。
陈大伟
教育学教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陶会新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重庆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西部名师名校网”总监
“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方向国培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观课议课与教师幸福。现已出版《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等26本著作,多次获省市教学成果和社会哲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