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的儿女:出门在外,与人关系再好,都别去“第二现场”

发布时间:2025-05-20 12:03  浏览量:1

别以为,把儿女送到大学,让他们有了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

多少儿女,在涉世之初,遭遇意外的伤害,让父母痛心疾首。

做父母的,应该“扶上马,送一程”,及时教会儿女,如何应对出门在外的生活。

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说了一个观点,引起大家的共鸣:“危险常常发生在第二现场。”

据统计,侵害案件中,83%的加害者会刻意制造两次以上的场景转换。在90%的未成年人受害案件中,加害者通过“逐步诱导”实现了空间转移。

静下来想一想,谁能够拉你出来,到处走呢?肯定是关系很好的人。大家平时会在一起聚一聚,逛一逛等。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会变成一张感情牌。

显然,年轻儿女出门在外,与人关系再好,都别去“第二现场”。透过第二现场,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相关联的东西,让人防不胜防。

01

预期之外的地点,充满悬念。

本来和朋友,约定在某大厦见面,但是对方却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在某酒楼见面。

本来和朋友一起去了公园,但是朋友却很热情地邀约,继续走几步,去附近的一个茶楼坐一坐。

本来大家在一起吃饭,说好吃完就回家,但是大家热情地邀约你,去唱几句,醒一醒酒。

本来是一起去烧烤摊,你以为是常去的摊位,结果换了一个新地方,并且偏远,人少。

但凡种种,都是“第二地点”。

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你都是跟随大家一起走的,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万一地点很陌生,你就会陷入恐慌,等于把命运,完全交给了对方。特别陌生的地方,可以让你迷路。

比方说,《水浒传》中,林冲被一个熟人,引着去卖宝刀。熟人本是带他到太尉府,却绕一个圈,到了白虎堂,犯下了大罪。

02

预期之外的人员,人鬼不知。

一般,是关系很好的人,才会约你出来。

但是你也仅仅和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关系好,不能和一大群人关系好。

你不要天真地以为,关系好的人,其身边的人都是好人。

亲戚的亲戚,熟人的熟人,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同学的朋友......都隔着一层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到了社交场合,有预期之外的人,大家见面了,互相自我介绍。这很正常,但是你对人深信不疑,就不正常了。也许其中就是一个圈套。

比方说,你在某单位做上司,朋友约你吃饭,饭局上有朋友的一个亲戚。这亲戚就和你套近乎,得到你的信任之后,就让你答应办事。这饭局,就变成了算计。

03

预期之外的事情,常是预谋。

很多人就是学“表演系”的,他可以安排一些偶遇,还很自然。

偶遇之后,你和他产生感情,甚至恋爱。但,这一切,都是他设立的圈套。

在一些社交场合,你也会偶遇一些事情:本来说好吃饭,忽然有人提议,喝一杯酒;本来是吃米粉的,忽然有人说,要吃鹅肉。

特别是饭局、歌舞厅里,一些不知名的东西,被送上来。就要特别注意了,那不一定是吃的。

在《水浒传》中,杨志带人送生辰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遇到卖酒的人。大家忍不住喝了,结果是喝了蒙汗药,导致东西被劫。

杨志被迫落草为寇,命运发生改变。

类似的情况,生活中也有。比方说,大家在喝酒的时候,忽然有人拿出不知名的东西,味道不错。也许就类似蒙汗药了,甚至是毒品。

04

预期之外的利益,就是利诱。

你应该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聚餐的时候,有人过来,推销一款产品,特便宜;有人送礼物,只要扫一扫,就可以了。

不知不觉,你就进入了套路。你拿到一点东西,却泄露了信息;你得到廉价的东西,其实一文不值。

还有就是,熟人在一起,忽然有一个半生半熟的人参与,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投资机会。这你要是信了,肯定吃大亏。

俗话说:“别伸手,伸手必被捉。”

别人有好处,凭什么自己不要,还给你?想一想就不可能。

人都是有私心的,什么都希望独吞。

但凡拉着你一起发财的,往往是把你当成了“财源”。很现实啊。

05

预防危害的小知识,儿女们都要学会。

如何拒绝对方的邀约,不到第二现场,不涉及意外的东西?

面对熟人,别不好意思,委婉地拒绝是你的权利。

你完全可以用“还有事、太晚了”等理由,及时抽身而退。

退出的根本,就是舍得丢开面子,不把关系看太重。

万一去了第二现场,遇到了预期之外的人、东西、事情,应该怎么办?

打开手机定位,发消息给父母,或者其他值得信任的人。避免自己的行踪,神神秘秘。如果是很偏远的地方,早早让值得信任的人开车、打车来接。

在第二现场,保持安静,坚持不吃不喝不碰。但凡强迫你吃什么,都当成有害的。

主动和父母打电话,然后假装有急事,匆匆忙忙地离开。如果有人拉着你,请马上报警。

不要轻易向身边的熟人求助,也不要告知自己的具体安排。因为这个熟人,可能隐藏了不可告人的东西,不值得信任了。

切记,人对祸害的感觉,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