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网贷催收有新规!这5点变化,借过网贷的必了解

发布时间:2025-09-11 16:38  浏览量:1

最近,不少借过网贷的朋友都在关注催收相关的政策调整。从2024年10月1日起,网贷行业的催收行为迎来明确规范,一批“红线”政策正式落地实施。这不仅能减少不合规催收带来的困扰,也能帮助借款人更清晰地了解自身权利。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5个关键变化讲清楚,帮大家弄明白新规到底怎么影响自己。

先明确:新规依据是什么?

这次网贷催收规范,主要依据的是2024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贷平台催收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从发布到正式实施预留了3个月缓冲期,就是为了让网贷平台、催收机构有足够时间调整流程,从10月1日起,所有网贷催收行为都必须严格按这份文件执行,违规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新规下的5大关键变化,每个借款人都要弄清

变化1:催收时间有了“硬限制”,早8点前、晚9点后不能再打电话

之前不少朋友都遇到过凌晨或大清早被催收电话吵醒的情况,新规直接给催收时间划了“禁区”——明确规定网贷催收机构只能在每日8:00至21:00之间开展催收活动,这两个时间点之外,哪怕是短信、微信消息,也不能发送催收内容。

而且还有个细节要注意:就算在8:00-21:00这个时间段内,催收电话也不能“轰炸”。同一催收机构对同一借款人,每天拨打的催收电话不能超过3次;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现在不方便接电话”,当天就不能再继续拨打,得另选合适时间联系,避免打扰借款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变化2:不能再“骚扰”家人朋友,催收对象仅限借款人本人

这是很多借款人最关心的一点。之前有些催收机构找不到借款人,就会频繁给借款人的家人、朋友、同事打电话,甚至发消息透露借款信息,给借款人造成很大困扰。新规直接把这种行为定为“红线”——明确催收对象仅限借款人本人,除非借款人本人书面同意让他人协助处理债务,否则催收机构不能联系借款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更不能联系借款人的工作单位或同事。

如果催收机构违规联系无关人员,借款人可以保留通话记录、短信截图等证据,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另外,新规还规定,催收时不能用“威胁、恐吓”的语气,比如“不还钱就找你家人”“让你单位所有人都知道你欠钱”这类话,都属于违规行为。

变化3:催收内容要“如实说”,不能夸大债务、伪造法律文件

之前有借款人反映,部分催收机构会故意夸大逾期罚息、违约金,甚至伪造“法院传票”“律师函”,谎称“再不还钱就起诉”,用这种方式逼迫借款人还款。新规明确要求,催收时必须如实告知借款人债务情况,包括本金、利息、逾期罚息的具体金额,计算方式也要清晰说明,不能隐瞒或夸大。

更重要的是,催收机构不能伪造任何法律文件,像“法院判决书”“仲裁裁决书”这类文件,必须由正规司法机关出具,催收机构私自制作、使用都是违法行为。如果借款人收到疑似伪造的法律文件,不用慌,可直接向当地法院或公安机关核实,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变化4:“暴力催收”被全面禁止,这些行为一旦出现可直接报警

新规对“暴力催收”的界定更清晰,也更严格。除了之前提到的威胁、恐吓,像“上门催收时泼油漆、贴大字报”“在借款人小区、单位门口喧哗闹事”“跟踪、尾随借款人”等行为,都被明确列为禁止的“暴力催收”行为。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催收时不能用“侮辱、诽谤”的语言,比如给借款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网络上散布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和负面言论,这些行为不仅违规,还可能侵犯借款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借款人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变化5:借款人有“异议权”,提出质疑后催收要暂停并核实

如果借款人对债务金额、逾期天数等有异议,比如“我明明已经还了一部分,怎么还显示欠这么多”,新规赋予了借款人“异议权”——借款人只要向催收机构提出书面异议,说明自己的疑问,催收机构就必须暂停催收行为,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实债务情况,并把核实结果书面反馈给借款人。

在核实期间,催收机构不能再打电话、发消息催促还款,直到异议解决。如果催收机构无视借款人的异议,继续开展催收,借款人可以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投诉平台提交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借款人该怎么做?记住这3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第一步:保留证据,这是维权的关键

遇到违规催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催收电话可以录音(注意要告知对方“正在录音”,避免涉及隐私争议),催收短信、微信消息要截图,收到的纸质催收函、法律文件要妥善保存。如果催收机构违规联系家人朋友,也可以让家人朋友帮忙保留通话记录或消息记录,这些都是后续投诉、维权的重要依据。

第二步:明确自身义务,逾期后主动和平台沟通

新规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但不代表“欠钱可以不还”。借款人还是要明确自己的还款义务,如果确实遇到资金困难导致逾期,建议主动联系网贷平台,说明自己的情况,比如“暂时没能力全额还款,能不能申请分期”,大部分平台都会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协商还款时要和网贷平台的官方客服联系,不要轻信催收机构的“口头承诺”,比如“先还一部分就能延期”,最好能签订书面协议,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第三步:知道去哪投诉,遇到违规催收别“忍”

如果催收机构违反新规,借款人不用“忍气吞声”,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投诉。目前主要的投诉渠道有两个:一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2378热线,或者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投诉平台提交投诉;二是全国12315平台,如果催收机构涉及侵犯消费者权益,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投诉。

投诉时要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比如“某网贷平台的催收机构在10月5日22点给我打电话”“催收人员威胁要联系我的家人”,并附上相关证据,监管部门会在规定时间内受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最后提醒:新规不是“保护伞”,理性借贷才是关键

这次网贷催收新规的落地,本质上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保护借款人和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让网贷平台的催收行为更“合规、透明”。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新规不是“欠钱不还”的保护伞,借款人还是要树立理性的借贷观念,借款前先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避免过度借贷导致逾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已经借了网贷,要按时关注还款日期,尽量避免逾期;如果确实遇到困难,主动和平台沟通协商,比逃避更有用。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大家弄清楚10月1日起的催收新规,遇到问题时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网贷催收新规 #10月1日起实施 #借款人权益 #金融监管 #理性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