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藏霸凌“只是冰山一角?于朦胧饭局成员被扒,有人删博有人

发布时间:2025-09-13 23:08  浏览量:1

就一张照片,一切都炸了。

一张从小区业主那流出来的现场图,特别糊,画质渣得跟十年前的手机拍的一样。警察在拉警戒线,旁边坐着俩男的。一个穿白的,一个穿黑的,俩人手拉着手,好像在互相打气。

就是那个穿黑衣服的男的,一个侧脸,把导演程青松给送上了审判席。

网友们拿着放大镜,一帧一帧地对比,程青松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和他那个侧脸。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嗓子“这不就是他吗!”,然后,整个互联网就信了。根本不需要更多证据,一个模糊的轮廓就够了。

紧跟着,又有人挖出来编剧极光光几个月前发的照片,说他家那窗户,跟于朦胧掉下去的那个地方的窗户,长得一模一样!这下好了,人证物证“齐全”了。程青松和极光光,被网友直接认定为事发地点的房主,是饭局的组织者,是于朦胧生命最后几个小时里最重要的人。

程青松当时就懵了,他拼了命地在网上解释。

他说的话其实很简单,翻来覆去就几句。

“我不认识于朦胧!”

“那天晚上我在俏江南吃饭呢,有聊天记录,有定位!”

“我这几年头发都是红的,照片里那人是黑头发!不是我!”

他甩出了跟朋友的聊天截图,证明自己确实在约饭。他还晒出了餐厅的定位,试图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所有人,他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可谁听呢?没人听。

“警察说排除了刑事案件,可网上的人根本不信,他们已经通过一张侧脸照片,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凶手。”

互联网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

程青松说他一直是红头发?立马有人翻出他半年前参加饭局的照片,照片里,他一头乌黑亮丽的黑发,精神得很。这张照片就像一把大锤,把他所有的辩解都砸得稀巴烂。

你不是说你一直是红发吗?这是什么?

信任这东西,一旦裂开一道缝,就再也补不上了。程青松的黑发照片一出来,他之前提供的所有证据,那个聊天记录,那个餐厅定位,全都被打上了“P图造假”的标签。他越解释,嫌疑越大;他越自证,骂声越多。

那个叫极光光的编剧就更直接了,他没像程青松那样硬刚,而是选择删微博,开评论精选。这个举动,在网友看来,就是做贼心虚的铁证。你没问题你跑什么?你没问题你删什么?沉默,成了他无法辩驳的罪状。

“在这场网络狂欢里,沉默就是默认,解释就是掩饰,而证据,是可以被创造的。”

还有一个叫高泰宇的演员,也被卷了进来,有人说他也在饭局上。高泰宇反应最快,第一时间甩出自己当晚在东直门和朋友约饭的聊天记录,有时间有地点,清清楚楚。可那又怎么样呢?还是有无数的人追着他骂,说他也是帮凶,说他撇清关系。

他证明了自己不在场,却证明不了自己“无罪”。

于朦胧是怎么死的?是意外失足,还是一时想不开?警方在调查结束后,给出的结论是“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不是别人把他推下去的。

这是一个官方定论,有证据支撑,有法律效力。

可这个结论,在汹涌的民愤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人们已经认定了程青松,他们不需要警察的结论,他们只需要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想象力。

程青松百口莫辩,最后只能选择报警,让警察来对付网暴他的人。一个公众人物,被逼到要靠警察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本身就是一件足够荒诞的事情。

“他试图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是在那几天里,网络舆论就是最高的法律,而每一个敲击键盘的网友,都是法官。”

甚至有人翻出旧账,说程青松以前陪着乔任梁的父亲去扫墓,这件事也被阴谋论化了,说他这个人本身就不对劲。他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可以定罪的蛛丝马迹。

这场闹剧是怎么收场的?

是另一个警察,一个在网上很有名的警察“江宁婆婆”站出来说话了。他说,结论已经有充分证据支撑,阴谋论是对逝者最大的伤害!随后,各大平台也开始下场,点名封杀那些带头造谣吃人血馒头的账号。

权威下场了,风向才开始变。

但伤害已经造成了。程青松被网暴得体无完肤,那些沉默的朋友被贴上了冷血的标签,于朦胧的家人在承受丧子之痛的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的死被编排成各种离奇的故事。

“悲剧发生后,人们急于寻找一个坏人,却忘了那个真正需要安宁的,是逝去的人。”

现在回头想想,饭局上的其他人为什么集体沉默?或许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因为害怕。他们亲眼看到了,仅仅因为一张模糊的照片,程青松就被打成了“杀人凶手”。谁还敢出来说话?说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审判的对象。

在那种人人自危的氛围里,闭嘴,是唯一的选择。

最终,这场由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所点燃的大火,烧伤了每一个靠近它的人,然后在一阵官方的强风下,慢慢熄灭了。只留下一地灰烬,和无法弥补的伤痕。

而关于于朦胧,那个真正的悲剧核心,反而没多少人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