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想了,普通人也能写自媒体
发布时间:2025-09-12 02:23 浏览量:2
其实啊,普通人也能做自媒体。
好多人一听见“自媒体”这仨字,先自己吓自己:
是不是得有啥惊天动地的故事?要不就得是哪个领域的专家?
不然开个号能有人看?
说句扎心的,真要是那样,咱们这些天天上班打卡的、还在学校苦熬的,不就没活路了?
我碰到过不少人来问:“我就是个普通人,没大V那流量,也没啥传奇经历,写自己这点事儿,能有人看吗?”
我每次都想跟他们说:想太多了。
自媒体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人和人搭个桥、说说话。
你不写自己,难道去写《三体》续集啊?
写自己,反倒是咱们普通人最省劲儿、能做长久、还容易赚到钱的路数。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没啥可写的?那可就错了。
今天翻了几页书,记下句有用的话;上班摸鱼学了个PS小技巧;下班路上被老板数落一顿,反倒想通点事儿;要不就是处对象黄了,半夜睡不着琢磨出点道理……
这些,全都是能写的东西。
毕竟,生活里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你愿不愿意把它们敲成字发出来。
别人总说“没选题了”,那是因为他们总写别人的事儿;写自己,根本不愁没东西写。
只要你还在喘气、还在过日子、还在慢慢长大,就总有话可说。
比如我认识个朋友,他就专门写自己减肥那点事儿。
最开始写自己节食三天,第四天半夜忍不住啃了半只炸鸡的狼狈样;后来写晚上加班回家,路过烧烤摊,怎么攥着拳头走过去的;再后来就记着今天跑了几公里,腰围又减了几厘米。
结果呢
他不光真瘦下来了,还顺带攒了一堆粉丝。
你看,写自己,就跟开了个24小时不关门的素材库似的,东西永远用不完。
人嘛,都有点八卦心思,谁爱看那些干巴巴的大道理啊?都爱看别人实实在在的日子。
你写自己摔过的坑、犯过的迷糊、后来怎么想通的,读者一看就觉得:“哎,这人跟我差不多啊。”
这种“咱们都在一条道上往前挪”的感觉,比啥专家权威说的话都暖心。
你琢磨琢磨,要是一个大V对着你喊“必须自律”,你心里是不是得翻个白眼?
但要是一个普通人写“我今天又磨蹭了四小时,不过总算学会用番茄钟了”,你是不是就觉得“哎,我也是这样”,一下子就有共鸣了?
信任就是这么一点点攒起来的。
你不是站在台子上教别人咋做,你是陪着他们一块儿走。
陪伴这东西,才是能让人信你很久的本钱。
可能有人又担心了:
我也没个专业方向,今天写这明天写那,会不会太乱了?
还真不是。
人本来就不是只有一面的,你不用非得给自己贴个“标签”,反倒该把自己拆成好多面来写。
今天写你看的书里有啥启发,明天写上班时突然想通的事儿,后天写自己跟懒癌较劲的过程,大后天写那次没成的恋爱到底问题出在哪儿——这些拼到一块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你。
读者看久了就会发现,他们不是在追某个话题,是在追你这个人。
这可比死抱着一个“领域”舒服多了,尤其对咱们普通人来说。
说真的,写自己是个能慢慢往上走、不断螺旋上升的好法子。
首先,你写文章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学习、攒东西、想事儿、记下来。就算没人看,你自己也攒了不少本事,这不就赚了?
再者,把自己精心撰写的文字发出去,别人要么能学到点啥,要么至少觉得“有人跟我一样”,不是挺好嘛。
最后能换成钱,又是好事一桩。
等你攒了些读者,大家也信你了,那么合作啊、开课啊、建个群啊、搞点付费内容啊,流量和收益,自然而然就哗哗地来了。
这么个循环一旦转起来,就能越转越大。
你写得越久,肚子里的东西越多,别人越信你,机会也就越多。
还有几个好处,好多人没注意到:
第一,省事儿。
你写的东西,自然会招来跟你合得来的人,合不来的早走了,不用你费口舌解释这解释那。
第二,一次写完,能管好久。
你以前写的文章,就跟一本一直更新的简历似的,别人啥时候想看都能看到你的成长,这影响力是能攒起来的。
第三,心不慌。
因为写自己首先是为了自己长本事,所以不会太在意今天阅读量高了低了。你还在往前走,看的人自然能感觉到那股劲儿。
好多人把写东西当成演戏,总想着得让所有人都满意。
其实最省劲儿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记自己的日子,让自己慢慢变好。
你今天写下的这点成长和感悟,说不定明天就成了别人日子里的一点亮。而这些亮,又会反过来照着你,照着跟你一块儿走的人。
真不用等自己“变厉害了”才开始写,只有你今天开始写了,才会慢慢变厉害。
所以别犹豫了,从今天起,就写你正在学的、正在想的、正在改的。
用自己这点真材实料攒出来的劲儿去发光,那些跟你合拍的人,真的会绕着地球找到你。
你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