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德山“战神”唐章洪:一人一炮守山河,一生一世铸军魂
发布时间:2025-09-13 18:20 浏览量:1
天德山“战神”唐章洪:一人一炮守山河,一生一世铸军魂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谱系中,有这样一位传奇战士:他在天德山阻击战的炮火硝烟里,以一人一炮之躯,扛住美军钢铁洪流的猛攻,用400余发炮弹书写战场奇迹;他的一生,从川蜀农家子弟到特级战斗英雄,从硝烟战场到和平岁月,始终以军人的赤诚诠释着“保家卫国”的初心。他,就是被战友们誉为“天德山战神”的唐章洪。
一、川蜀少年从军路:从农家娃到志愿军战士
1935年,唐章洪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前夜,川蜀大地虽暂避战火核心,却也饱受苛捐杂税与天灾的侵扰。唐章洪的童年,是在田埂上的奔波与油灯下的缝补中度过的——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拉扯着几个孩子,为了糊口,他很小就跟着乡亲们下地种粮、上山砍柴,粗糙的农活磨出了他手上的厚茧,也练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子。
“那时候听村里的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东边杀人放火,心里又怕又气。”多年后,唐章洪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中江,村里敲锣打鼓庆祝,14岁的唐章洪挤在人群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一次对“国家”有了真切的概念。他听解放军战士讲革命故事,看着他们帮乡亲们修水利、分田地,心里悄悄埋下了“要当解放军”的种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号召传遍全国。15岁的唐章洪得知消息后,瞒着母亲跑到乡武装部报名参军。武装部的同志看着他瘦弱的身材、尚未褪去稚气的脸庞,劝他再等几年,可唐章洪攥着拳头说:“鬼子都要打到家门口了,我不怕苦,也不怕死,就让我去前线吧!”
执拗的少年最终打动了招兵干部,他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187师561团炮兵连的一名新兵。出发前,母亲连夜为他缝了一双布鞋,塞到他手里时眼泪直流:“娃啊,到了部队要听话,一定要活着回来。”唐章洪把布鞋揣进背包,对着母亲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他不知道,这一去,等待他的将是朝鲜战场上最残酷的考验,而他也将在那里,从一个懵懂少年蜕变为令敌人胆寒的战场英雄。
新兵训练的日子异常艰苦。唐章洪被分配到迫击炮班,起初连炮身都扛不动——迫击炮加上底座、炮架,足有几十斤重,他每天跟着老兵练扛炮、练瞄准,肩膀磨破了皮,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却从没有喊过一声累。“迫击炮是‘战场神炮’,打得准就能救战友、杀敌人。”班长的话他记在心里,别人练一遍,他就练三遍,休息时还拿着木棍在地上画炮位、练瞄准,很快就掌握了迫击炮的操作技巧,成为班里进步最快的新兵。
1951年3月,唐章洪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的土地。刚到前线,他就见识了战争的残酷:美军的飞机像乌鸦一样布满天空,炸弹呼啸着落下,村庄变成废墟,道路被炸得坑坑洼洼。有一次行军途中,部队遭遇敌机轰炸,一名战友为了掩护他,把他推到弹坑里,自己却被弹片击中牺牲。看着战友冰冷的遗体,唐章洪攥紧了拳头,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我一定要多杀敌人,为战友报仇!”
二、天德山阻击战:一人一炮的生死28小时
1951年夏,朝鲜战场进入“夏季防御战役”阶段。美军为了扭转战局,集中优势兵力对志愿军防线发动猛攻,天德山成为双方争夺的核心阵地之一。天德山位于朝鲜铁原以西,海拔约476米,是志愿军防线的“门户”——一旦天德山失守,美军就能直插铁原,威胁志愿军后方补给线。唐章洪所在的561团,奉命坚守天德山主峰及周边阵地,而他所在的炮兵班,负责用迫击炮支援步兵防御。
10月1日,天还没亮,美军的进攻就开始了。先是数百架次飞机对天德山阵地进行轮番轰炸,炸弹、燃烧弹像雨点一样落下,阵地上的工事瞬间被摧毁大半,泥土被炮火翻耕得像“烂泥潭”。紧接着,美军的坦克集群开路,步兵分成多路,向志愿军阵地发起冲锋。
唐章洪和炮班的战友们躲在临时构筑的掩体里,等待射击命令。“目标:敌坦克集群,距离800米,放!”班长一声令下,唐章洪迅速装填炮弹,拉绳击发。“轰!”第一发炮弹落在敌坦克附近,虽然没命中,但打乱了敌人的进攻节奏。战友们趁热打铁,连续发射炮弹,压制住了敌人的冲锋势头。
可美军的火力实在太猛了。上午10点左右,一发美军炮弹落在唐章洪所在的炮位附近,班长和两名战友当场牺牲,另一名战友重伤昏迷。阵地上瞬间只剩下唐章洪一个人,迫击炮的炮架也被弹片砸坏,炮身倾斜在泥土里。
“班长!战友们!”唐章洪爬过去,摇了摇牺牲的班长,眼泪止不住地流。但他很快清醒过来:阵地上不能没有炮!如果迫击炮哑火,步兵战友们就要面对敌人的坦克和步兵的双重压力,阵地随时可能失守。他抹掉眼泪,检查了迫击炮——炮身没有大碍,只是炮架坏了,无法固定。“没有炮架,我就用手扛!”唐章洪咬咬牙,把迫击炮的底座抵在自己的大腿上,双手扶住炮身,开始瞄准。
此时,美军的一辆坦克已经冲到距离阵地不足500米的地方,坦克炮的炮口正对着志愿军的步兵掩体,几名美军步兵跟在坦克后面,端着枪往前冲。唐章洪深吸一口气,凭借平时训练的经验,估算着距离和角度,将炮弹塞进炮口。“轰!”炮弹呼啸而出,正好命中坦克的履带,履带瞬间断裂,坦克像一头受伤的野兽,瘫在原地动弹不得。
“好!打得好!”阵地上的步兵战友们看到这一幕,兴奋地喊了起来。唐章洪来不及高兴,又迅速调整炮位——另一路美军步兵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距离只有300米左右。他把炮身转向敌群,快速装填炮弹,一发、两发、三发……炮弹在敌群中炸开,硝烟弥漫间,美军士兵倒下一片,剩下的人慌忙往后退。
可敌人很快又发起了反扑。美军的炮火更加密集,炮弹在唐章洪周围爆炸,土石飞溅,他的左臂被弹片划伤,鲜血顺着手臂流到手上,染红了炮身。他顾不上包扎,只是用袖子擦了擦手上的血,继续射击。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他想出了“游动射击”的办法——打几发炮弹就换一个位置,有时候在弹坑里,有时候在被炸毁的工事残骸后面,让敌人找不到他的炮位。
中午时分,唐章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才想起自己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过一口饭、喝过一口水。他摸了摸身上的干粮袋,发现干粮早就被炮火炸没了,水壶也只剩下半壶水。他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干裂的嘴唇,又继续投入战斗。
下午3点左右,美军的一次冲锋格外猛烈。十几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两个连的步兵,密密麻麻地向阵地冲来。唐章洪看着敌人的身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死,也要守住阵地!”他把迫击炮架在一个被炸塌的掩体顶部,尽可能抬高炮身,瞄准敌群最密集的地方。炮弹打完了,他就爬出去,从牺牲的战友身上、从被摧毁的弹药箱里找炮弹,有时候还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跑到几百米外的弹药补给点扛炮弹。
有一次,他扛着一箱炮弹往回跑,突然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了右腿。他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但还是咬紧牙关,把炮弹箱抱在怀里,一瘸一拐地回到炮位。鲜血从裤腿里渗出来,浸湿了地上的泥土,他却只是用布条简单缠了缠伤口,就又开始装填炮弹。
夜幕降临后,美军的进攻暂时停止了,但唐章洪没有休息。他借着夜色,修复了部分炮架,又在阵地周围挖了几个临时掩体,为第二天的战斗做准备。他靠在冰冷的炮身上,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母亲的笑容、班长的嘱托、战友们的脸庞,他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能守住阵地,等胜利了,就回家看母亲。”
10月2日清晨,美军的进攻再次开始。这一次,敌人增加了兵力,还动用了火焰喷射器,试图烧毁志愿军的掩体。唐章洪的炮位暴露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一发炮弹落在他旁边,他被冲击波掀飞出去,头部撞到了石头上,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唐章洪被一阵激烈的枪声惊醒。他睁开眼,看到几名美军士兵已经冲到了阵地前沿,正在向步兵战友们射击。“不好!”他挣扎着爬起来,头晕得厉害,但还是踉踉跄跄地回到炮位,装填炮弹。这一次,他瞄准的是敌人的火焰喷射器手——火焰喷射器对步兵威胁太大,必须先打掉。“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火焰喷射器手当场被炸死,美军的冲锋再次被打退。
就这样,唐章洪一个人坚守炮位,从10月1日清晨到10月2日上午,整整28个小时里,他没有合过一次眼,没有吃过一口热饭,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操作迫击炮发射炮弹400余发。他摧毁了美军坦克2辆、火力点10余个,歼灭敌人100余人,硬生生顶住了美军的多次猛攻,为天德山主峰阵地的坚守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后续支援部队赶到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唐章洪靠在炮身上,浑身是伤,脸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枚未装填的炮弹,眼睛盯着敌人进攻的方向,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战友们把他抬下阵地时,他还断断续续地问:“阵地……守住了吗?”当听到“阵地守住了”的回答时,他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晕了过去。
三、从战场英雄到和平卫士:一生坚守军人本色
唐章洪被送到后方医院后,经过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他的身上有20多处伤口,右腿和左臂的伤尤为严重,医生说:“再晚来一步,他的腿可能就保不住了。”在医院休养期间,天德山阻击战“一人一炮守阵地”的事迹传遍了志愿军各部队,战友们都称他为“天德山战神”。1952年,志愿军总部为唐章洪记特等功,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并颁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当唐章洪康复后回到部队时,战友们敲锣打鼓欢迎他,团长亲自为他佩戴勋章。面对荣誉,唐章洪却很平静:“我只是做了一名志愿军战士该做的事,功劳是班长和战友们的,如果他们还在,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唐章洪随部队凯旋回国。回到祖国后,他没有因为荣誉而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留在部队,刻苦钻研炮兵技术,先后担任炮兵班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把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战士。他常对战士们说:“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是军人,就算没有战争,也要时刻准备着,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要上战场!”
1960年,唐章洪因身体原因,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被分配到四川省德阳市一家机械厂担任领导职务。从军人到企业干部,身份变了,但他的军人本色没有变。机械厂刚成立时,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唐章洪带头加班加点,和工人们一起钻研技术、改进设备。有一次,厂里的一台关键机器出了故障,维修师傅修了几天都没修好,唐章洪亲自上阵,对照图纸一点点排查,连续工作了24小时,终于把机器修好。工人们都说:“唐厂长身上有股军人的拼劲,跟着他干,我们心里有底!”
在地方工作的几十年里,唐章洪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家具都是旧的,孩子们劝他换套新房子,他却说:“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我已经很幸福了,没必要铺张浪费。”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教育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热爱祖国,努力工作。
2000年,唐章洪退休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成了当地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每次讲天德山阻击战的经历时,他都会拿出当年的勋章,对孩子们说:“这枚勋章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所有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你们要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有一次,一所小学邀请唐章洪去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个小学生问他:“唐爷爷,当时您一个人在阵地上,不怕吗?”唐章洪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怕啊,我也怕疼,也怕死。但是一想到身后是祖国,是乡亲们,想到战友们的牺牲,我就不怕了。我知道,我必须守住阵地,不能让敌人跨过我们的防线!”
除了给孩子们讲故事,唐章洪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遇到灾区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捐款捐物。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初心,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四、英雄永垂:精神照亮代代人
2020年,唐章洪因病去世,享年85岁。在他的追悼会上,许多曾经的战友、同事和他帮助过的人都来送他最后一程。人们手里拿着鲜花,眼里含着泪水,回忆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那个在天德山阵地上扛着迫击炮战斗的少年,那个在工厂里带头拼搏的厂长,那个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的“校外辅导员”,那个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的老英雄。
唐章洪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事迹被收录进《抗美援朝英雄传》,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他曾经战斗过的天德山阵地,如今已经成为朝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人去那里缅怀志愿军战士;在他的家乡四川省中江县,人们为他建立了纪念馆,展示他的生平事迹和勋章,让更多人了解他的英雄故事。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唐章洪的名字被再次提及,他的事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看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看到了中国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如今,当我们站在和平的阳光下,回望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岁月,总会想起唐章洪这样的英雄——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他们用生命和信仰,诠释了什么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事迹,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正如唐章洪生前常说的那样:“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愿意拿起武器,为祖国而战。”这句话,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誓言,更是所有志愿军战士的共同心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传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会永远铭记英雄的事迹,传承英雄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