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相亲感觉男方还行 吃完饭,他去买单,开口要求我先转给他 一半
发布时间:2025-09-15 09:56 浏览量:1
下午三点半,陈晚晴觉得自己的周末时光,像一杯被遗忘在办公桌角落太久的冷萃咖啡,失去了最初的香气,只剩下寡淡的苦涩和一丝挥之不去的乏味。她刚刚结束了一场与大学同学关于“催婚焦虑”的线上吐槽大会,视频窗口里,姐妹们的脸在屏幕上晃来晃去,每个人的语气都带着点自嘲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挂断前,班长王薇意有所指地说:“晚晴啊,你也该行动起来了,上周末我妈又给我安排了个‘优质男’,据说条件还不错,要不哪天一起?互相参考一下?”
陈晚晴当时只是敷衍地笑了笑,打了个哈哈应付过去。她不是不想恋爱,事实上,二十八岁的年纪,在家人的催促和朋友们的对比下,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涟漪。只是,她对那种被安排、被审视的相亲模式,总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她想象过无数次自己心仪的对象,他应该是有内涵的,懂分寸的,能聊得来的,而不是像菜市场挑拣商品一样,被明码标价,互相打分。
然而,现实的压力有时候比想象更沉重。父母日益增多的白发和欲言又止的眼神,朋友们陆续传来的婚讯,甚至社交媒体上那些晒着恩爱日常的情侣……这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网,慢慢收紧。王薇发来的那个“优质男”资料,她其实已经看了好几遍。
张明远。
年龄:三十岁。
职业: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
学历:硕士。
家庭情况:本地人,父母退休,家庭和睦。
自我介绍:喜欢阅读,偶尔看电影,热爱美食,性格随和,生活规律。
看起来,像是从相亲市场上精心包装过的标准模板里走出来的人物。没有特别耀眼的闪光点,但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陈晚晴叹了口气,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最终还是点开了与王薇的私聊窗口。
“好吧,下周什么时候?”
她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想给这段可能枯燥的周末时光注入一点不同寻常的色彩,还是仅仅因为那份无处安放的焦虑感,推动着她迈出了这一步。
很快,王薇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太好了晚晴!我看他时间,周六下午怎么样?我知道一家环境不错的咖啡馆,旁边还有个小公园,挺清静的。”
陈晚晴想了想自己周六的安排,除了晚上陪妈妈逛超市,白天确实没什么事。“可以,下午两点半?”
“没问题!我把地址发给你。对了,对方那边我也沟通了,说他会准时到的。”
挂了电话,陈晚晴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咖啡馆地址,心里五味杂陈。她开始想象那个叫张明远的男人会是什么样子。是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的精英范儿?还是穿着休闲装,看起来随性温和?她试图从那张模糊的证件照上寻找线索,但照片里的男人微微笑着,眼神平静,看不出太多情绪。
时间在等待中总是过得特别慢。周五晚上,陈晚晴对着镜子换了好几套衣服,最终选了一条米白色的连衣裙,外面搭了一件浅卡其色的针织开衫。既不会显得太随意,也不会过于隆重。她化了个精致的淡妆,把头发散下来,微微卷曲的发梢搭在肩上。站在镜子前,她看着自己略显疲惫但还算平静的脸,深吸了一口气。
“加油,陈晚晴,就当是认识一个新朋友,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对自己说。
周六下午,天气有些阴沉,像是随时要下雨的样子。陈晚晴提前十分钟到达了约定的咖啡馆。咖啡馆藏在一条安静的小巷里,门口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推门进去,一阵浓郁的咖啡香气混合着淡淡的烘焙点心味道扑面而来。店里人不多,三三两两地坐在原木色的桌椅旁,低声交谈着,背景音乐是舒缓的爵士乐,整个氛围显得宁静而舒适。
陈晚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杯冰美式。她拿出手机,想看点什么来打发时间,但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雨势似乎变大了些,细密的雨丝敲打在玻璃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二)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咖啡馆的门被推开,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响声。陈晚晴下意识地抬起头。
一个穿着深灰色连帽衫,外面套着一件浅蓝色衬衫的男人走了进来。他个子挺高,目测大概一米七五以上,身材匀称。头发是自然的黑色,略有些蓬松,看起来像是刚洗过。脸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不算特别大但很明亮的眼睛,眼神坦诚,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略显腼腆的微笑。他脱下外套,露出了里面干净的白衬衫,袖子随意地挽到了小臂。
这个男人……和照片上有点不一样。照片显得有些刻意,而眼前的他,更像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邻家大男孩,带着一种干净清爽的气质。
他似乎也在四处张望,目光扫过咖啡馆,在看到陈晚晴的时候,脚步顿了一下,随即径直朝她走了过来。
“你好,请问是陈晚晴小姐吗?”他的声音不高,但很清晰,带着一点磁性的沙哑。
“嗯,我是。你是张明远吧?”陈晚晴也站了起来,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自然一些。
“对,我是张明远。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车,让你等了。”他一边说,一边伸出手。
陈晚晴和他轻轻握了握手,男生的手掌温暖而干燥。“没关系,我也刚到不久。”她指了指对面的空位,“请坐吧。”
“谢谢。”张明远拉开椅子坐下,将随身携带的帆布包放在旁边的椅子上。
服务员走了过来,张明远很自然地点了两杯拿铁,然后看向陈晚晴:“你想吃点什么吗?他们家的小蛋糕听说不错。”
“嗯,好的,那就……一块提拉米苏吧。”陈晚晴随口说道。
“那我来下单?”张明远征询地看着她。
“好啊。”陈晚晴觉得这样比较自然。
张明远招手叫来服务员,熟练地点了单。点单的过程中,他并没有问陈晚晴的意见,直接就决定了饮品和甜点,这让她心里稍微咯噔了一下,但随即又想,可能只是他比较果断,或者之前来过?
等待餐点的间隙,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这家咖啡馆环境挺好的,挺安静的。”陈晚晴率先打破了沉默。
“嗯,是朋友推荐的,说这里咖啡豆不错,环境也适合聊天。”张明远推了推眼镜,目光转向窗外,“今天天气不太好,本来还担心下雨会影响心情。”
“是啊,不过现在这样也挺有情调的。”陈晚晴笑了笑,“总比大太阳天晒着强。”
他们聊了聊彼此的工作。陈晚晴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工作不算轻松,但还算有趣。张明远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职位,但他却说自己每天都在和需求、数据、deadline作斗争,加班是家常便饭。
“你们互联网行业节奏是不是特别快?”陈晚晴好奇地问。
“嗯,还好,我们公司相对没那么‘卷’。不过确实,产品迭代速度快,需要时刻保持敏锐。”张明远说着,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陈晚晴又问了问他平时有什么爱好。他说自己喜欢看书,历史、科幻都看,也喜欢打游戏,虽然不沉迷,但偶尔放松一下也不错。还喜欢研究一些新奇的电子产品。
“那你平时会自己做饭吗?”陈晚晴接着问。
“会一点,比较简单的家常菜。周末有空的话,会多做几个菜犒劳自己。”张明远笑了笑,“我爸妈做饭都挺好吃的,可能从小耳濡目染吧。”
陈晚晴发现,和他聊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尴尬。他虽然话不多,但回答都很认真,而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他不会刻意迎合,也不会冷场,偶尔还会问她一些问题,比如她的工作状态,她的兴趣爱好等等。
陈晚晴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也许,这次相亲并没有她预想的那么糟糕。这个叫张明远的男人,虽然不是她心目中那种惊鸿一瞥的类型,但给人一种踏实、舒服的感觉。
大约二十分钟后,服务员端来了咖啡和提拉米苏。
“哇,看起来好好吃!”陈晚晴看着那块精致的提拉米苏,上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可可粉,忍不住赞叹道。
“尝尝看。”张明远拿起小勺子递给她。
陈晚晴道了声谢,用小勺舀了一小块送进嘴里。浓郁的咖啡酒香气、马斯卡彭奶酪的丝滑、手指饼干的湿润、可可粉的微苦,瞬间在口腔里化开,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嗯!真的很好吃!”她眼睛一亮,由衷地赞叹,“比我之前吃过的几家都好。”
“是吧,我就说他们家不错。”张明远自己也拿起勺子,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
两人一边吃着甜点,喝着咖啡,一边继续聊天。他们聊到了最近看的电影,虽然口味不太一样,但都能找到共同话题。聊到了旅行,陈晚晴分享了她去年去云南的经历,张明远则说他最想去的是西藏,但一直没机会去。聊到了童年,陈晚晴说起自己小时候喜欢看动画片,张明远则回忆起他小时候攒钱买模型的日子。
气氛越来越融洽,陈晚晴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自然。她开始觉得,这次见面或许真的能有所收获。这个张明远,虽然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人心动的类型,但他的稳重、真诚和偶尔流露出的幽默感,都让她觉得很有好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咖啡和甜点都见底了。
“时间不早了,我们要不要出去走走?”张明远看了看手表,提议道,“我知道附近有个小公园,环境挺好的,可以去散散步。”
“好啊。”陈晚晴正有此意。坐了这么久,确实有点闷了。
两人收拾好东西,和咖啡馆的服务员道别后,推门走进了微凉的空气中。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依旧阴沉,空气清新湿润,带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小巷两旁的梧桐树叶上还挂着水珠,被风吹过,簌簌落下。
(三)
张明远熟门熟路地在前面带路,拐过两个弯,果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公园不大,但布置得很雅致,有蜿蜒的石子小路,有修剪整齐的绿植,还有几张供人休息的长椅。此时正值傍晚,天色渐暗,公园里很安静,只有零星几个散步的人。
两人并肩走在石子路上,谁也没有说话,但气氛并不尴尬,反而有种奇异的舒适感。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来,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边。
“这里挺安静的,平时上班忙,都没什么时间出来走走。”张明远打破了沉默,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
“是啊,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陈晚晴深有同感,“有时候觉得挺累的。”
“我懂,”张明远点点头,“我们做产品的,经常需要熬夜加班,身体和精神都绷得很紧。所以,我比较看重休息和独处的时间。”
“嗯,劳逸结合很重要。”陈晚晴表示赞同,“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嘛。”
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个小湖。湖面平静无波,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和岸边的垂柳。几只野鸭在水面上悠闲地游弋。
“你平时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会怎么放松?”陈晚晴问。
“我喜欢宅在家里,看看书,或者玩玩游戏。有时候也会去健身房出出汗。”张明远说,“运动确实能释放压力,出一身汗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我不太喜欢运动,”陈晚晴笑了笑,“平时工作已经够累了,回家只想躺着。偶尔会追追剧,或者和朋友吃个饭。”
“追剧挺好的,可以放松心情。我最近也在追一部历史剧,讲三国时期的,还不错。”张明远说。
“哦?哪一部?我最近好像没怎么追剧。”陈晚晴来了兴趣。
“叫《……》……”张明远报了个剧名,开始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他讲得条理清晰,还能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显然看过不少。
陈晚晴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观点。两人发现,在历史这个话题上,他们竟然有很多共同的认识和兴趣点。从三国的英雄人物,聊到唐朝的开放盛世,再到宋朝的文化繁荣……不知不觉间,他们越走越远,话题也越来越深入。
陈晚晴完全沉浸在这种交流的愉悦中。她感觉自己和这个叫张明远的男人,似乎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契合点。他不像有些相亲对象那样,只会谈论房子车子票子,或者夸夸其谈自己的成就。他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表达方式温和而有礼貌。
天色越来越暗,公园里的人也渐渐少了。路灯一盏盏亮起,投下柔和的光晕。
“时间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张明远看了看手表,轻声问道。他的语气很自然,听不出任何催促的意思。
“嗯,好。”陈晚晴也觉得该回去了。虽然聊得很开心,但女孩子晚上在外还是要早点回去。
两人原路返回,走到公园门口,准备分道扬镳。陈晚晴住的地方和张明远来的方向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那我送你到地铁站?”张明远主动提议。
“不用不用,”陈晚晴连忙摆手,“我家就在附近,走几步就到了。你住得远,快回去吧。”
“没事,反正我也要坐地铁,顺路送你一段。”张明远坚持道,语气很温和,但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持。
陈晚晴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两人并肩走向地铁站。一路上,他们聊了聊接下来的安排。张明远说他明天还要加班,后天可能有点空。陈晚晴说她周末要陪妈妈。
“那……下周有空吗?”快到地铁站口时,张明远突然停下脚步,转头问她。他的镜片在路灯下反射着光,看不清眼神,但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陈晚晴的心跳莫名地快了几拍。她几乎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应该……有空。”
“那……下周再约?”张明远似乎松了口气,嘴角扬起一个清晰的笑容,“到时候我再联系你?”
“好。”陈晚晴也笑了。
“那我先走了。”张明远指了指地铁站入口。
“嗯,路上小心。”陈晚晴说。
“你也是。再见。”
“再见。”
张明远转身走进了地铁站。陈晚晴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有点失落,又有点期待。这次的相亲,似乎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她转身,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让她清醒了许多。刚才和张明远聊天的场景,像电影画面一样在脑海里回放。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他说话时认真的神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美好。
也许,她对相亲的偏见,真的是时候该改改了?也许,这个张明远,就是那个能够让她放下戒备,真正开始了解的人?
她越想越觉得心情舒畅,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回到家,妈妈还没回来。她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点开了张明远的微信头像。那是一个很简洁的头像,一片深蓝色的星空。
她发了一条微信过去:“我到家了,今天谢谢你,和你聊天很开心。”
很快,手机震动了一下。张明远回复了:“我也是。路上注意安全,到家给我发个消息。”
看到这句话,陈晚晴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至少,他是一个懂得关心别人,有基本礼仪的人。
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城市的灯火璀璨,车流不息。她不知道,这次看似顺利的初见,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些她未曾预料到的暗流。她只是觉得,今晚的风,似乎格外温柔。
(四)
回到家,陈晚晴洗了个澡,换上舒适的家居服,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她躺在沙发上,回味着下午和晚上与张明远见面的点点滴滴。他的谈吐,他的举止,他看她时那温和的目光,都让她感觉很舒服。她甚至开始想象,如果下次约会,他们去哪里比较好?也许可以去看看画展?或者去一家有情调的书店?
正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张明远发来的微信。
【张明远】:
【张明远】:我到小区门口了,今天很高兴认识你。
【张明远】:早点休息。
陈晚晴看着他发来的照片,是他站在一个老式居民小区门口拍的,路灯昏黄,映照着他略显疲惫但依旧带着笑意的侧脸。她回道:
【陈晚晴】:嗯,我也回去了。今天也很高兴认识你。你也早点休息,晚安。
【张明远】:晚安。
简单的几句对话,却让陈晚晴的心里泛起一丝甜意。她将手机放在床头,关了灯,闭上眼睛。张明远这个名字,和他那双明亮而真诚的眼睛,仿佛还留在她的脑海里。她带着一种莫名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渐渐进入了梦乡。
然而,她并不知道,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将会给她对这次“美好初见”的印象,带来怎样戏剧性的颠覆。
(五)
周一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房间,鸟儿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着。陈晚晴醒得有些早,但精神却异常饱满。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点开微信,看了一眼和张明远的聊天记录。
昨晚的对话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提醒着她昨晚那场还算愉快的相遇。她忍不住笑了笑,开始构思今天上班要穿什么衣服。也许,可以穿得正式一点,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她对着镜子,开始搭配衣物。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王薇打来的。
“喂,晚晴!睡醒了没?”王薇的大嗓门从听筒里传来。
“刚醒,怎么了薇薇?”陈晚晴有些意外,这个点王薇通常还在梦中。
“我跟你说个事!你昨天见的那个张明远,我昨晚找人打听了一下!”
“打听?打听他什么呀?”陈晚晴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她一直不太喜欢这种背后打听的行为,但既然王薇已经说了,她也只能听下去。
“嘿嘿,你别紧张,我就是觉得他条件看着不错,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靠谱。”王薇压低了声音,“我找了我一个表哥,他就在张明远他们公司上班,是做市场的。我让我表哥帮忙侧面打听了一下。”
“结果呢?”陈晚晴的心跳开始加速。
“结果嘛……”王薇拖长了语调,“总体来说还不错。人家确实是产品经理,年薪也蛮高的,在我们这个城市算中等偏上了。人缘也还行,同事评价都还可以,说是做事比较认真负责,就是话不多,有点内向。”
“那不就挺好吗?”陈晚晴松了口气,又有些好奇,“你还打听到了什么?”
“还有就是……家庭条件吧。他爸妈都是普通职工,退休了,住在老城区那边,房子不大。不过听说他工作几年,自己攒了点钱,好像……准备买房了?”王薇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意味深长。
“准备买房不是很正常吗?”陈晚晴有些不解。
“正常是正常,但……”王薇顿了顿,“我听我表哥说,好像压力还挺大的,首付大部分是靠他自己攒的,还贷压力不小。所以啊……”她故意拉长了尾音。
陈晚晴隐约明白了王薇的意思。她是在暗示,张明远可能对经济方面比较在意?联想到昨天张明远坚持AA制的行为,陈晚晴心里忽然咯噔一下,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难道……
她甩了甩头,觉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初次见面,大家可能都还不熟悉,AA制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也许他就是习惯如此,或者觉得第一次见面,双方还不太熟络,由一方付账不太好意思?
“行了行了薇薇,别瞎猜测了。”陈晚晴打断了她,“我们昨天也只是第一次见面,了解不多,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说不定人家就是单纯不喜欢欠人情。”
“嗯,也是。”王薇似乎也觉得自己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我就是提醒你一下,多留个心眼总是好的。毕竟现在这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
“我知道啦,谢谢你啊薇薇,提醒得对。”陈晚晴敷衍了几句,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陈晚晴看着手机屏幕,心里却无法平静下来。王薇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她原本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张明远的家庭条件,他的经济状况……这些信息,像是一道道无形的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
她回想起昨天张明远点单时那理所当然的样子,想起他听到她提议AA时那句“好啊”,再想起他最后坚持要她先转钱的情景……一股莫名的寒意,悄无声息地从心底蔓延开来。
她一直以为,张明远给她的感觉是踏实、真诚的。但现在,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表面的假象迷惑了?他那温和的外表下,是不是也隐藏着和许多现代年轻人一样的,对金钱的算计和敏感?
(六)
陈晚晴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去了公司。整个上午,她都有些心不在焉。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回放出和张明远见面的场景,以及王薇的那番话。
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忍不住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另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是她为数不多的闺蜜,李雪。
李雪比陈晚晴大一岁,性格爽朗,看问题也比较直接。听完陈晚晴的叙述,她啃着汉堡,想了想说:“晚晴,我觉得吧,现在年轻人出来相亲,要求AA制其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像张明远那种,可能觉得第一次见面,双方还没确定关系,由谁付账有点尴尬,所以选择AA,也无可厚非。”
“可是……”陈晚晴皱着眉,“我感觉不太对劲。他当时那种语气,好像理所当然就应该我转给他一半。而且,他明明看起来条件还不错,为什么会在乎这一点钱呢?”
“条件不错,不代表就不看重钱啊。”李雪耸耸肩,“房子车子票子,哪个不重要?尤其是像他那种正在努力攒钱买房的,经济压力肯定不小。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但我总觉得,他这样做,有点……太计较了。”陈晚晴还是觉得不舒服,“初次见面,就算要AA,也应该表现得大方一点,主动提出来,而不是像算账一样,要求我先转给他。”
“人心隔肚皮嘛。”李雪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也许他就是性格比较谨慎,或者成长的环境或者家庭教育让他觉得这样比较公平。你可以再观察观察嘛。如果他下次约你,还是这样斤斤计较,那你就得认真考虑一下了。”
陈晚晴沉默了。李雪说得有道理。也许是自己太敏感了?她不应该仅凭一次见面,以及别人的几句打听,就给人下定论。
可是,一想到昨天那个场景,她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再和他联系?”李雪换了个话题。
“我……还没想好。”陈晚晴犹豫了。经历了上午的纠结和王薇、李雪的讨论,她对这次可能的“继续发展”,忽然产生了一丝动摇。
“要不……先别急着联系?”李雪建议道,“等他先联系你。看他是什么态度。如果他主动约你,说明他对你还是有意思的,到时候再看看他的表现。”
陈晚晴觉得李雪的建议有道理。也许,给她一点时间和空间,冷静一下,再做决定会比较好。
下午,陈晚晴努力把心思拉回到工作上。她强迫自己不去想张明远的事情,专心处理手头的策划案。忙碌起来,确实能让人暂时忘记烦恼。
傍晚时分,工作终于告一段落。陈晚晴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走到公司楼下,她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未读消息。
微信图标上,有一个红色的数字提示。
她心头一跳,点开了微信。果然是张明远发来的消息。
【张明远】:
【张明远】:我刚搬了新家,客厅有点乱,随便拍了一张。
【张明远】:今天加班到现在,好累。
陈晚晴看着他发来的照片。照片有些模糊,光线也很暗,但依稀可以看到一个面积不大的客厅,装修风格简约,但家具显得有些陈旧,地上还散落着几个纸箱,确实是刚搬家的样子。
他的意思是……想告诉她他的近况?还是在暗示什么?
【陈晚晴】:啊,你刚搬家吗?辛苦啦,搬家确实很累人。
【陈晚晴】:你住的地方离公司近吗?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和关心。
过了一会儿,张明远回复了。
【张明远】:还好,地铁能直达,不算太远。
【张明远】:是啊,累死了,不过总算有个自己的窝了。之前租的房子太小了,一直想换个好点的。
【张明远】:对了,上次吃饭的钱,你转给我了吗?
看到最后这句话,陈晚晴刚刚平复下来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她记得很清楚,昨天晚上,张明远在买单前,很自然地对她说了那句:“你先转我214吧,等下我再去买。”
她当时愣了一下,但没多想,以为他只是想AA,就拿出手机,通过微信转给了他214元。
【陈晚晴】:转了,你收到了吗?
她觉得自己问得有点多余,但还是忍不住确认一下。
几乎是立刻,张明远回复了。
【张明远】:收到了,谢谢。今天真是麻烦你了。
“麻烦你了”……这四个字,在此刻的陈晚晴听来,显得格外刺耳。她仿佛能看到张明远在手机那头发这条消息时,那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原来,他记得那么清楚。原来,他早就计划好了要AA,甚至精确到了每人214元。
一股难以言喻的失望和憋闷感,瞬间涌上了陈晚晴的心头。她觉得自己之前的所有好感和期待,都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冷却。
她看着手机屏幕,那个简单的“嗯”字,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终还是没有发出去。
她想问问他,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说一句“我们AA吧”?
她想问问她,为什么不能坦荡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要用这种方式?
她更想问问自己,为什么当时没有察觉到他的意图,为什么还要傻傻地觉得他是个“踏实、真诚”的人?
也许,从一开始,她看到的,都只是他愿意让她看到的那一面。而真实情况是,他和她,以及很多现代人一样,在感情开始之前,就已经默默地划好了各自的界限,计算好了各自的得失。
这顿价值428元的晚餐,最终以AA制收场,每人214元。但这214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它像一把小小的标尺,丈量出了两人之间微妙的心理距离,也悄悄地为这段刚刚萌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陈晚晴收起手机,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
也许,李雪说得对,她应该冷静一下,再仔细观察观察。这段关系,还未真正开始,就已经让她感到了疲惫和失望。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还有勇气,继续下去。
(七)
那天晚上,陈晚晴失眠了。
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一会儿是张明远温和的笑容,一会儿是他那句理所当然的“你先转我214吧”,一会儿又是王薇和李雪的分析和劝告。
她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她不得不承认,张明远的外在条件和某些品质(比如认真、有条理)是符合她对未来伴侣的基本要求的。他也确实给她带来过一些短暂的好感,让她觉得,也许她可以尝试着去了解这个人。
但另一方面,他那过于计较金钱的态度,以及那种在金钱面前流露出的、让她感到不适的“精确”和“冷静”,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让她无法忽略。她无法想象,一个在第一次见面就如此在意AA制的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会如何处理更复杂的金钱问题?比如共同购房、分担家务、赡养父母……这些现实的问题,是否会因为金钱观的差异而产生矛盾?
更重要的是,她感到了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她不喜欢那种被明码标价、被当成“交易对象”的感觉。她希望自己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欣赏、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冰冷的等价交换上。
凌晨三点,陈晚晴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和张明远谈谈。
不是争吵,也不是质问,而是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疑虑。她想知道,他是怎么看待AA制的?他是否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样,只是一个精于计算的务实派?或者,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考量?
如果他能够理解她的感受,并且愿意沟通,那么也许,他们之间还有转圜的余地。但如果他依然坚持他的“原则”,甚至觉得她的想法是小题大做、不可理喻,那么,她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做出决定后,陈晚晴反而感到一丝轻松。虽然前路未知,但至少,她不用再这样胡思乱想、备受煎熬了。
第二天是周二,陈晚晴一整天都有些心神不宁。她时不时地看手机,期待着张明远的消息,又害怕他真的会联系她。她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张明远的微信终于来了。
【张明远】: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
看到这条消息,陈晚晴深吸了一口气。他果然还是要继续接触。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盯着屏幕,思考着该如何组织语言。直接拒绝?似乎不太好。答应赴约,然后当面谈?这似乎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她打字,删除,再打字,再删除……反复几次,终于敲下了一段话:
【陈晚晴】:好啊。不过,我想和你聊聊昨天吃饭的事情。
发送完毕,她的心跳又开始加速。她不知道张明远看到这句话会是什么反应。是会感到惊讶?会不悦?还是会坦然接受?
几秒钟后,张明远回复了。
【张明远】:嗯?聊什么?(后面跟了一个疑惑的表情)
【张明远】:昨天吃饭……有什么问题吗?
他的反应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解。这让陈晚晴更加确定,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昨天的行为有什么不妥,或者,他意识到了,但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陈晚晴的心沉了沉。她回复道:
【陈晚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觉得,关于AA制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坦诚地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这次,张明远的回复隔了几分钟。
【张明远】:AA制……有问题吗?现在很多人不都这样吗?第一次见面,互不了解,AA不是挺公平的吗?
【张明远】:你是对这个有异议?
陈晚晴看着他的回复,心里五味杂陈。他似乎觉得她小题大做了。在他看来,AA制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选择。他甚至没有意识到,他的做法可能已经伤害到了她的感受。
她知道,这次谈话,可能并不会像她期待的那样顺利。但她已经下定决心,必须把话说清楚。
【陈晚晴】:我不是对AA制本身有异议。只是,我觉得我们昨天见面的气氛还不错,我希望我们的相处能更自然一些。而且,我希望我们能坦诚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包括对金钱的态度。
【陈晚晴】:当然,如果你坚持你的原则,我也会尊重。但我希望我们能在开始之前,就把这些问题摊开来说,而不是等到以后产生矛盾。
发送完最后一条消息,陈晚晴放下手机,双手有些发冷。她不知道张明远会作何反应,也不知道这段刚刚萌芽的关系,是否能够经受住这次坦诚的交流。
(八)
晚上七点,陈晚晴按照约定,来到了一家环境清幽的中餐厅。这次她特意选了一家自己常来的店,至少在口味和环境上,能让自己感觉舒服自在一些。
张明远已经在包厢里等她了。他换下了昨天那身休闲装,穿着一件合体的白色T恤和卡其色休闲裤,看起来干净利落。看到陈晚晴进来,他站起身,微微一笑:“你来了,坐。”
“谢谢。”陈晚晴点点头,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
服务员递上菜单。张明远很自然地接过去,点了几个菜,然后把菜单递给陈晚晴:“你看看还有什么想吃的。”
陈晚晴随便点了两个素菜。她没什么胃口,心思都在待会儿的谈话上。
很快,菜就上齐了。四菜一汤,看起来都很可口。但陈晚晴没什么心情品尝。她看着张明远,深吸了一口气,决定还是开门见山。
“张明远,”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关于昨天吃饭的事情,我想和你聊聊。”
张明远夹菜的动作顿了一下,抬起头看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探寻:“嗯,你说。”
“昨天……你说AA制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突然。”陈晚晴斟酌着词句,“我们之前并没有讨论过谁来付账的问题。而且,当时吃饭的气氛也还不错,我觉得……如果是我来买单,或者我们轮流来,可能感觉会更自然一些。”
张明远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看着她,表情认真:“晚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对我来说,第一次和不太熟悉的人吃饭,AA制是最省事、也最不容易产生误会的方式。我不想欠别人人情,也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占便宜。”
他的语气很坦诚,但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陈晚晴的真正顾虑。
“我不是介意谁付账这个问题本身,”陈晚晴解释道,“我介意的是,这种方式让我感觉……有点疏离。好像我们之间,从一开始就被划清了界限。”
“界限?”张明远皱了皱眉,“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朋友之间,或者刚开始接触的人之间,AA制很正常啊,这不能算是划清界限吧?”
“也许是我比较敏感吧。”陈晚晴苦笑了一下,“但我真的觉得,感情的开始,需要一点‘共享’和‘付出’。如果从一开始就分得那么清楚,我很难不怀疑,你对我这个人本身,到底有没有兴趣。”
这句话说得有点重,连陈晚晴自己都吓了一跳。但她觉得,有必要把话说透。
张明远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沉默了几秒钟,才缓缓开口:“晚晴,我觉得你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对你的兴趣是真实的。但是,兴趣和现实的规则并不冲突。我认为,在感情开始之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界限感,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负责任的态度?”陈晚晴反问,“在你看来,要求第一次见面就AA,就是负责任的表现吗?”
“是的,”张明远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至少,这表明了我的诚意,我不会让你觉得我在图谋不轨,也不会让你因为一顿饭而对我的经济能力产生错误的判断。而且,我也不希望以后万一我们不合适,因为金钱问题而产生纠纷。”
他的话,像一盆冰水,浇灭了陈晚晴心中最后一丝幻想。原来,在他看来,AA制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为了防止自己“吃亏”,或者避免未来的麻烦。至于情感的交流和契合,似乎并不是他优先考虑的因素。
陈晚晴感到一阵心寒。她原本以为,张明远和她一样,期待的是一段基于情感和理解的连接,而不是这样冷冰冰的“等价交换”。
“所以,对你来说,感情的基础是……利益计算?”陈晚晴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不是那个意思!”张明远也提高了音量,但随即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放缓了语气,“晚晴,你不能这么想。我只是……比较现实,也比较谨慎。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了,人心也复杂。我不想一开始就付出太多,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那如果……我们真的不合适呢?”陈晚晴追问,“难道你付出的这214元,就是你衡量这段关系的价值标准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明远再次否认,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和疲惫,“我只是觉得,保持平等和独立,对大家都好。这并不代表我不重视感情,或者不认真。”
餐厅里很安静,只有邻桌隐约传来的谈笑声。陈晚晴和张明远面对面坐着,气氛却降到了冰点。他们都在努力表达自己,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墙,无法真正理解对方。
(九)
这顿晚饭,吃得异常沉闷。
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用餐时间,变成了一场关于价值观和感情观的辩论。陈晚晴试图让张明远理解,她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公平,更是情感上的真诚和投入。而张明远则固执地认为,他的AA制原则,正是他真诚和谨慎的体现,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对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似乎又都无法真正说服对方。
“晚晴,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冷静一下,再好好想想。”最终,张明远打破了沉默,他的语气听起来有些疲惫,也有些失落,“我们对感情和金钱的看法,似乎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也许,我们并不适合。”
陈晚晴的心彻底沉了下去。虽然她对这段关系已经产生了动摇,但当“不适合”这三个字从张明远口中说出来时,她还是感到一阵莫名的难过和失落。她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他的看法,或者,他能够理解她的感受。
“我明白。”陈晚晴点了点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也许,你是对的。我们确实……可能不太合适。”
说出这句话,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但也让她感到一阵空虚。
“对不起,晚晴。”张明远站起身,“让你觉得不舒服,是我的错。我……”
“没关系。”陈晚晴打断了他,也站起身,“这不是谁的错。只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吧。”
她看着张明远,他的脸上带着歉意,但更多的是一种疏离和克制。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变得有些陌生。那个下午在咖啡馆里,那个眼神温和、笑容真诚的张明远,和现在这个坚持原则、强调界限的张明远,仿佛是两个人。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他?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谨慎、理性,甚至有些自私的,普通的都市青年?
“那……祝你找到更适合你的人。”陈晚晴勉强笑了笑。
“你也是。”张明远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包厢。
陈晚晴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包厢里,看着满桌还没怎么动的菜肴,心里一片茫然。
她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这段仅仅持续了两天的“相亲”,就这么戛然而止了。过程算不上美好,结局也并不意外,但其中的曲折和挣扎,却让她久久无法平静。
她原本以为,这次相亲,会是她打开心扉,尝试接受一段新感情的开始。却没想到,它最终变成了一个照妖镜,照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鸿沟,也照出了她自己对感情的底线和坚持。
她拿出手机,看到微信上张明远最后发来的消息。
【张明远】:你到家给我发个消息。
陈晚晴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很久。她想了想,最终还是回复了两个字。
【陈晚晴】:好的。
然后,她删掉了张明远的微信。
(十)
走出餐厅,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让陈晚晴稍微清醒了一些。城市的霓虹闪烁,车流如织,一切如常。但陈晚晴的心情,却像是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一片狼藉。
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在街上慢慢地走着。她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一切。
她回想着和张明远认识的短短两天时间。从最初小心翼翼的期待,到下午见面时的放松和好感,再到晚上得知他经济状况时的隐隐担忧,以及今天晚餐时那场不欢而散的谈话……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像一场梦。
她一直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可以理性地看待相亲这件事。但直到此刻,她才明白,感情是如此微妙和复杂的东西,岂是简单的AA制或者几次谈话就能定义的?
她和张明远的分歧,真的仅仅是源于对AA制的不同看法吗?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对感情本身的期待和需求,就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张明远追求的是一种安全、可控、界限分明的关系模式。他希望用规则和计算,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这或许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经济压力或者对现实的认知有关。他是一个务实的现实主义者。
而陈晚晴,她虽然也渴望稳定的生活,但她更看重情感的连接和精神的契合。她希望感情是自然而然的,是彼此吸引、互相理解的产物。她无法接受将感情和金钱如此赤裸裸地捆绑在一起,更无法忍受那种被“明码标价”的感觉。她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感性派。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就注定会产生冲突。而这场关于214元的账单风波,不过是将对立放大,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道扬镳。
想明白了这一点,陈晚晴心里的郁结之气,似乎消散了一些。虽然结局并不完美,甚至有些遗憾,但她至少弄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她不再需要为这段无疾而终的关系而纠结和痛苦了。她可以坦然地接受这个结果。
走到家附近,陈晚晴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
“晴晴,你在哪儿呢?怎么还没回来?”妈妈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
“妈,我刚到家楼下。刚才跟朋友吃了个饭,聊了会儿天。”陈晚晴撒了个小谎,她不想让妈妈担心。
“哦,那你快上来吧。饭做好了,给你留了汤。”
“好,我马上上去。”
挂了电话,陈晚晴抬头看了看自家窗户亮着的灯光,心里涌起一阵暖意。无论如何,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她走进楼道,掏出钥匙打开家门。
“妈,我回来了。”
“回来啦?洗手吃饭吧。”妈妈从厨房里探出头,给她盛了一碗汤,“今天跟朋友聊得怎么样?”
陈晚晴接过汤碗,喝了一口,热汤暖胃,也暖了心。“就那样吧,随便聊了聊。”她不想多说相亲的事情,怕妈妈跟着担心。
“随便聊聊也好,总比一个人在家闷着强。”妈妈也没多问,只是叮嘱道,“以后要是没什么事,也多出去走走,别老是待在家里。”
“知道了妈。”
吃完饭,陈晚晴帮着妈妈收拾好碗筷,就回了自己的房间。她坐在书桌前,没有开灯,只是看着窗外城市的夜景发呆。
脑海里,还是会不自觉地回想起张明远的脸,和他那句“保持界限感是对彼此的尊重”。她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也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但至少,通过这次经历,她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感情的态度。
她想要的,不是一段斤斤计较、分毫不差的“公平”交易,而是一份能够坦诚相待、彼此包容、在情感上能够相互滋养和成长的关系。
也许,这样的感情,并不容易找到。也许,她还需要等待,还需要经历更多的失望和尝试。
但没关系。她对自己说。
她愿意等。也相信,总有一天,她会遇到那个对的人。那个在她面前,不需要计算214元,只需要用心感受彼此心跳的人。
窗外,夜色渐深。陈晚晴关上窗户,拉上窗帘,也拉上了通往过去那段短暂相遇的记忆闸门。她打开床头灯,拿起一本放在枕边的书,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生活,还要继续向前。