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利尔美术馆藏《八大山人花鸟鱼虫书册》神品还是赝品?

发布时间:2025-09-12 13:54  浏览量:1

2015年弗利尔美术馆举办了题为“谜团:八大山人”的展览。策展人特别提到了其中一个馆藏册页,对其中有一幅画,安明远博士说:“那夸张近乎方形的眼睛,用现在的眼光看,透露着些许现代性。朱耷画作中对形体的变形,有比郭熙“可游可居”更错综复杂的构图与透视关系,不难让人将其与西方绘画史中印象派之后的种种,例如马蒂斯、毕加索、达达主义等联系起来。”

封面

这个册页是从张大千手里转手过来到佛利尔美术馆的。张大千为这个册页制作了精美的封面,并在其上题签:八大山人真迹。在封底,张大千题签为:八大山人花鸟虫鱼神品。

封底

从张大千手里出来的画作,往往需要小心。那么这个册页是不是真的神品呢?万一是赝品呢?

打开封面,扉页是八大山人自题的画册名:画渚。八大山人有一方印,印文也是“画渚”。

佛利尔美术馆藏,《八大山人花鸟虫鱼册》,扉页,以下除本册页之外不再著名出处

画渚,美景如画的沙渚。湖南桃江有地名称“画渚”,是桃江八景之一。萧鸿铭在《八大山人印款说》一书指出,画渚可能来源于八大山人住所“在芙山房”附近的临水环境,荷塘小洲,寄寓其隐逸生活。

老陈考证,画渚一词可能来源于当时流行的一首诗词。明末清初宜兴词人陈维崧(1625~1682),比八大山人成名要早,他曾有《鹤冲天 题钱葆馚莼䰻小像次原韵》词,写道:“吾乡画渚,有个英雄处。长想射蛟人,空吟句。如君饶意气,偏不屑、尘埃住”。射蛟人,指除三害的周处。周处后来做到东吴都督,孙皓降晋后,周处以晋将身份战死边疆。画渚英雄处,颇合八大山人等明朝遗民的反清理想。

八大山人画渚印,来源八大山人纪念馆

然而在画渚册页上并没有画者这个印章,不知何故。

细看“渚”字,两竖画都是平直起笔,这是毛笔剪去了尖头书写的效果。看似有八大气质。实际上散锋太多,较八大山人中锋习惯多了火躁气。

此处第一开,左侧对题的跋文,是印章落款为“法翊”的疑似僧人所写。后面的题诗印章,还有“仁畸客”、“际仁之印”等,也是法翊的印章。由于八大山人法号曾名“法崛”,有人认为这个法翊是八大山人的师兄弟,但没法考证确有其人。也有不少人认为法翊就是八大山人本人,但这个书法与八大山人各个时期的风格都不符,落款附近的印章也没有一个属于八大山人。

这个跋文书法写得有些江湖气,字体变形较多,笔画粗细不均,有些梗倔气,历来没人读得清。不才费神,试解读一番。第一跋是一幅五言对联:烧残三寸烛,倾尽十年工。工字倾斜太过,也有另一种读法,即“心”字。这是说八大此画是精心费力之作,功力深厚。

右一幅是被奉为经典的瓶插玉兰花。硕大的花瓣为方形,墨色较有层次。这里花瓣轮廓线之外有较明显的爆炸状墨针洇散。说明画用纸张为生宣。鉴于八大山人贵族身份,这种宣纸用得较少,是可疑问的一个点。

玉兰花花瓣看似墨色有层次,实际上是多次着墨形成的,加上生宣洇染,墨迹边缘交错略显繁乱。这一杂乱,就失去了洁净精微的贵气,和八大山人的典型作品有些差距。

此处花瓶也是由侧锋画出,与八大山人中锋行笔习惯差别也较大。齐白石曾经临仿过原作如下。白石所画瓶子是中锋画出,比较符合八大山人的习惯。说明此《花鸟虫鱼册页》可能不是八大山人真迹。

暂且看第二对开。

第二对开是策展人提到的方眼鸟。右侧题诗:云老天香阁,烟生花雨楼。诗意尚可,但书法不敢恭维。楼字写法不够规范,常被读作梅字。

方形闭眼之鸟,身上有散锋飞白线条。鸟眼紧闭,似乎入睡。此画被很多人推崇,被推举为禅意画的代表。论者称此画是“闭眼观人世,开眼见梅花”。细看此鸟,单一墨色之下,实际上笔线较多,墨色也显板滞,气质上缺少八大山人的纯粹质朴。

再看第三开。画面为荷花翠鸟。

法翊对题的诗文是:湖光一镜白,春色两岸寒。这个书法,笔画忽粗忽细,江湖气俗不可耐,题在名满天下的八大山人墨宝之上,可谓狂妄,辱没画家。一般人绝不敢自不量力,宁可让题诗处空白也不可佛头着粪。

画面侧锋画荷梗,散锋在外,方点于上,显得粗率,没有八大山人的篆籀笔法。比较八大山人早期号“传綮”时的荷花,可以看到这幅画的敷衍和不足之处。

台北故宫藏,传綮写生集之三

画僧传綮,其时只是个画画票友,画工尚不成熟。但其画面洁净,墨色润泽,浓淡有致。这是因为真迹画在熟宣之上,墨水干起来较慢,画家有足够的时间衄挫,可以随心安排浓淡。而赝品画在生宣上,洇散较快,和齐白石的一些画一样,难以准确造型,也难墨分五色。传綮画荷梗,点画的书法修养也比较明显,是《花鸟虫鱼册》难以比拟的。

第四对开的题诗为:乾坤双眼碧,风月一瓢收。这个乾字让人一言难尽。

竹节由散锋画出,行笔轨迹杂乱无章。竹叶是文人画的基本功,这里的竹叶,特别是中间那片,却不是一气呵成,既有散锋,又有添笔。整体上行笔笨拙,气韵全无。

第五对开题画诗为:今古书千卷,行藏月一瓢。

画上有一蝉附于蕉叶之上。叶梗同样数笔拼凑出来,缺少一气贯之的魄力。

第六对开,题画诗云:黄鹤琴边隐,青霞笔底生。

第七对开的题画诗为:自来青嶂里,不出白云中。

画中八哥的喙,竟然由散锋画出,行笔轨迹可以看出,喙尖有修饰之痕。这显然是功力不够的缘故。

第八对开题诗为:画寒云化雨,柳荫阁成阴。题诗与画中的鱼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这些文人喜爱的诗句,可能都是拼凑进画册中的。

画中鱼有斗势,出现了前几开没有的白银朝天。但鱼身之上鱼鳞的画法,又和八大山人有区别。这里的鱼鳞是交叉斜线画出的,大块墨团表达鱼鳞,与一般画匠无疑,在八大山人作品中比较罕见。细看鱼头后方的笔道,小块地方竟由7笔画出。之所以画得繁复,是因为墨色不活,只能通过线条来凑。

第九对开的 题诗为:流水随他去,青山且自便。画中水仙构图也多方笔,渲染的墨色平淡单调,虽然小心谨慎,却没有典型作品中的滋润华美。

这里列举安晚册的水仙来对比。安晚册因为中锋运笔,线条劲利流畅,气息雄健。渲染用的渴笔,随意轻扫几下,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就出来了。这是大师与庸手的区别。

安晚册第19帧,水仙真迹

再看第十对开。

对题的诗句是:苍松依岸古,怪石倚云雄。这里诗句和画面是对应了,但画中的怪石却画失败了,不见传统中画三面的石形,只见到一道轮廓。

这页的书法左下角,有一枚“张爰私印”九叠篆印。看到这个印章,有经验的藏家可能心里会咯噔一下。一般人认不出这个九叠篆,确实容易中了张大千的招。

这里松树的造型也失败。树干交代不清。松针散乱,与八大山人菊花状的松叶画法区别较大。

整个画册中出现最多的印章是八大山人“八还”印。与真迹对比不难辨别。

八大山人,八还印文真迹,八大山人纪念馆

花鸟虫鱼册中八还印章

花鸟虫鱼册中的八还一印笔画平直锐利,特别是還中的衣字底,都是尖锐的直角,这只有在材质结构均匀的锌板上才能刻出。金石木头,因为自身的纹理,对刻刀会有阻滞,印文线条多婉转错落,笔画如屋漏痕,有较多粗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金石之气的磊落豪迈。

对于这个广为传播的画册,研究者倾注了很多心血。揭露它是张大千炮制的赝品可能有些残酷。但真理不怕辩驳。欢迎有识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