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幽灵公司”占窝 卖房不成反赔钱

发布时间:2025-09-12 14:39  浏览量:1

近日,大连市民刘先生在卖房时遇到了一件烦心事。2020年,他的父亲在甘井子区南关岭鹏辉新天居小区购买了一处住宅。今年7月,当刘先生准备出售该房产并与买家签订买卖合同后,却发现该住址竟注册有一家陌生公司,而他对此毫不知情。因买家拒绝接受这一情况,房屋交易被迫中断,刘先生无奈向买家支付了3000元违约金。更让他困扰的是,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始终联系不上,导致公司迁出或注销受阻。如今,这套“住”着公司的房子难以出售,刘先生希望寻求解决办法,该怎样才能“清除”这家“幽灵公司”?
房主
自家房子竟住着“幽灵公司”
刘先生父母在大连甘井子区南关岭鹏辉新天居已住了五年,今年7月,他打算将这套房子出售,并与买家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刘先生回忆称,签合同时,中介曾询问过这套房子地址是否注册有公司,刘先生肯定地表示没有,随后,买卖双方约定8月6日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然而就在8月5日,中介突然通知刘先生,查出他的房址下竟注册有一家小微企业。“这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我根本就不认识,为什么会注册在我家的房子里?”刘先生对此毫不知情。当初,他父母购入的是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上任房主并未提到房址下有营业执照的事情。买方得知此事后,无法接受购买的房子里有一家“幽灵公司”,只能将合同解除。
根据合同约定,若交易房屋地址已注册营业执照,出卖人须负责完成地址变更手续,解除对该地址的占用;若未注册,则出卖人不得在签约后新注册营业执照,并须确保房屋交付时地址无工商注册信息。如违反上述条款,出卖人将承担逾期违约责任,并赔偿买受人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因该地址被注册公司,刘先生构成违约,需承担买家的损失。经双方协商,刘先生最终向买家支付了3000元违约金。
闹心
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联无法迁出或注销公司
“房子既然查出被注册了公司,只能赶紧联系公司法定代表人把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变更,才能保证交易正常进行。”刘先生经多方查询,发现想让这家公司迁走简直难如登天。
起初,刘先生联系了第一任房主。对方确认,确实曾在2014年用该地址办理过营业执照,但公司在2016年已将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秦某某,到2018年又变更为赵某某。据第一任房主转述,赵某某接手后,公司连续三年未公示年度报告,具体原因不明,其所关联的电话均无法接通。
随后,刘先生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请求协助联系赵某某,但得到回复称,根据登记的联系方式,相关部门也联系不上赵某某。最后,刘先生通过企业年报信息联系到一位曾协助办理年报的马某。马某表示,自己与赵某某并不相识,也无雇佣关系,只是受一名现已离职的公司员工委托帮忙办理年报。通过马某,刘先生辗转联系到该离职员工,询问能否帮忙联系上赵某。对方称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企业负责人他也联系不上。
“找了一圈我已经没有信心能找到这个人了,即使找到这个人,让他再办理迁出等手续,已经超出我这个房屋买卖合同的期限了。”刘先生的遭遇至今仍未得到解决,他多次投诉无果,感到十分气愤。
记者在刘先生提供的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反馈中看到如下内容:“2020年您父亲购买上述住所房屋作为住宅。目前该公司未在住所经营,且无法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取得联系。根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那么,这样的“幽灵公司”能否强制吊销或者迁出呢?刘先生询问有关部门,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暂无相关法规支持直接注销或强制迁出。
调查
企业预留仨号码 记者拨打均“失灵”
根据刘先生提供的资料,记者通过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搜索该企业。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是一家小微企业,法定代表人为赵某某,和第一任房主提供的法定代表人名称一致。目前登记状态为存续,许可经营项目包含:化工原料及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润滑油、冷却液研发;煤炭、木材、五金工具、切削液、化学助剂(不含危险化学品)销售;货物、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记者注意到,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提醒,该企业共有3条自身风险,包括监管措施2条,税务风险1条。其中,2020年7月,该企业曾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23年11月,该企业因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9月9日,记者拨打了平台预留的三个号码,其中两个无人接听,另一个接通后即遭挂断。根据手机系统提示,这些号码均带有“疑似代记账”的标签。

记者梳理有关媒体报道发现,除了注册后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联的情形之外,还存在冒用他人住址和身份信息注册公司的事件。2022年,山东一名男子发现,自己的家庭住址上被他人注册了一家公司,他提出想要撤销该公司的注册地址,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想撤销自家住址上注册的陌生公司,需要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递交公司住所申报承诺的现场举报材料,举报人要带着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和房产证复印件,然后填写一个情况说明,本人签字按手印,递交材料后再问窗口具体怎么处理。后来经过有关部门调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孙某名下关联了185家企业,他在济南注册的多家公司均涉嫌冒用他人地址。
2024年,广州南沙区某小区217户业主发现,自家住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冒用注册公司。该小区房屋于2021年交付,业主均未用于经营。后经调查,系不法分子利用广州市政府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的便利政策,冒用业主地址信息注册公司。
中介
类似纠纷并非个案
9月8日,记者致电刘先生委托的中介公司。经工作人员核实,涉事公司的注册地址确为刘先生的房屋住址。
工作人员表示,既然第一任房主曾用该地址注册了营业执照,在出售房屋时,公司法定代表人本应在交易前将公司迁出房址,并妥善处理相关手续。若当事人委托中介办理,中介也应在过户前查询此类隐藏问题。工作人员推测,可能因前几位房主交易时并未在意这个问题,后续的法定代表人也未及时迁出地址,从而引发了现在的纠纷。
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也有客户在房屋出租期间,遭遇地址被冒用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情况。部分租户会以办理暂住证、申请补贴等理由向房东索要房产证复印件,随后在房东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该地址用于工商登记。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租房进行经营活动,当经营不善后,可能一走了之。房主没有查询房址下是否有营业执照,且未在合同中特别标明,就终止了租赁关系,忽略了此类隐藏风险,等到房主打算卖房时,才发现地址被占用而无法正常交易。
工作人员说,甚至有租户利用房主卖房心切的心理,要求支付“迁址费”等补偿才愿意配合办理地址变更。

■律师说法
房产交易警惕此类隐藏风险
针对此事,辽宁斌鹏律师事务所宋敖嘉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因此,房主有权要求该公司停止侵权、迁出注册地址,并赔偿因房屋交易中断造成的违约金等损失。若查实该“幽灵公司”通过伪造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虚假材料获取注册地址,其行为可能违反 《公司法》《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关于注册地址真实有效的规定,构成“提交虚假材料取得登记”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撤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宋敖嘉表示,市民发现房子里突然出现“幽灵公司”时,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首先,市民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提交房产证、身份证明等材料,说明住址被冒用,申请核查地址真实性。一旦查实虚假材料,监管部门可依规处罚;若“查无实处”,也可将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此外,房主可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公司立即办理注册地址变更手续,并赔偿因地址被占用导致的损失。即使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联,法院可通过公告送达方式缺席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房主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法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协助办理地址变更。
最后,宋敖嘉提醒,房主在出租房屋时务必保留押金,确认水电燃气费等结清,并核实此前注册公司已迁出,再返还押金。这样做有助于堵塞漏洞,防范个别人士利用地址注册机制钻空子,避免后续房产交易中的纠纷。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