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9-12 08:47 浏览量:1
城市发展迎来“六个变”,开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征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宛如璀璨的明珠,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正式迈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此次会议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深刻洞察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明确提出要通过系统性地重塑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征程清晰地擘画出前进的方向。而在这次会议中,给人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当属“六个变”。
阶段之变: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跃迁
第一个变是“阶段之变”,它通过两个意义深远的“转”来体现。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着重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平稳地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有序地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两个“转”,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映射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重大跃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增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前20年年均1.38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减缓到2020年以来的年均0.78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7%,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将稳定超过70%。这一重要的转变,极有可能标志着以往规模扩张型的城镇化时代悄然终结。如今,我国城镇化已然进入到中后期稳定发展的全新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成型,人口流动,特别是乡城流动逐渐趋于平稳。城市经济也从高速增长的轨道,稳健地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以往单纯关注“有没有”,深刻地转向关注“好不好”;从以往追求“快不快”,切实地转向追求“优不优”。城市发展战略也必须敏锐地适应这种形势变化,进行深度转型,从外延式的盲目扩张,坚定地转向内涵式的精细提升;从一味追求规模速度,切实地转向深耕质量效能。
理念之变:回归“人本”的价值追求
第二个变是“理念之变”,在理念上更加注重人本思想。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城市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容器,城市发展往往被片面地简化为GDP增长、高楼大厦建设等一些物的指标。这种物本导向的发展理念,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居住空间隔离,使得不同阶层的居民难以实现和谐共处;公共服务短缺,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文化特色丧失,使城市失去了独特的魅力和灵魂;社会矛盾加剧,给城市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高瞻远瞩地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个理念转变的核心,在于实现从“物本”向“人本”的深刻价值回归。其重点是从过度投资于“物”,切实地转向投资于“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城市发展的核心真正回归到人民的生活本质,真正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这一转变,就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方式之变:集约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
第三个变是“方式之变”,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集约,是从粗放扩张向集约发展的绿色转型。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都充分证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如同一条走到尽头的死胡同,是难以为继的。
为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审时度势地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这不仅是积极应对自然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现在面临着越来越显著的环境瓶颈约束,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时刻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这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要求城市发展必须果断告别以往“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这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要积极推行“紧凑城市”理念,强化对空间资源的精细化、复合化高效利用。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手段,推动城市经济增长,通过对老旧城区的改造和升级,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着力推动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稳妥推进“双碳”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目标和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转变,如同一场绿色的革命,将引领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动力之变:特色创新驱动城市发展
第四个变是“动力之变”,在动力上更加注重特色,要从要素驱动向特色创新驱动进行转化。城市发展动力的适时转变,就如同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是一个城市保持持续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这种传统的投入方式,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其边际效益正在逐步递减。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土地价格不断攀升;资本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转向以特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为主体的内生动力,成为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一个明确要求。
因此,要立足城市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和培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竞争优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有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西安、南京等;有的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如上海、深圳等;有的城市在某些产业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如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合肥的人工智能产业等。城市要充分发挥这些特色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创新化的城市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时代的要求。
重心之变:从建设到治理的能级提升
第五个变是“重心之变”,在重心上更加注重治理,是从建设为主向治理为重的能级提升。在增量扩张阶段,我国城市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开发建设方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道路不断延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到一个高层级、提质增效的阶段,以往城市运行中日积月累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用好、管好、发展好城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成为当前更加迫切的任务。因此,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重视治理投入。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工作重心的转移,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全面进入到一个软实力竞争时代。加大城市治理投入,不仅仅是增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效能。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加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要加强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和参与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我国城市在新时代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
方法之变:统筹协调的系统整合之道
第六个变是“方法之变”,在方法上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要从分类分片分段治理转向统筹协调进行系统整合。城市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等众多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发展甚至是一个复杂问题乃至“抗解性”问题,任何一个领域的失衡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城市病”。
在以往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我国城市工作方法往往是分类、分段、分片治理,治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特征。这种治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提质增效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到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转变以往的分片治理、单兵作战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和系统施策。
要推动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要加强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通过统筹协调的系统整合方法,使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结语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城市发展“六个变”的内在逻辑和时代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初心出发,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集约高效为路径,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特色创新为引擎,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品牌;以治理投入为保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城市环境;以统筹协调为方法,实现城市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格局。积极推进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工作重心和方法的变革,力争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的新路子,让城市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 上一篇:分手了车被男友开走应该求助谁
- 下一篇:走到人生尽头才会明白,除了生死,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