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脚养生被吹捧?医生提醒:踮脚虽好但3类人别轻易尝试
发布时间:2025-09-12 13:02 浏览量:1
您有没有这样的困扰?站久了腿酸脚麻,走路没走几步就觉得脚底发胀,甚至有时候只是晚上看电视坐多了,起身时脚底一踩地,像踩在钉子上一样疼。
张阿姨就经常跟我抱怨,说自己最近学人家在短视频里练“踮脚走”,说是能防老化、防血栓、还促进血液循环,结果不到一周,反倒把脚后跟拉伤了,连家门都不敢出了。
我看着她那个样子,真是又心疼又无奈,想劝她别轻信偏方,可她说:“这不是大家都说好嘛?”
我只能耐心解释,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踮脚,而且,这事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反而有时候,做错了、做多了,会伤得更深。
踮脚这个动作,其实从中医和康复的角度看,确实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能锻炼小腿肌肉,帮助血液从下肢回流到心脏,减少下肢水肿。特别是一些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适当踮脚确实可以缓解腿部不适。
但重点在“适当”两个字。很多人看了视频就开始天天练、猛练,甚至穿着拖鞋在厨房边做饭边踮脚,完全不管自己原本有没有骨关节、静脉或平衡方面的问题。
这样做,不是“以动养身”,而是“以动伤身”。
第一类不适合的人,是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老年人骨头本来就脆,轻轻一摔都可能骨折。踮脚这个动作,对脚踝和小腿的压力集中,很容易让骨头“吃不消”。
特别是做的时候身体重心不稳,万一一歪,造成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类是有下肢静脉曲张或者深静脉血栓病史的人。这类人本来血管就脆弱,踮脚时肌肉一收缩,血流加速,可能会刺激旧病复发或者引发血管堵塞,危险性比普通人高得多。
第三类人,是平衡能力本身就差的人,尤其是曾经有过跌倒史的老人。踮脚时身体重心抬高,支撑面变小,如果周围没有支撑物,或者地面湿滑,很容易摔倒。
很多人以为自己“还能练”,其实身体早就发出警告了,只是自己没听见。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踮脚对足底筋膜的拉伸很大。如果本身就有足底筋膜炎,或者脚底经常疼痛的人,踮脚反而可能会加重症状,像张阿姨那样,练了几天,脚跟痛得不敢着地。
其实,踮脚不是不能做,而是要看人、看时机、看方式。比如说,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每天在早晚的时候,扶着椅背或者墙壁,慢慢地踮脚10秒,再慢慢放下,重复10次左右。
这种“慢动作”,对身体是友好的,风险也低。
而不是边看电视边踮脚,或者一边炒菜一边踮脚,那时候注意力根本不在脚上,动作也容易变形,一旦动作做歪了,对膝盖、踝关节都是一种负担。
很多人说:我都退休了,时间多,锻炼总不会错吧?对,锻炼是好事,但不是所有锻炼方式都适合所有人。就像吃饭,白米饭是好东西,可糖尿病人吃多了就不行。踮脚也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人问我:“那我怎么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踮脚?”很简单,如果您曾经有过跌倒、骨折、静脉曲张、脚底疼、平衡不稳这些问题,建议您就别轻易尝试。如果非要试,最好在家人陪同下,或者靠着墙练,每次不超过几分钟。
还有个小窍门,很多人不知道。早上起床后脚底僵硬,不要一脚下床就开始走路。可以先在床上缓缓活动一下脚踝,像画圈一样,顺时针几圈、逆时针几圈,然后再下地,这样能减少脚底筋膜的拉伤概率。
还有些中老年朋友喜欢在公园里一边跳舞一边踮脚,其实那比单纯站着踮脚更危险。因为跳舞时本来就要腾挪、转身,再加上踮脚的动作,对关节和小腿的负荷是双倍的,一不小心就会扭到脚。
我们坐诊时,常遇到一些患者,平时不锻炼,一看到“踮脚养生”就开始突击练习,结果没练几天,反而脚后跟拉伤、小腿抽筋。其实锻炼像煲汤,火候要慢,不能急。急了,汤没煲好,人先伤了。
踮脚虽然简单,却不是“万能”的。它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对了门,才是好事;开错了门,就是麻烦。养生,从来不是“大家都说好”就一定适合自己。
如果您确实想通过踮脚来改善健康,那至少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再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节奏,慢慢来,多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别一股脑地跟风。
像张阿姨后来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帮她做了些简单的下肢放松训练,再加上一些轻柔的步行锻炼,比天天踮脚效果好多了,人也精神不少。
说到底,养生没有捷径,身体是最诚实的。它不会因为你多练几次就马上变得年轻,但它一定会因为你练错了方向而“抗议”。
别让本该是加分的动作变成了减分的伤害。养生这事儿,还是得听身体的,不要只听网络的。咱们中老年人,走得稳,比走得快更重要。
最后,用一段顺口溜给咱们提个醒:
踮脚虽好别乱来,骨疏血栓要避开,
动作缓慢更安全,扶墙练习不吃亏,
别看短视频就开练,适合自己最实在。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关注我们,一起聊聊那些真正靠谱的健康知识,咱们下次接着说。
参考文献:
[1] 李春霞. 老年人运动养生的误区与对策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10): 2523-2526.
[2] 王小红. 静脉曲张患者运动康复指导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 38(05): 512-516.
[3] 赵峰. 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J]. 中国骨伤, 2025, 38(01):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