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长,牙齿先知?医生:60岁后,牙齿掉的多的人或活得久?
发布时间:2025-09-13 18:10 浏览量:3
“60岁后,牙掉得多,命反而更长?”这话一听就让人想皱眉,但偏偏有人信了,还觉得有“科学依据”。
牙齿这事儿,可远不止“咬咬东西”这么简单,它连着营养摄入、慢病风险、甚至认知功能,像一扇健康的窗,牙齿亮,身体才不暗。
牙掉得多,真不是长寿的“预兆”,反而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第一个是“牙掉得多活得久”这个说法从哪来的,它和真相之间,隔着好几座山。一些人看到长寿老人没牙,误以为掉牙是“生命力强”的自然表现,其实那只是错把结果当原因。
牙齿掉了,是因为牙周组织受损、骨质流失,跟“长寿”没半点正面联系,反倒和慢性疾病脱不了干系。
牙周炎,是成年人掉牙的头号“真凶”,它不是简单的口腔疾病,它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紧密的“幕后交易”。
研究发现,牙周炎会引起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炎症一旦蔓延,等于是给疾病开了绿灯。
掉牙多的老年人,往往咀嚼功能差,吃饭成了难题,长期下去,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接踵而来。
很多人认为咀嚼不重要,只要能吃软饭就行,但其实咀嚼是刺激大脑的天然“健身操”,牙少了,大脑也会变懒。
有研究指出,咀嚼力下降可能会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牙掉得多,不等于活得久,可能还会提前“走神”。
再来看一个细节:牙齿健康的人,往往生活习惯也更健康,他们重视口腔护理,也更懂得自我管理。
而牙齿掉得早、掉得多的人,可能在年轻时就忽视了牙周健康,背后是长年累月的不良生活方式。所以说,牙齿掉得多,某种程度上是“旧账的清算”,是身体对过去“将就”生活的无声控诉。
虽然掉牙在老年阶段确实比较常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正常现象”,更不是“长寿标志”。自然老化≠牙齿掉光,只要护理得当,一个人可以带着大部分真牙走到八九十岁。
看看那些百岁老人中真正健康的代表,大多数都有相对完整的牙列,能吃、能咬、能笑,这才是真正的“长寿范儿”。
牙齿好不好,其实是全身系统健康的投影,牙龈是否红肿、口腔是否干燥,都可能预示着其他器官的“运行状态”。
比如长期牙龈出血,可能是糖尿病未控的表现,牙齿松动,可能暗示骨密度下降,防止骨折刻不容缓。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牙齿掉得多,人的社交能力也会受到打击,心理状态跟着变差。老年人本来就容易孤独,一旦牙齿缺失,笑都不敢笑,说话含糊不清,人际关系自然受影响。
心理健康和寿命之间的联系早已被证实,牙掉多的人,若因此变得闭塞,寿命反而可能缩短。
再来看看“牙齿掉得多活得久”的另一种解释:有人误以为“牙掉多的人咀嚼压力小,胃负担小,所以活得久”。
这听起来有点“地摊式逻辑”,科学上并不成立,牙齿咀嚼不仅是消化的第一步,更是保护消化系统的关键。
牙咀嚼细了,胃才不会受累,牙掉多了,食物粗糙,胃肠道长期高负荷,反而容易出问题。
牙齿咬合力强的人,面部血液循环更旺盛,脑供血充足,这跟中老年群体常见的脑供血不足形成对比。有研究显示,牙齿完整者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更低,这种趋势在65岁以上人群中更为明显。
所以说,牙齿掉得多到底是不是长寿的“信号”?显然不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隐患”。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守住牙齿这道“生命防线”?答案并不复杂,但需要坚持。
首先是每天两次认真刷牙,不少人刷牙只是“走个过场”,其实刷牙的质量远比次数更重要。其次是使用牙线,刷牙刷不干净牙缝,细菌就会“躲猫猫”,久而久之形成牙石,引发牙周病。
定期洗牙非常关键,牙结石不是刷牙能刷掉的,专业清洁才能“斩草除根”。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牙齿松动或出血时要及时就医,别等牙掉了才后悔。
很多老年人舍不得装假牙,觉得“反正都老了”,但其实缺一颗牙,就要尽早修复,避免咀嚼偏侧影响其他牙齿。
全口缺牙的人,建议选择合适的义齿或种植修复,不仅改善咀嚼,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吃饭变得轻松,营养吸收更好,心情也更愉快,心理状态好了,身体自然也会更硬朗。
和牙齿关系最密切的疾病之一,就是糖尿病,高血糖会破坏牙龈组织,反过来牙周炎也会加重血糖控制。高血糖人群尤其要重视口腔健康,控制血糖和护牙要同步进行,不能顾此失彼。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是药物副作用,一些长期用药的中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口腔干燥的问题。
干燥的口腔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加速牙齿松动,建议使用保湿口腔喷雾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
牙齿不只是“门面”,它是健康的“前哨站”,是身体状态的“放大镜”,更是长寿的“助推器”。有人说,牙齿就像一生的老朋友,陪你走得越远,说明你的身体越值得信赖,这话并不夸张。
真正长寿的人,不是牙掉得多的人,而是守住牙齿、守住生活质量、守住健康底线的人。别再相信“牙掉得多活得久”这种说法了,它既不科学,也不负责任。
要想身体好,咬得动、笑得开、吃得香,这三件事,少了哪一样,生活都打折。口腔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其纳入慢病防控体系。
把牙齿当回事,就是把健康当回事,记住:牙好,胃口好,身体棒,寿命自然不会短。
[1]周学东,李亚玲.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21,28(5):312-315.
[2]王芳,刘志刚.老年人牙齿缺失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4):94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