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会不会越切越多?

发布时间:2025-09-15 06:23  浏览量:1

有人问,发现肠里长了息肉样的东西,一定要手术切除吗?听说肠息肉不能轻易切除,会越切越多,这是真的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肠息肉,通常指大肠息肉,是肠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息肉。大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等不同种类。

肠息肉需要治疗吗?看情况。

肠息肉的诊断主要靠肠镜检查,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在内镜下就能八九不离十判断出来是不是息肉,这就像很多皮肤科医生在判断皮肤病时一样,积累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医生看一眼就基本能诊断出来,不必要每次都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或者每次都 要活检进行病理。良性的息肉,其实在外观形态上和癌症病变还是不一样的,多数是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

不过,这是从概率上,不是保证百分百,所以,活检病理仍然是最终确诊的依据,一般也是建议只要是摘除或切下来的息肉都要常规送病理检查。但如果是那种很小的息肉,而内镜医生的经验是很有把握判断这个息肉不是恶性病病,那么当然可以考虑直接摘除或烧灼处理而不必送病理检查。如果医生并没有这个把握,那还是即刻或择期安排时间处理息肉并病理检查。

息肉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息肉其恶变概率是不同的,比如:

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就极少有恶变的,而腺瘤性息肉通常认为是癌前病变,有相当的恶变率,这种息肉建议要及时处理,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一定会发展为癌,而且癌变也不是短时间就癌变的,一般认为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一定会发生癌变,事实上多数的大肠腺瘤终生都不会发生癌变,影响大肠腺瘤癌变的因素主要包括腺瘤的大小、数目、组织病理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等,还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要不要切要视情况而定,总体上,只要是腺瘤性息肉,一般建议行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如果发现已经癌变,则要按肠癌来进行治疗(手术等),而如果不是恶性的,也要定期复查肠镜。

此外,对于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宽基广蒂的息肉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比如家族性结肠息肉)、多发性息肉,都是相对较风险比较大的息肉,要及时处理。

肠息肉会越切越多吗?

当然不会。有的人之所以切了息肉,后来复查肠镜之后又发现长了息肉,而且有的似乎还更多,这是怎么回事?

息肉的切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导致息肉产生的原因没有去除,那么以后就当然还有可能再长息肉,比如有的人就产习惯久坐,运动很少,而且蔬果吃得很少,特别嗜好吃肉,就还有可能再长息肉。

如果有的人本身就是家族遗传因素,那就更容易反复长息肉。

另外,也有可能很小的息肉之前的肠镜检查没有发现,后来长大了一些,让人误以为是新增加的。

总之,切除本身不会导致肠息肉的增加,发现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该切除的切除,不要听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